湖北省荊州市中醫醫院,湖北 荊州 434000
3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醫護理干預的臨床觀察
潘金霞
湖北省荊州市中醫醫院,湖北 荊州 434000
目的對照研究中醫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的影響。方法選取72例2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中醫組與常規組,對比分析不同護理干預方法對臨床治療的影響。結果中醫組患者的各項臨床檢測指標均有明顯改善且優于常規組。結論在2型糖尿病臨床治療過程中給予中醫護理干預,不僅能夠有效控制病情發展,還能夠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極大的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應用值得推廣。
2型糖尿病;中醫護理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常見的典型慢性疾病,其對人們生活質量的影響力會隨著病情的發展而逐漸加強,同時還可能引發一系列的并發癥,甚至威脅人類生命。在長期的臨床實踐證實,中醫治療對于糖尿病有顯著療效,而在中醫系統中,中醫護理屬于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本研究中,筆者通過對照研究方式探討中醫護理方法對于糖尿病臨床治療效果的影響,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期間門診收治的72例2型糖尿病患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41例,女性31例,平均年齡 (63.5±3.2)歲;病例平均病程(7.6±2.7)年,血糖測量值均>11.3 mmol/L。采用擲骰子隨機分組法將患者分為中醫組與常規組,每組各3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差異性而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干預方法 兩組患者接受常規藥物治療。其中常規組患者接受基礎護理;中醫組則給予中醫護理干預。具體護理方法如下。
1.2.1 中醫情志護理 由于糖尿病屬于是難以根治的慢性疾病,病程時間長并伴有其他并發癥,極易導致患者在治療期間產生較大的心理負擔,從而表現出焦慮、恐懼和情緒激動等情緒。為了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中醫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必要的情志護理,并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給患者講述當前自身病情、治療方法等,列舉以前類似治療的成功案例,增強患者對臨床治療的信心,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確保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狀態積極配合治療。
1.2.2 日常生活護理 在糖尿病治療期間,給予患者必要的日常皮膚、口腔及足部護理對臨床治療起到一定作用。若患者出現陰部瘙癢,可采用蛇床子、苦參煮水后進行清洗;口腔出現炎癥時,可采用甘草、金銀花泡水后用來漱口;手足發涼,可將紅花及當歸泡酒后用來擦拭手足;若患者如出現肢體疼痛時,可用紅花和當歸進行熏蒸。
1.2.3 運動指導 在臨床護理中指導患者參與適量的運動,不僅有利于幫助患者減輕體重、減輕壓力和緩解不良情緒,還能有效降低患者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使患者脂肪代謝紊亂現象及血糖都得到有效改善。指導患者運動時需要綜合考慮到患者的年齡、病情及體力等情況,以此幫助患者選擇最佳的運動方式(如:有氧運動)及運動量。通常情況下,患者運動時間40min/次為宜,最佳運動脈率為170~210。
1.2.4 藥茶與中藥足浴 在護理過程中為了能夠幫助患者疏通經脈,可給予藥茶及中藥足浴護理。其中藥茶處方:麥冬、生山楂各6g,菊花、枸杞、絞股藍各3g, 烏梅1枚,用水沏茶服,一般500~600ml為宜,1劑/d;中藥足浴處方:川連、萸肉各6g,蒼術、丹參、五味子各10g, 鮮蘆根、天花各30g, 麥冬9g及葛根15g,在清水中加入上述中藥,待藥材浸泡約25min后煎煮至沸騰,將藥液導入盆中并加入100ml清水,當水溫合適時便可將雙腳完全泡在其中,2次/d,40min/次,連續治療2個月;另外還可給予足部穴位按摩,按摩時間10~25 min/次,2次/d。
1.3 臨床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在實施臨床治療后,觀察并統計分析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HbA1c)、三酰甘油、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BG)、體重指數等指標的變化情況。
1.4 療效評價標準 本文臨床療效評估均參照《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標準制定并執行。其中顯效:患者經治療及護理干預之后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實驗室檢查FBG≤7.2 mmol/L,P2BG≤8.3 mmol/L,血糖指數降低30%;有效:患者經治療及護理干預之后臨床癥狀有明顯改善,實驗室檢查FBG值為7.3~8.3 mmol/L,P2BG值為8.4~10.0 mmol/L;無效:患者經治療與護理干預之后,臨床癥狀任何變化或者加重,各項檢查指標均未達到上述標準。

2.1 臨床療效情況 兩組患者經過臨床治療與護理干預之后,中醫組患者在HbA1c、FBG、P2BG及三酰甘油改善方面均明顯優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統計數據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指標變化情況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 兩組患者通過臨床療效評估標準對治療效果進行評價,其中中醫組中顯效者為20例(55.56%),總有效率為91.67%;常規組中顯效者為12例(33.33%),總有效率為77.78%,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統計數據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統計分析[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型糖尿病主要是以高血糖為特征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在中醫研究中屬于“消渴”范疇[2]。由于該病因長期存在的高血糖,從而極易引起重要生理器官(如:腎、心臟、血管、眼)及各種神經組織受到慢性損害,對患者的身體有著極大的危害。按照中醫辨證理論,2型糖尿病可分為諸多類型,包括腎陰虧虛型、胃熱熾盛型及肺熱津傷型等[3]。在臨床治療中,根據中醫理論給予辨證施護,可有利于促進Ⅱ糖尿病患者病情及早康復。在本文對照研究中,筆者給予中醫組患者辨證施護,通過情志護理調整患者心理狀態,在日常生活中給予中醫特色護理,指導患者參與運動鍛煉,叮囑患者服用中醫特色藥茶和中藥足浴。通過中醫護理干預,不僅改善了患者的精神面貌,同時還增強了患者的體質,對于患者的臨床治療也起到了重要的輔助作用,臨床應用值得推廣。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5:25.
[2]劉玉珍,張廣清.臨床中西醫結合護理全書[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10.
[3]張月敏,韓朝陽.中醫護理干預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效果觀[J].中國中醫咨詢,2010,2(18):5-6.
R587.1
A
1007-8517(2014)07-0045-02
2014.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