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第九醫院ICU病房, 江西 南昌 330002
綜合護理干預在22例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應用
陳蘇梅
江西省南昌市第九醫院ICU病房, 江西 南昌 330002
目的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在預防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應用。方法選擇我院ICU機械通氣患者44例作為研究,按不同護理方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22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結果通過干預后實驗組患者VAP發生2例(13.6%),對照組VAP發生8例(36.4%),實驗組VAP發生率明顯較對照組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ICU機械通氣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減少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提高ICU患者生存率,值得臨床推廣。
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綜合護理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患者接受機械通氣48小時后或停用機械通氣、拔除人工氣道48小時內形成的肺炎[1]。隨著ICU呼吸機機械通氣的廣泛應用,VAP的發生率也逐年增多?;颊咭坏┌l生VAP,必將延長住院時間、增加經濟負擔、增加院內感染及死亡率。因此,對VAP患者采取有效的預防性護理措施顯得非常關鍵。筆者對我院22位ICU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ICU病房機械通氣48小時后的患者共44例作為研究對象,按不同護理方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22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實驗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對照組患者中男13例,女9例;年齡40~63歲,平均年齡(42.1±13.2)歲;實驗組中男15例,女7例;年齡31~70歲,平均年齡(43.4±12.3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抗生素、維持電解質及酸堿平衡、止咳化痰平喘、營養支持等常規治療,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而實驗組在常規護理的基本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如下:①無菌操作與環境管理:ICU嚴格執行探視制度,探視時要求用消毒液進行手部衛生清潔,穿探視服,戴口罩、帽子及鞋套,同床病人探視人員不能超過2個。進入ICU的醫務人員必須著裝規范,嚴格遵守無菌操作,熟練掌握各項侵入性操作,減少對患者保護性屏障的損傷。加強醫護人員手部的衛生管理,配備速干手消毒液,高效減少手部細菌,提高醫務人員洗手的依從性。室內溫度維持在20~22℃,溫度55%~65%,早晚開窗通風,一次30分鐘,每天用負離子空氣消毒3次并用75%的酒精擦拭周圍儀器等,每半個月做1次空氣培養,控制細菌數<200cfu/m2,及時清除室內排泄物及分泌物。②呼吸機管道護理:呼吸機管道是病人呼吸首細菌寄居的主要位置,要加強對呼吸機管道系統的消毒,并72小時更換、消毒1次,及時清除冷凝水,防止倒流;保持管路的密閉性,采用封閉式氣管內吸引方法吸痰,用密閉式輸液裝置,每日更換濕華瓶內的蒸餾水。③口腔護理:每日進行2次口腔護理,及時清除患者口咽部分泌物,采用沖洗法與擦拭結合,用注射器抽10ml生理鹽水沿口角注入,數秒后再抽吸干凈,一人固定口腔插管,另一人用生理鹽水棉球擦拭沖洗不到的部位,在對患者口腔進行清洗時必須保證氣囊和氣管壁密封。④體位護理:沒有特殊禁忌患者抬高患者頭部30~45度,使其處于半臥位,以防止胃液反流誤吸和細菌滋生。⑤人工氣道的護理:加強人工氣道濕化、溫化,保持呼吸道通暢濕潤,避免損傷氣道粘膜,用生理鹽水5ml+沐舒坦30mg霧化吸入,2~3次/d,根據氣道壓力,痰鳴音,血氧飽和度<90%等適時吸痰,每日濕化液使用量根據患者病情及痰液粘稠度進行調整,直到氣道中痰液吸出為止。保證氣囊壓力維持在25~30cmH2O,以防止口咽部分泌物進入下呼吸道。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綜合護理干預后實驗組患者VAP發生2例(13.6%),對照組VAP發生8例(36.4%),實驗組VAP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VAP發生情況對比表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是較嚴重的院內感染,它是指患者在接受機械通氣后,因各種感染等因素導致的肺實質性炎癥。有文獻報道[2],VAP在我國的發病率為42.9%,死亡率達到50%~70%。因此,如何降低VAP的發生率是目前護理工作中最關注的問題。2010年徐桂玲等[3]提出:對ICU機械通氣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后的患者VAP發生率為18.7%,較采用普通護理組發生率46.7%明顯降低。而本次實驗中我科護士通過對實驗組患者進行嚴格無菌操作、加強環境管理、重視口腔護理、嚴格實施鼻胃管、機械通氣管路系統及人工氣道管理、密切督導醫護人員手衛生,合理營養和管喂等一系統綜合護理干預后,實驗組VAP發生率僅為13.6%,明顯較對照組36.4%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郭菊[4]、孫彩霞[5]報道的結果基本一致。說明對ICU機械通氣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減少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提高ICU患者生存率,值得臨床推廣。
[1] 薛桂霞.IC U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預防及護理[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22):85-86.
[2] 吳麗,潘霞,姚瑞芳. 預防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護理研究進展[J].現代醫院,2011,11(2):22-23.
[3] 徐桂玲, 王緒山.循證護理在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0,31(34):6352-6353.
[4] 郭菊,何再珍. 基層醫院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護理干預[ J]. 當代護士, 2012, 26中旬刊: 111-112.
[5] 孫彩霞.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5):1007-1008.
R473.56
A
1007-8517(2014)07-0103-01
2014.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