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張家界市人民醫院皮膚科,2. 張家界市人民醫院中醫康復科,湖南 張家界 427000;3.湖南中醫藥大學,中醫診斷學研究所,湖南 長沙 410007
中藥內服合土家藥外敷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31例臨床觀察
陳方1戴姣2黃惠勇3
1.張家界市人民醫院皮膚科,2. 張家界市人民醫院中醫康復科,湖南 張家界 427000;3.湖南中醫藥大學,中醫診斷學研究所,湖南 長沙 410007
目的觀察運用中藥內服結合內服土家藥外敷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PHN)的臨床療效。方法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1例,以中藥內服結合內服土家藥外敷治療;對照組29例,以口服卡馬西平片加用維生素B1和甲鈷銨治療,兩組均治療4周后評定療效。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77%,對照組為79.31%,兩組比較(P<0.05) 。結論中藥內服結合內服土家藥外敷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療效顯著,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是指帶狀皰疹經過治療后,皮疹已消退,仍有局部留有神經痛長期不愈,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本研究對中醫結合土家藥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進行觀察,現報告如下。
中醫;土家藥;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臨床觀察
1.1 一般資料 60例均為張家界市人民醫院疼痛科、皮膚科門診已確診病例,男40例,女20例;年齡34~78歲,平均年齡(55.13±2.43)歲;病程最短1~18個月,平均病程(4.37±1.56)月。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31例和對照組29例。兩組間性別、年齡、病程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治療組
1.2.1.1 中藥治療 口服方選身痛逐瘀湯:秦艽、紅花、沒藥、牛膝、桃仁各12g,川芎、五靈脂、枳殼各15g,香附、地龍、羌活各9g,甘草5g。疼痛發于頭面加川芎、蜈蚣;發于胸部加延胡索、香附;發于上肢加姜黃;發于下肢加牛膝。上藥,一日一劑,每劑煎兩次取水400ml,分早晚兩次溫服。連服2周為1個療程。
1.2.1.2 土家藥治療 外敷方名蛇丹敗毒方:紫花地膽(紫花膽)12g,土連翹15g,黃梔子(黃珠子)10g,蒲公英(一把傘)15g,車前草10g,大青葉10g,山黃連(草連)10g,拐子藥15g,七葉一枝花(鐵燈臺)15g。上藥研末溫水調勻,外敷患處,一日一次。連敷2周為1個療程。
1.2.2 對照組 卡馬西平片(由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1022278,規格為0.1g /片)0.1g/次、口服、3次/日,維生素B1片(由北京中新制藥廠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1020353,規格為10mg/片),20mg/次、口服、3次/日,甲鈷胺膠囊(由揚子江藥業集團南京海陵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2315,規格為0.5mg /片),0.5mg /次、口服、3次/日,連服2周為1個療程。
1.3 療效標準 療效標準參照 《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2],2 組病例治療4 周后評估疼痛改善情況,評估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3]。治療前疼痛為10分,治療后分別由患者自述疼痛減輕程度評分。4 周后的療效:治愈:疼痛消失或偶有痛感,睡眠、日常生活正常,VAS 0~1.0;顯效:疼痛明顯減輕,睡眠、日常生活明顯改善,VAS 1.0~3.0;有效:仍有陣發性疼痛,但較以前減輕,睡眠、日常生活稍有改善,VAS 3.0~5.0;無效:疼痛,睡眠、日常生活狀況無改善,VAS 5.0~10.0。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處理 以SPSS22.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77%,對照組為79.31%,兩組經統計學計算,治療組結果優于對照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2.2 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均無不良反應。治療后查血、尿常規,肝、腎功能無明顯變化,兩組間無差異。
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為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病毒部分潛伏在神經節內所致,多見于老年人和體質較弱和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疼痛時間較長且程度與年齡成正比。現代醫學認為,本病與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有關,受侵犯的神經節發炎及壞死,產生神經痛[1]。以鎮痛、營養神經為主。
祖國醫學認為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發生離不開瘀和滯,治療多以活血化瘀和扶正相結合。方中秦艽、羌活、 地龍通絡止痛;桃仁、紅花、五靈脂、沒藥、川芎活血通絡;香附、枳殼、延胡索疏肝解郁,行氣止痛;諸藥合用,共奏疏肝理氣、祛瘀通絡之功。諸藥合用,共奏良效。
土家醫名“蛇丹”,認為因情感內傷致肝膽火旺或因脾濕郁久,濕熱內蘊,外受毒邪而誘發。毒邪化火與肝火、濕熱博結,阻遇經絡,氣血不通,故證見灼熱疼痛。一般退火敗毒利濕為治因,化瘀通絡理氣以治其果。本研究所用蛇丹外敷方為紫花地膽(紫花膽)、黃連(草連)清退肝膽之火,為主藥;土連翹、黃梔子(黃珠子)、蒲公英(一把傘)、車前草、大青葉清熱敗毒,為幫,拐子藥、七葉一枝花(鐵燈臺)趕火敗毒,通絡化瘀共為客藥。主藥合用,共奏退火敗毒,通絡化瘀之效[4]。
因此,中藥內服結合內服土家藥外敷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療效顯著,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
[1]唐漢鈞.中醫外科臨床研究[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199-200.
[2]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衛生部.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S].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8:281.
[3]Kapur N, Kamel IR, Herlich A. Oral and craniofacil pain: diagnosis,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J]. Int Anesthesiol Clin,2003,41(3): 115-150.
[4]彭芳勝,田華詠,滕建卓.土家方劑學[M].北京:中國古籍出版社,2007:239.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共衛生資金項目(2010109)。
陳方(1979-),男,主治醫師,研究方向:中醫外科。E-mail:38404059@qq.com
R29
A
1007-8517(2014)14-0002-02
201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