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中醫院,福建 福州 350001
耳穴貼壓治療失眠30例臨床觀察
韋慶
福建省福州市中醫院,福建 福州 350001
目的觀察耳穴貼壓治療失眠患者的效果。方法將60例失眠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耳穴貼壓治療,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表(PSQI)評價治療前后睡眠質量改善情況。結果觀察組治療后PSQI總分比治療前低,與治療前比較睡眠改善程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耳穴貼壓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操作方便,可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失眠;耳穴貼壓;中醫護理
失眠是指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并有頭暈、健忘癥狀的疾病,表現為難以入睡,易醒,醒后不易入睡,時睡時醒,甚至徹夜不眠[1]。長期失眠不僅影響工作、生活、學習,更容易合并高血壓等疾病,不利于身心健康。生活節奏加快、各種壓力增大、疾病等因素均可影響患者的睡眠質量,造成失眠。WHO的一項研究表明,全球約有27%的人遭受睡眠病癥的困擾[3]。而西醫治療失眠多采用鎮靜催眠藥物,如苯二氮卓類,雖然起效快,當晚就有效,但由于其不良反應多,容易產生成癮、依賴、宿醉現象以及耐藥性[4],從而影響此類藥物應用。為了證實采用非藥物治療替代藥物治療是否有效,現用耳穴貼壓治療失眠,并觀察其效果。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4我醫院60例內科住院患者。入選標準:①符合失眠診斷,匹茨堡睡眠質量指數表(PSQI)總分>7分;②神志清楚,愿配合治療者;③住院天數>14天。排除標準:①神志不清,不能配合者;②嚴重器質性疾病及惡性腫瘤;③長期服用鎮靜藥;④住院天數<14天。將60例入選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30例、對照組30例。觀察組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齡(57.74±1.07)歲;合并高血壓14例、糖尿病16例。對照組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齡(58.21±1.29)歲;合并高血壓12例、糖尿病18例。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2年。將耳穴貼壓組設為觀察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兩組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疾病、病程的對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一般資料的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內科常規護理及有關睡眠知識健康教育,如每日睡前用溫水泡腳30min,安靜的休息環境,定時上床睡覺,睡前不飲水,日間適當的體力勞動,減少午睡時間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耳穴貼壓治療。用王不留行籽貼壓耳穴,取穴:心、皮質下、神門、交感。用75%酒精消毒耳部皮膚,用探棒找出穴位敏感點。王不留行籽用0.8cm×0.8cm膠布固定住,貼于單側耳穴,每天按壓3次,每次每穴按壓1min。教會患者按壓的力度,以耳部微熱,酸脹為宜。3d更換1次膠布,雙耳交替進行,治療兩周為一療程,觀察效果。以上操作由責任護士經操作考核合格后執行。
1.3 觀察指標 采用中文版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2]表作為評定睡眠的指標,進行治療前后自身對照研究。PSQI量表為英國Buysse等制定,用于評定被試者最近1個月的睡眠質量,該量表由23個題目組成,參與記分的有18個自評條目,分為7個因子:主觀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每個因子按0、1、2、3記分,累計各因子得分為PSQI總分,總分范圍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一般睡眠障礙者劃界分為:PSQI>7分。
1.4 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進行擬定。痊愈:睡眠時間恢復正常或夜間睡眠在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顯效:睡眠明顯好轉,睡眠時間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癥狀減輕,睡眠時間較前增加不足3h;無效:治療后睡眠無明顯改善,反而加重。

從表2結果可以看出:耳穴貼壓治療失眠前后對比PSQI總分下降,說明治療后患者睡眠質量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PSQI評分對比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失眠屬于中醫“不寐”的范疇。其病因復雜,多屬于陽亢陰虛、陰陽失調所致,治療上以寧心安神,調理陰陽為原則。中醫的全息理論認為:耳不是一個孤立的聽覺器官,它相當于一個倒置的人體[5],人的臟腑器官在耳廓上皆有相應的代表區,并有規律的分布在諸耳穴上。當人本的臟腑組織發生疾病時,耳廓相應部位上會出現各種陽性反應點。內臟反射機理即作為耳穴貼壓治療失眠的理論依據[6]。現代醫學也說明耳廓分布著豐富的血管和神經,刺激耳穴,可以通過血液調節和神經傳導,維持機體內環境和神經功能的平衡穩定。觀察組所取耳穴的功能如下:耳穴“心”可清心瀉火;“神門”可寧心安神,“皮質下”調節大腦皮層功能作用;“交感”調節植物神經功能,改善緊張及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癥狀。通過刺激這些耳穴,調整相應器官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的失眠目的。
耳穴相較于鎮靜安眠藥,不良反應少,無成癮性和藥物依賴,具有較大優勢。另外,耳廓作為裸露器官,不涉隱私部位,對操作環境要求不高,不受季節冷熱變化影響,相對于針灸、拔罐等方法操作更顯方便。 耳穴貼壓治療應注意:①防止豆籽脫落,洗臉、洗發時勿浸濕,浸濕應及時更換;②定時按壓,按壓方法要正確,達到酸脹微熱才有效;③但要掌握好力度,過于疼痛,易使人產生抵觸情緒,無法堅持治療。
綜上所述,本研究證明了耳穴貼壓治療失眠的有效性。耳穴貼壓可顯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臨床實用性強,易于推廣。但因受到住院天數的影響,對于耳穴貼壓治療的遠期療效觀察受到限制。為鞏固療效,是否需要長期治療,有待進一步研究。
[1]石學敏主編.針灸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8.
[2]劉賢臣,唐茂芹,胡蕾,等.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 .中華精神科雜志,1996,29(2):103-107.
[3]楊利明.實用中醫精神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89.
[4]彭焱.右佐匹克隆合并心理治療失眠證的療效觀察[J].臨床研究.2013.22(4):443-446.
[5]代二慶,熊杰,李海英,等.耳壓治療失眠139例[J].陜西中醫,2003,24(5):448-449.
[6]祁佩云.耳穴壓豆治療失眠50例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2012,9(27):1822-1823.
韋慶(1982-),女,本科學歷,職稱:護師。
R245.9
A
1007-8517(2014)14-0042-02
2014.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