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白城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吉林 白城 137000
不同檢測方法在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中的對比分析
牛鶴麗
吉林省白城市白城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吉林 白城 137000
目的對兒童肺炎的支原體感染進行檢測并對感染情況進行分析。方法對在吉林省白城中心醫院檢查的兒童肺炎患者分別采用肺炎支原體培養檢測法、支原體抗體的被動凝聚法以及支原體金標免疫斑點法進行檢測,對比檢測結果。結果使用肺炎支原體培養檢測法的802例檢測中,陽性205例(25.6%);使用支原體抗體的被動凝聚法的747例檢測中,陽性135例(18.1%);使用支原體金標免疫斑點法進行Mp-IgM檢測的603例患者中,陽性126例(20.9%);三中檢測方法檢測結果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年齡段兒童的檢測結果為3歲及以下兒童的支原體陽性率為18.1%;4至7歲兒童的支原體陽性率為26.2%;8歲及以上兒童的支原體陽性率為27.6%;三個年齡段兒童的支原體陽性檢測率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診斷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需要根據患兒病情選取適當的檢測方式,兒童肺炎的感染率與年齡大小無關。
兒童肺炎;支原體;檢測方法;對比分析
肺炎支原體(Mycoplasma pneumonia,MP)是人類患支原體肺炎疾病的病原體[1]。支原體肺炎的發病以青少年及兒童為最高,臨床癥狀相對較輕,有些可能無癥狀,但治療不及時會導致死亡。本研究對來吉林省白城中心醫院就診的802名患兒的支原體感染檢測資料進行分析,對患兒分別采用肺炎支原體培養檢測法、支原體抗體被動凝聚法以及支原體金標免疫斑點法進行檢測。對檢測方法及結果進行比較分析,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吉林省白城中心醫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來院就診呼吸道感染的802名患兒,其中男423例,女379例;3歲及以下患兒204例,4至7歲患兒301例,8歲及以上患兒297例。
1.2 實驗方法
1.2.1 支原體培養檢測法 ①取1支試劑置于(37±1)℃的溫箱加熱至恒溫狀態;②取無菌棉拭子在患兒咽部扁桃體處捻轉多次;③將棉拭子立刻放入試劑中攪動數次;④將棉拭子在試劑瓶瓶壁擠凈;⑤蓋緊試劑瓶搖勻并置于(37±1)℃的溫箱培養6~12h后觀察顏色。如果試劑瓶內試劑顏色仍為紅色或淡紅色則結果為陰性,顏色顯示為清亮的黃色為陽性,試劑變渾濁或顯示為絮狀、片狀的黃色為無效。
1.2.2 金標免疫斑點法檢測 取患兒血清0.1ml加入反應孔,加入2滴洗滌液觀察結果。有質控線并同時有紅色斑點者為陽性反應,只有質控線的為陰性反應。
1.2.3 被動凝聚法檢測 取患兒血清放入第1孔中做1∶5倍率的稀釋,第2至第8孔中做倍比稀釋,然后按照試劑說明書進行操作后觀察。如果粒子環出現明顯變大,且其外周邊緣物不均勻并在周圍雜亂凝聚的可判定為陽性反應結果。
1.3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數據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應用χ2檢驗,P<0.05表示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同方法陽性率比較 三種不同檢測法進行Mp-IgM檢測的陽性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2.2 不同年齡段陽性率比較 不同年齡段患兒陽性率沒有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表1 不同方法檢測的陽性率比較

表2 不同年齡段陽性率比較
在兒童支原體肺炎的臨床診斷中,因其病原體培養難度較大,且醫生不易判斷患兒是否感染。MP的快速液體培養法與血清學檢測患兒抗體結果相結合,陽性診斷符合率超過95%[2],快速培養法的原理是,培養基液的顏色會因MP的代謝產品而出現顏色的改變,以此來對MP進行判斷。在本組的研究數據中金標斑點法及被動免疫法的檢測結果對無明顯差異。在本次調查中發現兒童肺炎的感染率與年齡大小無關。
肺炎支原體會造成多種疾病如咽炎、支氣管炎以及多系統損害[3],一般可潛伏14~21d,一年四季均可發病,秋季為多發季節。感染后一周左右出現支原體抗體,可持續5個月左右,一些成年患者甚至可持續2~3年。因為一般成年人會產生抗體,使其很少發病甚至無臨床癥狀表現。而兒童期患者免疫系統尚不完善,較容易感染肺炎支原體,臨床兒科醫生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因此臨床上MP培養在檢測兒童肺炎支原體中具有較高的臨床實用價值。
[1]張林琳.探討兒童哮喘與肺炎支原體感染的關系[J].中國實用醫藥,2010(15):234.
[2]陳芳,趙玉.肺炎支原體感染合并肺外并發癥140例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0(23):199.
[3]黃衛宇,阮飛,徐谷.兒童呼吸道肺炎支原體感染分析[J].臨床醫學,2007(01):312.
R563.1+5
A
1007-8517(2014)14-0052-01
201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