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番禺區(qū)何賢紀念醫(yī)院兒童保健科,廣東 廣州 511400
撫觸對早產兒智能發(fā)育的影響
鐘翠霞陳惠嬋
廣州市番禺區(qū)何賢紀念醫(yī)院兒童保健科,廣東 廣州 511400
目的探討撫觸法對早產嬰兒智能發(fā)育的影響。方法將100例早產兒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8例)和觀察組(52例)。兩組均接受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接受撫觸。兩組均于第6、12、24個月進行智能測評。結果6個月發(fā)育商(DQ)值對比,觀察組在語言、社交行為和精細動作方面的DQ值好于對照組(P<0.05)。12個月DQ值對比,觀察組在語言、社交行為、適應能力和精細動作方面好于對照組(P<0.05)。24個月DQ值對比,觀察組在語言、大運動、社交行為、適應能力、精細動作五方面均好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早產兒實行早期撫觸可能促進智能發(fā)育。
撫觸;早產兒;智能;發(fā)育
嬰兒撫觸是一種經過科學指導的、有次序、有技巧的撫觸,是通過撫觸者雙手對被撫觸者的皮膚和各部位進行有次序、有手法技巧的撫摩,讓大量溫和良好刺激通過皮膚的感受器傳到中樞神經系統,進而產生生理效應。皮膚覆蓋全身,它是人體內最基本、最龐大的感覺器官,當適當的良性刺激產生后,最終對神經系統起到適當的正面促進作用[1]。有研究發(fā)現,早產兒在體格發(fā)育、智商發(fā)育、社會生活能力及神經行為等方面的發(fā)育程度顯著落后于足月兒,這與早產兒的腦損傷有密切關系[2]。如何促進早產兒的智能發(fā)育,越來越受到兒童保健工作的重視。現探討撫觸法對早產嬰兒智能發(fā)育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以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入院的100例早產兒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59例,女性41例。母親年齡20~35歲,平均(28.5±3.1)歲,胎齡32~36w,平均(34.3±0.9)w,體重2000~2540g,平均(2294.1±208.5)g,出生評分>7分;剖腹產42例,順產58例。所有入選早產兒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8例)和觀察組(52例)。兩組一般資料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早產兒均接受相同的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接受撫觸。撫觸方法:撫觸時嬰兒應處于溫暖的環(huán)境中,體位舒適,安靜不煩燥。不能在饑餓或剛喂完奶時操作。撫觸時要充滿愛心,注意與嬰兒目光的交流。可以與嬰兒說話,或放一些輕柔音樂。先倒嬰兒潤膚油于手掌,從頭面部、胸、腹部、四肢、手、足、背有次序進行撫摸。由具備專業(yè)資格的撫觸師進行操作示范,讓家長熟悉并掌握該項技術。此后由家長實行2~3次/ d,10~15 min/ d,每個動作重復6~8次,在新生期開始堅持撫觸直至6個月。兩組均在新生兒期即開始建檔進行系統化管理,<1歲每個月定期到兒童保健科保健一次,1~2歲每2~3個月做兒童保健一次。并定期做神經系統評定。
1.3 療效評定[3]采用兒心量表對兩組嬰兒在6、12、24個月進行智能測評(包含語言、大運動、社交行為、適應能力、精細動作五大能區(qū))。智能測評的結果用DQ來評價兩組的發(fā)育情況。

2.1 兩組早產兒于第6個月五個能區(qū)DQ值對比 6個月DQ值對比,兩組在大運動、適應能力方面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在語言、社交行為和精細動作方面好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早產兒于第6個月五個能區(qū)DQ值對比±s)
2.2 兩組嬰兒于第12個月五個能區(qū)DQ值對比 第12個月DQ值對比,兩組嬰兒在大運動的功能區(qū)方面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在語言、社交行為、適應能力和精細動作方面好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嬰兒在12個月時五個能區(qū)DQ值對比±s)
2.3 兩組早產兒于第24個月五個能區(qū)DQ值對比 24個月DQ值對比,觀察組在五個能區(qū)方面均好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嬰兒在24個月時五個能區(qū)DQ值對比±s)
撫觸不是一種機械的操作,而是母子間充滿愛的情感交流。通過對嬰兒的肌膚施以科學性的愛撫,從生物學、情感以及社會交往等方面滿足嬰兒的要求,不但能撫慰身心,消除焦慮、孤獨等不良情緒,而且能引起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以及免疫系統等良性反應,促進身心健康發(fā)育。嬰兒的智能發(fā)育狀況不僅僅與遺傳因素相關,且受到周圍的環(huán)境因素影響,兩者共同影響嬰兒的早期發(fā)育。早產兒的大腦尚未發(fā)育成熟,有較強的可塑性,具有強的代償能力與重組能力。撫觸法能夠給予嬰兒良性刺激,促進嬰兒腦部結構以及功能的代償,引起神經細胞樹突的不尋常分叉,產生更多突觸。若早產兒沒有接受撫觸,只在常規(guī)的環(huán)境下正常生活,其腦部的神經細胞發(fā)育只能以常規(guī)速度發(fā)育,不利于智能發(fā)育[4]。若接受外界的良性刺激越多,腦神經細胞的發(fā)育越快,越能促進早產兒的智能發(fā)育,桂紹珍[3]發(fā)現撫觸能增加早產兒的攝奶量、增加體質、延長睡眠、促進生長發(fā)育。杜亞梅等發(fā)現撫觸能積極影響早產兒智能發(fā)育[5]。研究結果顯示,經過撫觸,24個月后早產兒的語言、大運動、社交行為、適應能力、精細動作方面的DQ值明顯提高。撫觸具備了經濟、簡單、有效的特點,對早產兒的智能發(fā)育具有積極影響,值得推廣。
[1]符艷華.撫觸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早期干預效果[J].醫(yī)學信息,2010,5(5):1111-1112.
[2]任榕娜,葉禮燕,黃雋,等.早產兒無腦損傷者神經行為發(fā)育的追蹤調查[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7,22(2):131-132.
[3]桂紹珍.撫觸對早產兒生長發(fā)育的效果評價[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3,14(3):120-121.
[4]范美艷,姜曉磊,張賽賽,等.撫觸對新生兒疾病與生長發(fā)育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23):24-25.
[5]杜亞梅,韓春玲,康娟,等.嬰兒撫觸對早產兒智能發(fā)育的影響[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3,21(6):665-667.
R722.6
A
1007-8517(2014)06-0070-02
201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