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鐵心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江蘇 南京 210012
熱毒寧注射液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帶狀皰疹的臨床觀察
王永剛朱善貴劉水
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鐵心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江蘇 南京 210012
目的探討熱毒寧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帶狀皰疹的抗病毒治療方面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將151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發熱的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76例和對照組75例,治療組予熱毒寧注射液治療,20ml/次,1次/日,靜脈滴注;對照組予利巴韋林注射液0.5g/次,1次/日,靜脈滴注,療程均為3d。將122例帶狀皰疹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62例,對照組60例,治療組與對照組均予注射用更昔洛韋0.25g/次,2次/日,靜脈滴注,治療組同時加用熱毒寧20ml/次,1次/日,療程均為7d。結果按療程治療后,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熱毒寧注射液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帶狀皰疹的抗病毒治療方面,療效確切,可以有效地改善癥狀,縮短病程,且安全性良好,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上呼吸道感染;帶狀皰疹;熱毒寧;抗病毒;療效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約有70%~80%由病毒感染引起[1],傳統上以利巴韋林抗病毒治療,而帶狀皰疹也是門診常見的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臨床上常以阿昔洛韋或更昔洛韋進行抗病毒治療。為了縮短病程,提高療效,減少西藥使用所產生的副作用,故對以上病種患者采用熱毒寧或聯合熱毒寧治療的方案,以分析熱毒寧的治療效果及安全性,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2月至2012年1月來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熱門診就診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發熱的患者151例,T≥38℃,病程在24h以內,均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診斷標準[1],在臨床上屬中醫外感發熱的風熱證,年齡15~78歲,平均43.6歲,其中男性79例,女性72例,隨機分成2組:治療組76例,對照組75例。選取2010年02月至2012年1月來我中心門診就診的帶狀皰疹患者122例,所選病例均符合帶狀皰疹的診斷標準[2],年齡28~79歲,平均49.2歲,其中男性69例,女性53例,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62例,對照組60例。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中,治療組予熱毒寧注射液(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00112)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中,靜脈滴注,1次/日,對照組予利巴韋林注射液(上海現代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091208)0.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中,靜脈滴注,1次/日。兩組均以3d為一療程。
1.2.2 帶狀皰疹病例中,治療組與對照組均予注射用更昔洛韋(湖北科益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00102)0.2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中,靜脈滴注,2次/日,治療組同時加用熱毒寧(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00112)20ml/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中,靜脈滴注,1次/日,療程均為7d。治療7d后,囑患者每3~5d到門診隨診,以記錄病情變化直至痊愈。
1.3 療效評定標準
1.3.1 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療效評定[3]臨床痊愈:治療3d后,T<37.5℃,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全部消失。顯效:治療3d后,T<37.5℃,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基本消失。有效:治療3d后,37.5℃ 1.3.2 治療帶狀皰疹療效評定[4]臨床痊愈:無新發皰疹,所有皰疹已結痂并脫痂,皮損全部愈合,疼痛消失。顯效:無新發皰疹,所有皰疹均結痂,皮損愈合≥70%,疼痛基本消失。好轉:無新發皰疹,皰疹結痂≥90%,皮損愈合≥30%,疼痛明顯減輕。無效:皮損及疼痛等癥狀無改善。總有效率=(痊愈+顯效)例數/總例數×100%。分別于發病后2周和4周各總結記錄一次。 1.4 統計學處理 對于收集到的數據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療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4.7%,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7.3%,兩組的總有效率(在癥狀的改善、治愈和退熱等方面)比較,治療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療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2.2 帶狀皰疹治療療效比較 發病后2周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5.5%,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5.0%,見表2;發病后4周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5.2%,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1.7%,見表3。兩組的總有效率(在止皰、止痛、結痂和皮損愈合等方面)比較,治療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發病后2周帶狀皰疹治療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表3 發病后4周帶狀皰疹治療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2.2 不良反應 兩組均無皮膚瘙癢、皮疹、惡心、頭昏等不良反應發生。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70%~80%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細菌感染可直接或繼病毒感染之后發生。臨床表現為起病較急,初期有咽干、咽癢或燒灼感,可有噴嚏、鼻塞、流涕[1]。風熱證患者可伴有發熱。帶狀皰疹是潛伏于人體感覺神經節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經再激活后所引起的皮膚損害[2]。臨床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以利巴韋林抗病毒治療,帶狀皰疹常以阿昔洛韋或更昔洛韋抗病毒治療。利巴韋林可以多種機制抑制病毒核苷酸的合成,進而抑制病毒DNA和RNA的合成。更昔洛韋和阿昔洛韋相似,對病毒DNA多聚酶呈強大的抑制作用,阻滯病毒DNA的合成[5]。熱毒寧注射液由金銀花、梔子、青蒿組成。金銀花甘,寒,善散肺經熱邪,清心胃熱毒,含環己六醇、黃酮類、肌醇、皂甙、鞣質等,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等致病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流感病毒等多種病原微生物亦有抑制作用,有明顯抗炎及解熱作用[6]。梔子苦,寒,具有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對溶血性鏈球菌和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6]。青蒿苦、辛,寒,有清虛熱,除骨蒸,抗炎、抗病毒的作用[6]。通過本次研究結果發現,在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方面,治療組與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分別為94.7%和77.3%,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說明熱毒寧在抗病毒、退熱,治療感冒全身癥狀方面優于利巴韋林。在治療帶狀皰疹方面,通過治療觀察發病后2周治療組與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分別為85.5%和65.0%,發病后4周治療組與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分別為95.2%和81.7%,治療組優于對照組,說明更昔洛韋與熱毒寧聯合治療帶狀皰疹,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縮短病程,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治愈率,優于單用更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熱毒寧是中藥,具有協調臟腑經絡機能,具有較強的清熱解毒,抗炎、抗病毒的作用,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葉任高.內科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1-12. [2]楊紹基,任紅.傳染病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78-79.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第2輯.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5:71-73. [4]辛虹,王曉慧.疾病診斷與治愈標準手冊[M].北京:中國計量出版社,2002:225. [5]楊寶峰.藥理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427-429. [6]雷載權.中藥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56-94. 王永剛,男,職稱:全科醫學中級。E-mail:1315484810@qq.com。 R511.6 R752.1+2 A 1007-8517(2014)13-0059-02 2014.05.06)2 結果



3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