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石油管理局勝東醫院針灸科,山東 東營 257000
“老十針”治療失眠癥43例臨床觀察
馬云翔
勝利石油管理局勝東醫院針灸科,山東 東營 257000
目的觀察以“老十針”為主針刺治療原發性失眠的臨床療效。方法將86例原發性失眠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3例,采用“老十針”為主針刺治療,對照組43例口服藥物艾司唑侖治療。對兩組患者療效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觀察組(針刺組)總有效率為93%,對照組(西藥組)總有效率為86%,觀察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老十針”為主針刺治療原發性失眠療效明顯,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老十針”;失眠;臨床觀察
失眠,中醫學謂之“不寐”,是一種臨床中常見的睡眠障礙。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生活節奏的加快,失眠的發病率也呈上升趨勢,患者多同時伴有頭暈頭痛等軀體癥狀,重者則有煩躁、焦慮、抑郁,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失眠在人群中的發病率較高,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發現27%的人有睡眠方面的問題[1]?;颊咄杂X痛苦不堪,對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而如果長期服用鎮靜劑則不可避免的帶來各種副作用。近年來,本人通過“老十針”為主針刺治療原發性失眠患者43例,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門診患者共8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43例和對照組43例,觀察組男19例,女24例;年齡平均(45.36±10.24)歲;病程平均(59.45±62.20)個月。對照組中男20例,女23例,年齡平均(51.05士13.27)歲;病程平均(57.38±78.34)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根據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編制的《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2](CCMD一3)中有關失眠癥的診斷標準制定:①幾乎以睡眠障礙為唯一癥狀,其他癥狀均繼發于失眠,包括入睡困難、睡眠不深、多夢、早醒、醒后不易入睡、醒后不適、疲乏或白天困倦;②上述睡眠障礙每周至少發生3次,并持續1個月以上:③失眠引起顯著的苦惱或部分精神障礙癥狀,或影響及妨礙社會功能[3]。
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及《針灸治療學》[5]不寐中的相關診斷部分制定。①失眠多反復發作;②同時有陽虛證候的臨床癥狀:少氣懶言,畏寒肢冷,倦態乏力,口淡不渴,或喜熱飲,尿少下肢浮腫,或尿清大便溏,面白,舌淡胖,脈沉遲無力等。
1.3 治療方法 觀察組采用針刺治療,取穴:百會、上脘、中脘、下脘、氣海、天樞、足三里、內關、太沖。操作方法:選用0.30×40~50mm華成牌一次性針灸針?;颊甙察o仰臥,常規消毒,針刺得氣后,留針30min。每日針灸一次,5次后休息2d,10次為一療程。共觀察20d。
對照組口服艾司唑侖1mg,睡前服用,隔日1次。共觀察20d。
1.4 療效標準 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6]評定入選失眠癥患者在治療前后分別采用PSQI對其睡眠質量進行評定。
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中相關標準制定。 臨床痊愈:睡眠恢復正常,睡眠質量效率均佳,醒后精力充沛,無伴隨臨床癥狀,PSQI減分率75%~100%;顯效:睡眠明顯改善,伴隨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減分率50%~74%;有效:睡眠時間延長,伴隨臨床癥狀改善,減分率25%~50%;無效:睡眠質量無明顯改善,伴隨癥狀治療前后無變化,減分率25%以下。PSQl減分率=[(治療前總分一治療后總分)÷治療前總分]×100%。

2.1 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失眠的總有效率為97.5%,西藥對照組總有效率則為85%。兩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觀察組療效優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療效比較表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PSQI總積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PSQI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后兩組評分均有下降(P<0.05),提示兩組患者治療后睡眠較治療前均有改善。但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較,PSQI總評分下降更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觀察組患者睡眠的改善優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兩組PSQI總積分比較表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老十針”是金針王樂亭教授常用的針灸處方之一,主要用于胃腸疾病的治療。該處方組方合理,由任脈的三脘穴(上脘、中脘、下脘)、補氣要穴氣海,加上大腸經募穴天樞、胃經合穴足三里,再加上內關穴組成[7],具有振奮陽氣、理氣健脾、調理胃腸等功效。筆者在臨床中發現,“老十針”不但可用于消化系統疾患,以“老十針”配合百會、太沖加減化裁,對于失眠癥也可收到滿意的效果。其中百會為諸陽之會,能開竅寧神;上脘、中脘、下脘、足三里、天樞為調理脾胃要穴,可以理氣和中,寧心安神;內關,功能開胸順氣;配伍肝經原穴太沖,有寬胸理氣,疏肝解郁之效,諸穴配伍,可起到鎮靜安神、舒肝健脾、疏調三焦之功效,對各種類型的失眠均有較好的效果。通過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和臨床療效對比,可以看出,以“老十針”為主針刺治療失眠癥,無論是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方面,還是在臨床療效的愈顯率及總有效率方面,均都優于對照組,較之安眠藥物治療失眠,有安全、有效、無毒副作用等特點,是目前臨床治療失眠效果較好的療法之一 。
[1]范瑞明,楊麗.失眠癥的臨床治療進展[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10):149-151.
[2]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18.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186.
[4]趙志蘭.針灸治療失眠臨床療效觀察[J].光明中醫,2013,28(3):538-539.
[5]石學敏.針灸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13-316.
[6]劉賢臣,唐茂芹,胡蕾.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1996,29(2):103-107.
[7]陳湘生,張俊英.金針王樂亭經驗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8.
R256.23
A
1007-8517(2014)13-0067-02
201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