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祖春
今年7歲的劉勇,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沒想到上學才幾天,劉勇就開始逃學。父母他問為什么不愿上學,劉勇哭著說,班上的同學都笑他蹲著小便,說他不是男孩,要他上女廁所。
劉勇的父母平時農活很忙,無暇顧及兒子的撒尿姿勢。直到兒子不愿上學,父親才帶兒子去城里的醫院看病。醫生檢查后發現,劉勇的雙側睪丸在陰囊內,發育正常,但陰莖發育欠佳,且明顯下彎,尿道口位于陰莖陰囊交界處,站立排尿時尿線向下,會弄濕褲子,這就是劉勇蹲著排尿的原因。醫生診斷劉勇患有先天性尿道下裂,必須住院手術治療。手術結果非常滿意,出院后,劉勇高興地上學了。
尿道下裂是什么樣的病
先天性尿道下裂是小兒泌尿生殖系中最常見的畸形之一,其發病率僅次于隱睪。據統計,每250~300名男嬰中,就有一人患此畸形。
尿道下裂按程度可分為輕度、中度和嚴重,其畸形程度差異甚大。如龜頭型尿道下裂患兒,其陰莖發育正常,能站立排尿,若無尿道外口狹窄可不必手術。但嚴重會陰型尿道下裂者,發育不良且下彎的陰莖似女孩的陰蒂,發育不良的陰囊像大陰唇,其外形酷似女性,有的家長甚至將其誤當女孩哺養。有資料報道,某醫院尿道下裂治療中心收治的60余名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中,竟有7名社會性別和生理性別不符。這7名“女性”患者全都是會陰型尿道下裂,染色體檢查為男性。這些孩子戶口上標明為女性,自幼著女孩裝束,和女孩一起玩,上女廁所,有的長大后還有了男朋友。多年生活在性別錯位的氛圍中,如今卻查出是患有尿道下裂的男孩,這是患者很難接受事實。由此引發的心靈創傷很難愈合,甚至會導致心理變態。
及早發現和治療尿道下裂
引起尿道下裂原因,是患兒在胚胎發育過程中某些因素導致了染色體畸變,或影響性激素分泌。高齡生育及孕期激素類藥物的使用,是引發畸變的重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人類在日常生活中排入大自然中的雌激素樣活性物質,例如用于谷物生長的殺蟲劑、自然植物源的雌激素、藥物及塑制品生產過程中的副產品等。這些雌激素類物質最終進入江河湖海中,被生物積累和濃縮于有機食物鏈中。
尿道下裂只是一種外生殖器畸形,通過手術矯正,治愈后與正常男性完全一樣,成年后不影響結婚、生育。傳統的手術年齡是在上幼兒園前,在農村也不能遲于上小學前。隨著醫學事業的發展與進步,外科技術的提高,出生后六個月左右即可接受手術治療。研究發現,先天性尿道下裂的患兒如果在一歲半以前成功地接受了手術治療,到成年后不會知道自己曾經患有尿道下裂畸形。因此,家長不應忽視孩子性器官的異常,及時發現并去醫院早期進行手術矯正,盡早讓孩子擁有真正的男兒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