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郡芳
摘要:識字教學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在不同的歷史階段,識字教學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不同的識字教學方式在識字的過程中發揮了各自的重要作用。識字教學方式并非一成不變,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特點引導學生科學識記。
關鍵字:識字教學、集中識字、隨文識字
中國人使用漢字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既有漢字的使用,便有漢字的學習。所以,識字教學便成為基礎教育的重中之重。識字教學是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兒童啟蒙教育的開始。
一、識字教學歷史回顧
在古代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就影響之大、流傳之廣而言,沒有一部識字教材可與《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相媲美。該識字教材內容廣博豐富,實用性強。就其語言來說,《三、百、千》是極其成功的,都是用三言、四言韻語寫成,優美精煉,整齊押韻,瑯瑯上口,通俗易懂,過目難忘。[1]這是一種“先識字,后讀書”的集中識字教學。
辛亥革命后,廢科舉,興新學,“三、百、千”被國文教科書所取代,仍使用集中識字教學法,但是集中識字轉為從看圖識字開始,識字數百后便為邊識字邊閱讀。
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后,小學識字教學采用分散識字教學,主張邊識字邊閱讀,注意音形義的統一,強調字詞義的理解。
新中國成立以后,便對低年級是否以識字為重點展開討論,最后討論一致認為,識字是閱讀的基礎,小學第一、二學年的閱讀教學以識字為主。[2]
新時期以來,漢字教學研究非常活躍。隨著研究和改革的深入,識字教學法發展到30多種。這不僅是語文界對識字教學的重視,更是一線教師和語文教育研究者長期實踐的勞動果實。
二、識字教學的概念和典型代表
(一)識字教學的概念
對識字教學的定義,人們眾說紛紜。有人認為,識字教學是一種認識活動,它是幫助學生讀準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義的教學活動。有人認為,識字教學是一種以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能力為核心,以漢字漢語特點為依據,使學生掌握漢字的音、形、義,以學會識字方法,培養學生識字能力為目標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機制。[2]
華中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陶仲提出,識字教學是以漢字的結構特征規律為指導,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心理發展水平及認識規律,科學地選擇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學習掌握漢字的形、音、義屬性,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和能力的教學活動。[3]
(二)識字教學的典型代表
1.集中識字
(1)集中識字的含義
所謂集中識字,就是把漢字集中起來學習,這是相對分散識字而言,就識字和讀書的關系,集中識字強調“先識字后讀書”。清代著名的樸學經師王筠認為:“蒙養之時,識字為先,不必遽讀書。”[4]這是強調讓學生先集中識字,通過集中識字來掌握大量的漢字。
(2)集中識字的優勢和不足
集中識字教學方式的優勢有:第一,歸類識字,主要有形聲字歸類、基本字帶字、形近字歸類等,這種集中識字有利于知識的系統化;第二,基本符合漢字識記規律,有利于突破字形難點,識字、識詞多,有利于擴大閱讀量,增強閱讀能力;第三,有利于學生演繹和歸納能力的培養。
集中識字教學方式的不足有:第一,識字和學文不能融為一體,勢必會影響學生識字到閱讀的轉換;第二,集中識字的識字量較大,而且識記方式比較枯燥,忽視了學生的興趣,會影響識記的效果和效率;第三,脫離語言環境識字會影響識字效果,比如對同音字、多義字等的掌握;第四,集中識字忽視了記憶對材料數量的依存關系,對“場依存型”認知風格的學生來說不適宜采用此種教學方式。
2.隨文識字
(1)隨文識字的含義
隨文識字就是邊識字,邊學文,達到字不離文,文不離字,使識字教學貫穿語文課堂教學中。它最大的優勢是在語言環境中識字。
(2)隨文識字教學方式的優勢和不足
隨文識字教學方式的優勢有:第一,從文入手,有語言環境,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第二,音形義結合,識記容易;第三,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
隨文識字教學方式的不足有:第一,尚未充分重視漢字規律,不利于識記的系統化;第二,隨文識字依據課文教學識字,限制了學生的識字量,延緩了學生的識字進度,降低了語文教學質量,不利于閱讀能力的提高;第三,對“場獨立型”認知風格的學生來說不適宜采用此種教學方式。
三、識字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選擇恰當的識字途徑
科學實驗表明:人類的7—10歲年齡段,機械記憶正處于高潮、聯想記憶和推理記憶處于急速發展時期,因此這是集中識字的最佳年齡段。[5]可以利用這個年齡階段的特點進行集中識字,提高識字的效果。
同時,也可通過隨文識字、通過課文插圖識字、熟字帶生字等識字途徑來提高學生的識字效果。
(二)采用直觀的教具,利用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識字興趣
小學生的具體形象思維占重要地位,因此,具體生動的、直觀形象的事物易引起他們的注意。教師要針對學生這一特點,利用直觀的教具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其識字興趣。
(三)識字教學要形式多樣
1.借助圖畫識字
小學生注意集中性的深度不足,他們能觀察具體形象的事物,不善于觀察抽象的;能集中注意事物的外部現象,不善于觀察本質。所以教師可以利用紙質圖畫或者多媒體動畫來引起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在短暫的集中時間內達到理想的識字效果。
2.游戲中識字
小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非常有限,而且識字教學比較枯燥乏味,一味地識字會使學生產生厭倦的心理,根本無法提高識字的效果。教師可以寓識字于游戲中,比如可以采用開火車的游戲來復習學習過的字詞,火車開到哪,哪個學生就要說出相應的字,這樣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識記效果。
3.兒歌識字
兒歌可以給學生帶來強烈的愉悅感,對識字效果差的學生來說,這種方式是最好不過的。在享受快樂的同時提高識字的效果。
總之,識字教學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也是語文教學的基礎部分。教師要了解不同識記教學方式的利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采用科學的識記策略,提高學生的識字效果。
參考文獻:
[1]高文元.“三、百、千”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及其在現代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研究,2001(3):64-69.
[2]田本娜.識字教學的傳承和創新[J].課程·教材·教法,2001(3):15-19.
[3]陶仲.論識字教學的“幼小銜接”[D].華中師范大學,2007.
[4]袁祺.論王筠的識字教學思想[J].武漢教育學院學報,2001(10):38-41.
[5]黎傳緒.推行集中識字 增強閱讀能力[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10):64-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