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摘要:農村學前教育一直是我國教育事業的短板,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與社會流動的加速,農村學前教育更面臨著新的挑戰和困境,如城鄉資源的不平衡,學前教育小學化,師資隊伍不穩定及管理運行機制落后等。因此,必須優先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加強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推進學前教育立法的同時完善管理體制,妥善解決城鎮化進程中農村的學前教育問題。
關鍵詞:農村;學前教育;城鎮化
一、 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概況
(一) 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現狀
2013年是學前教育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農村學前教育也得到一定發展,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各地投入增加。河南省自2011年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以來,已完成資金投入約150億元,完成新建改擴建幼兒園8854所,其中公辦園5583所。政府對興辦幼兒園的財政投入力度正在不斷加大。
2、普惠資源擴大。國家學前教育普惠資源配置已初具成效。公辦幼兒園比例提升,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64.5%,比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
3、多元的學前教育發展模式。我國農村現行的學前教育主要有以下幾種:鄉鎮中心模式、城鄉一體化模式和農村小學附設模式。鄉鎮中心模式是指幼兒園一般設在鄉鎮或集市中心,向各鄉輻射。城鄉一體化模式屬于比較正規的辦園模式,采用一所城市幼兒園兼辦農村幼兒園的方式,在城鎮化不斷加速的進程中具有一定推行意義。農村小學附設幼兒園模式,是指幼兒園附設在小學,或借用其名,這種模式可以實現幼兒園和小學的有效銜接,保障教育質量,實現人才流通。
二、 城鎮化進程對農村學前教育的挑戰
城鎮化,也稱“城市化”,是指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由農村向城市轉型的一個過程,具體表現為農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流動,如改革以來,大量農民工流向城市,大大加快了城鎮化的進程。
與其他地區相比,我國的資本積累的主要來自農村,而改革開放后,城鄉差距不斷拉大,在學前教育上,經費投入、教育質量和師資水平等都存在著巨大的城鄉差距。
我國的城鎮化實際上也是一種半城鎮化,進程務工的農民并沒有得到城市戶籍,城市的公辦幼兒園對農民子女并不開放,因此造成許多適齡兒童滯留農村,這就從量的維度增大了農村學前教育的壓力。
在學前教育管理方面,因為行政管理部門沒有將學前教育納入城鎮化進程中,在對學前教育的經費投入上也得不到充足保障。這種對農村學前教育問題嚴重性的忽視,會導致學前教育責任主體不明,管理運行機制落后,不利于學前教育事業的長久發展。
三、城鎮化進程中農村學前教育的主要困境
(一) 城鄉教育資源不平衡
2012年我國學前教育經費支出僅占教育支出總經費的4.6%。在2008年,全國城鎮毛入園率達到了55.6%,而農村毛入園率則只有35.6%,差距之大顯而易見。
教育資源在城鄉分配的不平衡,不僅表現在硬件配置上,更表現在軟件配置上。農村幼兒園的經費主要來自縣鄉財政,而來自省地級的經費很少,這加大了城鄉幼兒園的分化。
(二) 學前教育小學化
很多農村幼兒園的存在小學化傾向,幼兒園孩子跟小學生一樣學習拼音,算數,并且還有繁重的家庭作業。學前教育階段是個人社會化的主要階段,也是智力開發,興趣培養的重要階段。受專業化限制,農村幼兒園老師一般不具備才藝特長,很多課程難以開設,這與城市孩子從小注重全面培養是明顯的對比。
(三) 師資隊伍不穩定,且專業素質較低
大多數農村幼兒教師都沒有編制,待遇普遍較低,因此師資隊伍流失現象嚴重,師資隊伍不穩定。同時,幼兒教師一般都是一人包一個班,教學任務大,很難抽出時間去參加專業的培訓,教學質量難以得到保障。例如,一項針對河南省鄭州市鄉鎮幼兒園師資的調查表明:“鄭州市鄉鎮幼兒園88%左右的幼兒教師持有教師資格證,但持有幼兒教師資格證的僅占18.4% ,69.7%的教師持有小學或中學教師資格證,11.8%的教師無任何資格證書。
(四) 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落后
通過多年來管理體制的改革,學前教育的管理權利也在逐漸下放。但是如前面所說農村學前教育的模式是多元的,有附設在小學的,有鄉辦鄉管的,這常常導致多頭管理,責任主體不清的局面。并且,因為學前教育未納入義務教育中,社會對學前教育的運行關注度也相對較低,所以常會導致學前教育管理紊亂和運行機制落后的情況。
四、解決農村學前教育困境的對策與建議
(一) 優先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實現教育公平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邊緣、貧困、民族地區傾斜,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在推進城鎮化的進程中,要把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納入城鎮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規劃當中來,優先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縮小城鄉差距,實現教育公平。然后逐漸擴大至全體兒童。
(二)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師資水平
完善學前教育老師的編制,不斷提高公辦幼兒教師的比例。建立幼兒教師工資保障和待遇提升機制,保障幼兒教師的社會福利,提升社會對幼兒教師的認同感。在城鎮化進程中,也可以通過促進城鄉間教師的流動和資源的共享,由政府出資加大對幼兒教師的培訓工作,建立一支專業的農村學前教師隊伍,從而全面提高農村學前教育的師資水平。
(三) 加快推進農村學前教育立法
我國已出臺《義務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卻沒有《學前教育法》,必須加快推進將農村學前教育納入法律化議程。通過學前教育立法,進一步明確教育的性質、責任主體與發展方向,在安全衛生上也要做好配套措施,實行嚴格的教師準入制度,真正確保教師質量,提高師資水平,建立教學監督評估制度,從多方面推動學前教育的專業化與法治化。
(四) 完善農村學前教育的管理體制
建立省級統籌,以縣為主,縣鄉共管的學前教育管理模式,明確責任主體和權利主體。加大政府財政投入,建立多方籌資機制。一方面堅持政府財政投入為主,另一方面要加大社會力量對學前教育的關注和重視。興辦高質量的學前教育機構,建立教育資源城鄉之間的有效流通,提供“廣覆蓋,保基本”的學前教育服務。從中央到地方,完善運行體制,健全有效的運行學前教育管理網絡。
參考文獻
[1]劉京京. 2013年我國學前教育發展概述[J]. 教育導刊(下半月),2014,01:3-7.
[2]嚴仲連,王海英,何靜. 我國農村學前教育現行發展的主要模式[A]. 2011年農村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1:8.
[3]羅英智,李卓. 當前農村學前教育發展問題及其應對策略[J]. 學前教育研究,2010,10:9-12.
[4]張朝,于宗富. 農村學前教育的困境與出路[J]. 教育發展研究,2009,24:32-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