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香+金蓮子+楊平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4.23.88
摘 要 在分娩過程中經常出現新生兒窒息,及時發現發病因素,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可明顯降低新生兒窒息及提高存活率,提高新生兒生產效果。本文總結了新生兒窒息的發病因素及相關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包括復蘇措施和復蘇后的護理。
關鍵詞 新生兒窒息;復蘇;護理
The recovery and nursing of neonatal asphyxia
Ma Xiang,Jin Lianzi,Yang Ping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and Pediatrics in the Hospital of Yanji City,Jilin 133000
Abstract Neonatal asphyxia often happens in the process of delivery.It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neonatal asphyxia and improve survival rate and neonatal production effect by discovering the risk factors timely and taking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In this article,we summarized the factors related to neonatal asphyxia,and took corresponding nursing measures including the resuscitation measures and nursing after resuscitation.
Key words Neonatal asphyxia;Resuscitation;Nursing
凡新生兒娩出后不能建立正常的自主呼吸而導致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代謝性酸中毒及全身多臟器損傷,臨床上稱為新生兒窒息。新生兒窒息是圍產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腦損傷的誘因,故必須重視新生兒窒息的復蘇搶救,而且復蘇好轉后的新生兒仍應給予嚴密的觀察和監護,切不能掉以輕心。
臨床資料
2012年1月-2013年12月分娩總數2 556例,其中新生兒窒息搶救的患兒19例。男11例,女8例。其中,Apqar評分標準輕度16例、重度3例,住院天數4~12天,平均8天。治療后17例痊愈出院;2例缺血缺氧性腦病,轉上級醫院繼續治療。
新生兒窒息常見原因
孕母因素:母親有心臟病、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貧血、急性失血、糖尿病、呼吸功能不全、吸毒、吸煙、多胎妊娠等。
胎兒因素:胎兒發育不良、早產兒、先天性心臟病,宮內感染、先天畸形也易引起新生兒窒息。
胎盤異常:前置胎盤、胎盤早剝、胎盤功能不全、胎盤老化等。
臍帶因素:臍帶打結、扭轉、脫垂,繞頸時臍血管受壓造成胎兒缺血、缺氧,造成窒息。
分娩因素:頭盆不稱,宮縮乏力,臀位,使用高位產鉗,胎頭吸引術,產程中使用麻醉劑、鎮靜劑、催產素藥物使用不當等。產程延長、各種難產處理不當引起的腦損傷,以及呼吸道阻塞,也是引起新生兒的窒息原因之一。
新生兒窒息的臨床表現
輕度窒息(青紫窒息):全身皮膚青紫,呼吸表淺不規則,心跳規則有力,心率減慢80~120次/分,喉反射存在,肌張力好,四肢稍屈,面部有動作,皺眉,Apqar評分4~7分。
重度窒息(蒼白窒息):全身皮膚蒼白。口唇暗紫,無自主呼吸或喘息樣呼吸,心跳不規則或摸不到,心率<80次/分,吸清咽部黏液后彈足底及導管插入鼻孔后無反應,喉反射不存在,肌張力松弛,Apqar評分0~3分。
1分鐘評分反映窒息嚴重程度,是復蘇的依據,5分鐘評分反映了復蘇的效果及有助于判斷預后,因此,Apqar評分對診斷窒息和評價復蘇效果非常重要,新生兒窒息的復蘇應該積極、迅速、分秒必爭。為了爭取時間不能等待評分結束再復蘇,應邊評分邊進行復蘇的操作。
復蘇的步驟
建立呼吸道通暢及保暖:保持呼吸道通暢,必須爭取第一口呼吸前清吸口鼻內的黏液、羊水。助產者應在胎頭娩出后,胎肩尚未娩出時以手擠壓口鼻,排出口鼻內外黏液及羊水。同時,快速擦干身體,并用預熱的毯子裹住嬰兒并放在輻射保溫臺上,以減少熱量散失以維持最低氧消耗。室溫應恒定在26~27 ℃不可有對流風。如有呼吸但未產生有效有規則的通氣,立即糾正頸部過度伸展或過度屈曲的體位,應采取頭部適度后仰,肩部后背墊2~3 cm厚的毛巾。有助于保持正確的體位。以負壓吸管,應先吸口腔后吸鼻腔以防刺激發生喘息將口中黏液、羊水吸入肺部引起吸入性肺炎。操作應輕巧而徹底。
建立呼吸及循環:呼吸暢通后,立即先通過拍打新生兒足底2次以刺激呼吸,觸覺刺激可激發原發性呼吸暫停,新生兒開始自主呼吸。如這些努力無效則表明新生兒處于繼發性呼吸暫停,進行正壓人工呼吸。建立有效的通氣后還要保證有充足的血液循環,同時做胸外按摩以保證充足的心搏出量。
藥物治療:極少數重度窒息者,經上述處理,仍無好轉則應用藥物協同治療。①腎上腺素1:10 000,0.1~0.3 mL/kg臍靜脈,靜脈注射或氣管滴藥。②5%碳酸氫鈉經加壓給氧無效,呼吸仍嚴重抑制者,可按2~3 mL/kg加等量生理鹽水臍靜脈緩慢注入。③酌情應用擴容劑,納洛酮等。
復蘇成功指征
自主呼吸恢復或轉為規律;心率明顯改善>100次/分;皮膚顏色轉紅;肌張力改善。
復蘇后的護理
保暖:保溫在搶救及復蘇后很重要,因新生兒體溫調解中樞發育不完善,所以要求新生兒立即放入暖箱內,皮膚溫度維持在36.5~37 ℃,濕度55%~65%,以減少新生兒耗氧量,防止并發癥的發生。endprint
呼吸道護理:注意保持呼吸道,必要時吸出口咽部的羊水、胎糞、黏液。嬰兒應取側臥位,觀察有無羊水從口中溢出及分泌物流出。
監側生命體征:注意觀察呼吸,嬰兒口唇,四肢末端發紺,呻吟,呼吸>60次/分,呼吸暫停15~20秒/分伴心率下降應給與吸氧,頭罩吸氧4~5 L/分。護理中要注意觀察心率、心音、心律的改變,心率<80次/分進行胸外心臟按壓。
觀察膚色:注意觀察膚色紅潤或蒼白情況,全身或四肢末梢是否青紫及口唇顏色等。周圍灌注量差者應監測血紅蛋白和紅細胞壓積,注意休克發生。
觀察神經系統癥狀:由于重度窒息后腦血氧供應不足,腦損害加重,并發缺血缺氧性腦病,故要注意觀察意識、姿勢活動、包括顱內壓增高癥、驚厥、肌張力、原始反射和意識狀態等。如激惹癥狀,可用速尿、地塞米松、甘露醇。若有驚厥癥狀,可用苯巴比妥鈉、安定等。為了預防缺氧性顱內出血,常規注射維生素K1。
注意大小便:由于窒息缺氧,肛門括約肌松弛,胎糞已部分排出。窒息后,腸道缺血會導致腹脹或血性便。腎臟因缺氧而排尿減少。故要觀察記錄排便、排尿時間、量、次數、顏色、性質。
預防感染:復蘇后患兒抵抗力低,搶救中更容易造成損傷,根據病情,給予抗生素3~5天,同時防止感染性肺炎的發生。
合理喂養:窒息后,胃腸還未完全回復,容易出現嘔吐及消化道出血,根據患兒的病情適當開始喂奶時間,根據患兒缺氧緩解程度喂養母乳,原則是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吸吮差的患兒用滴管或小勺進行試喂,喂奶后上半身抬高,宜向側臥位,防止嘔吐再次引起窒息。應適當延遲哺乳時間,使窒息的消化道得以恢復功能。宜先喂糖水,喂奶后避免多動。宜向右側臥位,防止嘔吐再度引起窒息。對不能容受胃管者可靜脈補液。第1天補液量40~60 mL/(kg·d),逐日增加。第3天可增至80~100 mL/(kg·d),5%~10%葡萄糖為主。并用細胞能量劑,ATP等加強支持療。
加強基礎護理:做好新生兒口腔、皮膚、臍部、臀部護理,做好各項操作前后洗手,嚴格執行消毒隔離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綜上所述,新生兒窒息的復蘇應該積極、迅速、分秒必爭。及時進行復蘇搶救及復蘇后的護理能減少新生兒并發癥及死亡率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王衛平.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02-104.
[2] 樂杰.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90-9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