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4.23.96
摘 要 目的:探討前置胎盤產前出血患者的治療護理體會。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前置胎盤產前出血患者36例,給予對癥治療,并就護理措施進行總結、分析。結果:本組36例前置胎盤產前出血患者,在經過及時、有效的治療以及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后,無1例患者死亡;且產后大出血發生率明顯減少;而產前出血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同時,新生兒也無1例死亡,存活率100%。結論:全面加強前置胎盤產前出血患者的救護措施,對保障母嬰健康、安全,提高治愈率具有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 產前出血;前置胎盤;護理體會
Treatment and nursing experience of patients with placenta previa antepartum haemorrhage
Liu Peng
The First Hospital of Zibo City,Shandong 255200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treatment and nursing experience of patients with placenta previa antepartum haemorrhage.Methods:36 cases with placenta previa antepartum haemorrhage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4.They were given symptomatic treatment.The nursing measures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Results:In 36 cases with placenta previa antepartum haemorrhage,after timely and effective treatment,scientific and ra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no 1 case died.The incidence rate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and the postpartum hemorrhage also had been effectively controlled.At the same time,no 1 neonatal died,and the survival rate was 100%.Conclusion:Overall strengthening the rescue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placenta previa antepartum haemorrhage have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guarantee th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and safety,and improve the cure rate.
Key words Antepartum haemorrhage;Placenta previa;Nursing experience
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前置胎盤產前出血患者36例,進行了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并取得了較好的結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前置胎盤產前出血患者36例,年齡24~33歲,平均(28.8±2.4)歲;入院時的孕周29~35周,平均(33.1±1.6)周; 36名產婦均經醫生臨床確認為前置胎盤,初產婦22例,經產婦14例;完全性前置胎盤9例,邊緣性前置胎盤11例,部分前置胎盤16例。排除因早產、宮頸柱狀上皮異位、子宮頸息肉以及子宮頸癌等因素造成的陰道出血;且無心、肝、腎疾病史。
治療方法:在全面保證孕婦安全的前提之下,對于出血量不多的患者予以藥物治療,以進一步保障胎兒足月生產;對于邊緣性前置胎盤患者,且陰道出血量不多、胎位相對正常、身體狀況較好,估計在短時間內能結束分娩者可在備血、輸液條件下進行陰道分娩。而對于孕周>36周、陰道出血量較多且反復出血患者,或在予以藥物保守治療過程中突發大出血患者,均采取剖宮產。
基本護理:護理人員囑前置胎盤患者須臥床休息,并以左側臥床休息為主,以增加血流量,給胎兒提供更好的氧氣條件;禁止性生活、陰道檢查、及肛查;密切觀察陰道流血量;護理人員必須加強對孕婦生命體征的監控,同時也包括監護胎兒宮內情況,如胎心率、胎動記數等;為提高胎兒血氧供應,每天間斷吸氧,30分鐘/次;糾正孕婦貧血,補充鐵劑,維持正常血容量,血紅蛋白<70 g/L時,應輸血,另外,護理人員還必須提前備血,以防突發事件發生[1]。
心理護理:孕婦的心理活動往往會因10個月懷胎而發生改變,使她們的心理變化更為復雜,或喜悅、或興奮、或焦慮、或恐懼等,加之前置胎盤的發生也更易使之心理趨向更加恐懼、更加焦慮等負面心理。同時,由于她們對分娩的相關知識知之過少、對嬰兒的健康、產后恢復等的諸多疑慮,往往使得她們更希望與醫護人員進行溝通與交流。因此,護理人員須主動幫助產婦盡量熟悉環境并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及時給予她們健康宣教,協助做好各項常規檢查。通過心理疏導與安慰逐漸減輕其緊張、恐懼心理,增強其自信心,幫助其盡快轉入即將到來的母親角色,并從不良情緒中解脫出來[2]。
藥物護理:對于采取用藥進行保守治療的前置胎盤患者,護理人員必須加強對患者用藥的管理,避免因用藥過量或采用過強的藥物而造成孕婦、胎兒損傷。在保證孕婦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延長孕周,抑制宮縮,以提高圍產兒存活率。出血時間久,應用廣譜抗生素預防感染,并盡快終止妊娠,若胎齡<34周,促胎肺成熟,同時也要密切關注孕婦的生命體征變化以及胎兒的血壓、胎心音、脈搏以及呼吸等,避免意外發生。endprint
分娩護理:由于前置胎盤患者出血量并非產前能夠預料的,因此,護理人員必須做好對患者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做好相應的施救準備。如做好手術前的備血貯備工作,一旦患者在術中發生大出血、休克等,可以及時為其進行輸血,并實施剖宮產手術,以全面確保母子安全。
術后護理:前置胎盤患者產后,護理人員必須加強對其生命體征的嚴密監控,以防止患者發生產后出血等并發癥;尤其是在產后2小時之內,是產生出血最易發生階段。同時,也要密切觀察患者陰道出血量,更要加強夜間巡視,避免患者在熟睡中發生出血現象,若有異常須及時通知醫生進行處理。另外,患者在產后,應及時予以相應的抗生素,以預防感染發生。同時,護理人員須囑患者禁止揉搓腹部等動作;并囑患者需注意個人衛生,保持會陰、切口清潔、干燥,以避免發生切口、泌尿以及生殖系統感染[3]。
飲食護理: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的飲食護理工作;產后第1天時,可安排產婦吃一些較清淡易消化食物,第2天以后,則以富于營養,保持足夠熱量的普通飲食。對于哺乳母親則更多食用高蛋白的湯汁食物,同時適當補充一些維生素及鐵劑,以保障母乳的營養。
結 果
本組36例前置胎盤產前出血患者,在經過及時、有效的治療以及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后,無1例患者死亡;且產后大出血發生率明顯減少;而產前出血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同時,新生兒也無1例死亡,存活率100%。
討 論
前置胎盤產前出血是因胎盤附著于子宮下段,嚴重者其胎盤下緣可達到或覆蓋宮頸內口,是妊娠晚期較嚴重的并發癥。該并發癥易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輕者可能導致胎兒分娩緩慢而發生窒息,嚴重者可能導致胎死宮中。另外,由于前置胎盤典型癥狀是無痛性、無誘因、陰道反復出血,若處理不當則往往會直接威脅到母兒生命。因此,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對減少產前出血,全面降低母嬰并發癥的發生有很好的作用。
本組36例前置胎盤產生出血患者,在經過及時、有效的治療以及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后,無1例患者死亡;且產后大出血發生率明顯減少,而產前出血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同時,新生兒也無1例死亡,存活率100%。這也進一步說明,全面加強前置胎盤產前出血患者的救護措施,對保障母嬰健康、安全,提高治愈率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陸健華.個性化心理護理手段對200例自然分娩初產孕婦的影響探討[J].中外醫療,2013,32(3):164-165.
[2] 張愛橋.心理干預對初產婦分娩質量的影響[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2,10(7):432.
[3] 李秀榮,于海風.心理護理干預對自然分娩的作用[J].中國醫學工程,2012,20(7):9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