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惠云+王迪+張國芳+孫洪杰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4.23.103
摘 要 吉林省前郭縣是布魯氏菌病(以下簡稱布病)的老疫區,多年來雖然狠抓布病的防治工作并取得了顯著成果,但隨著近年來養殖規模的增大,粗放管理模式加上自我防范意識的缺乏,使一度控制的布病出現了多發的趨勢,不但威脅到養殖人員的健康,還嚴重制約了當地畜牧業的發展,如何遏制布病的傳播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
關鍵詞 布魯氏菌病;健康干預;防治工作
Brucellosis health intervention
Mu Huiyun1,Wang Di2,Zhang Guofang2,Sun Hongjie2
Patriotic Health Campaign Committee Office of Songyuan City,Jilin 1380001
Clinical Laboratory,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Qianguo County,Jilin 1311002
Abstract Jilin Province Qianguo County is an old epidemic area of brucellosis(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Bubing).Over the years,although we have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brucellosis and achieve remarkable results,but with the breeding scale increases in recent years,extensive management pattern and the lack of awareness of self-protection,the control of brucellosis appeared multiple development trend.It not only threatens the farm staff health,but also seriously hampers local animal husbandry development.How to curb the spread of brucellosi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nd urgent.
Key words Brucellosis;Health intervention;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前郭縣自古就有游牧習俗,隨著改革開放后,養殖規模也在不斷加大,但是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和陳舊的養殖知識使得在牛羊間的布病傳播無法得到有效控制,從而導致人畜交叉感染,形成了惡性循環,不但造成牲畜產量降低,更是導致了與病畜接觸的人員傳染布病,造成經濟和身體健康上的雙重損失,這對以農牧業為經濟主體的前郭縣發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制約,所以筆者就如何早期對布病進行健康干預談幾點看法。
布病傳播的主要原因
自我認識不足,疏于管理:養殖戶缺乏防疫知識,沒有自我保護意識,防病知識宣傳不夠。人的布病主要以接觸傳播為主,感染程度直接與易感動物(人)和傳染源(患病動物)的接觸程度呈正相關,許多畜牧養殖人員對布病知之甚少,在牲畜患病后不懂如何保護自己,盲目接產,造成人畜間感染,而布病的發展,歸根結底和人們的生活習慣與行為有著很大的關聯,這些不良習慣很大程度導致了布病的蔓延和難以控制[1]。
畜舍環境衛生差:前郭縣多數的養殖戶還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小型養殖模式,所以人和畜禽混雜的生活環境是普遍現象,加之布病養殖戶衛生意識薄弱,圈舍衛生臟亂差,在飼養過程沒有將病畜隔離,病畜的排泄物沒有及時清理等,這都造成了病原菌的迅速傳播。
國家投入不足,重視程度不夠: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雖然加大了地方病防治工作的投入,但是并沒有與國民經濟發展相適應,造成了布病防治經費不足。作為乙類傳染病的人間布病給養殖和從事的相關人員造成的經濟損失大,卻沒有得到像艾滋病和結核病這樣的重視,目前布病缺少防控資金和完善有效的干預措施。
早期干預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措施
健康教育和行為干預是以傳播、教育、干預為手段,以幫助個體和群體改變不健康行為和建立健康行為為目標,以促進健康為目的所進行的系列活動及其過程。向民眾傳播健康信息,用健康教育和行為干預的方法,對人實施保護措施,以影響人們的“知-信-行”為基本目標,實現徹底改變與布病有關的生活習慣與行為[2]。健康教育是近年來我國開展布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措施,進一步深入開展地方病的宣傳教育工作、普及地方病相關知識,促進人群形成健康教育的生活模式才能有效地預防和控制布病[3],具體措施如下:①開展防控知識宣傳: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布病防治知識的健康教育,提高專業人員素質,強化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病意識,利用農閑季節定期到農村進行咨詢測試活動,各層組織和疾控機構負責領導、協調布病健康教育干預活動,建立信息傳播體系和網絡[4],向養殖戶發放《布魯氏菌病防治手冊》、廣播、畫廊等形式,提高群眾防治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因布病可以氣溶膠的形式懸浮在空氣中,所以首先要提高養殖、加工、交易牲畜的高危人群的防護意識,改變生活、勞動中的不良行為,減少疾病的發生[5]。工作時應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手套等,工作后要用消毒液洗凈雙手,清洗用具,防護用具和污染的地面一定要嚴格消毒,盡量避免病原菌進入體內。其次是建立產羔室,室內備有防護用品、消毒液等,接羔人員要做好培訓,熟悉預防布病的基本知識,做好個人防護,每次接羔后對室內進行消毒。②整治畜舍環境衛生,開展村屯愛國衛生工作。從源頭上切斷布病的傳播途徑,在整治村屯環境衛生的同時,重點對養殖戶的畜舍衛生加強管理。首先要加強牲畜飼養、糞便、環境和水源的管理,撇棄散養采用圈養的方式,做到人畜分離,飼養場所要定期消毒,放牧的草場應固定,避免畜群交叉放牧。對牲畜的糞便要及時清理,做到集中無害化處理,另外還要加強飲用水的管理,不讓牲畜進入水源衛生防護半徑內以免污染水源[6]。③學習和借鑒外地的做法,組織專業的衛生人員向重點人群發放布病健康教育與行為干預包(口罩、橡膠手套、消毒液、防護圍裙、創可貼、宣傳折頁、宣傳折扇等)并開展入戶面對面干預工作,讓養殖戶從被動接受到主動認知和防護,只有綜合運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措施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討 論
人間布病不能及時發現是現實不可回避的問題。一般地講,布病的發生次序是先有畜間布病,再有人間布病。現實情況是,往往已經發生了人間布病,然后才注意畜間布病疫情。導致布病發生的原因:①畜間疫情不能及時發現;②醫生不能正確做出布病診斷;③患者不能及時就醫。布病一旦在一個地區流行,很難再徹底根除。欲從根本上扭轉布病回升爆發流行,單靠衛生部門不行,但衛生部門也應對這一嚴重損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有所作為。
總之,采取綜合干預措施才是布病防治的基本策略,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財政投入是控制布病的保障,政府部門應盡早將布病防控拿到日程上來,調動和協調相關部門加強布病防治工作,對牛羊,特別是奶牛實行強制性免疫預防,對病畜集中屠宰后進行無害化處理,并給以農戶相應資金補償[2],這樣才能有效控制住布病的發展。在布病疫區還可以推廣使用中醫治療方法,針對布病急、慢性期的中醫辨證治療以及中醫外治法、臍療法、針灸療法等特色中醫療法,經臨床驗證都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是在缺醫少藥的牧區更值得商榷。
參考文獻
[1] 胡邵謙.布魯氏菌病防控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策略[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0,6(24):85.
[2] 黃志剛.布魯氏菌病健康教育和行為干預的核心問題和特點[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7,6(21):28-29.
[3] 林素華,王曉清,劉鳴寒,等.赤峰市2010年地方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醫學動物防制,2013,29(3):333-335.
[4] 李曉棠,李國棟,于秀平.強化健康教育措施、提高布魯氏菌病防治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8(4):224.
[5] 韓昌,梁曉平,畢文才,等.吉林省洮南市布魯氏菌病防治干預措施效果評價[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0,25(4):276-278.
[6] 穆子君.布魯氏菌病預防和控制的技術措施性[J].中國醫藥指南,2012,1(10):15-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