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靖江市中醫院,江蘇 靖江 214500
耳穴埋豆療法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28例臨床觀察
高清吉莉
江蘇省靖江市中醫院,江蘇 靖江 214500
目的探討采用耳穴埋豆療法干預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5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均給予常規藥物對癥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耳穴埋豆療法,兩組均觀察4周,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患者的滿意率進行比較。結果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78.6%,觀察組為96.4%;對照組空腹血糖為(7.28±0.91)mmol/L,觀察組為(6.32±0.54)mmol/L;對照組餐后2h血糖為(8.42±1.58)mmol/L,觀察組為(7.48±1.06)mmol/L;對照組患者總滿意率為75.0%,觀察組為96.4%,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2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耳穴埋豆療法,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提高臨床總有效率及患者的滿意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耳穴埋豆療法;2型糖尿??;血糖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臨床較為常見的內分泌代謝功能紊亂的疾病,根據病因將糖尿病分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在臨床中較為普遍,如何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已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點。耳穴埋豆療法是以中醫藥理論為基礎,采用王不留行籽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應點,通過經絡傳導而達到臨床治療疾病的目的[1]。筆者在傳統治療的基礎上,對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耳穴埋豆療法并進行有效的護理,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內科病區收治的5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8例。對照組中男16例,女12例,年齡45~68歲,平均年齡(58.6±8.4)歲,病程1~12年,平均病程(8.4±2.3)年;觀察組中男15例,女13例,年齡44~69歲,平均年齡(57.9±8.2)歲,病程1~13年,平均病程(8.7±2.5)年。入選病例均符合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制定的《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臨床診斷標準[2]。排除對于藥物出現嚴重過敏者,有精神疾病者及未按要求服藥而無法判定療效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根據兩組患者的實際情況,分別給予胰島素、羅格列酮、卡波糖片等常規藥物進行治療,治療過程中嚴密監測患者各指標的變化情況,可適當調整藥物的種類及用法用量等,防止血糖升高或發生不良反應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耳穴埋豆療法,具體方法:選取雙耳皮質下、交感、神門、內分泌等重要穴位。用75%的酒精擦拭患者的全耳,全面進行消毒,待酒精揮干后,將王不留行籽粘貼于適當大小的膠布中間,將王不留行籽敷貼于所選的穴位上,用適當的力度按壓3~5min,同時嚴密觀察患者的反應。每天按壓3~5次,隔天換藥。耳穴埋豆需觀察患者的耳廓是否出現炎癥、凍傷等,選穴時必須準確無誤,按壓應注意力度,防止因用力過度導致患者耳部出現破損,引發感染,導致耳膜炎等疾病的發生。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4周,對兩組患者的主要生理指標進行檢測,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采用自擬的滿意度調查表對兩組患者的滿意率進行調查,主要內含包括患者對醫護人員服務的滿意度,醫院環境的滿意度等,滿分為100,得分越高,患者的滿意度越高。
1.3 療效判定 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的標準分為痊愈、顯效、有效和無效[3]。痊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之內;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之內;有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之內;無效:臨床癥狀未出現明顯的改善甚至加重。臨床總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患者的滿意程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及不滿意[4]。非常滿意:得分大于90分(包括90分);滿意:得分在80~90分之間(包括80分);基本滿意:得分在70~80分之間(包括70分);不滿意:得分低于70分。總滿意率=(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患者的滿意度。

2.1 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78.6%,觀察組為96.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表(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血糖水平比較 對照組空腹血糖為(7.28±0.91)mmol/L,觀察組為(6.32±0.54)mmol/L;對照組餐后2h血糖為(8.42±1.58)mmol/L,觀察組為(7.48±1.06)mmol/L,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糖水平比較表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 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患者總滿意率為75.0%,觀察組為96.4%,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據研究,耳穴理豆療法對糖尿病、失眠等疾病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通過刺激患者耳部穴位,改善機體的氣血運行障礙,使內分泌功能恢復至正常水準。糖尿病是以血糖持續升高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主要是因患者的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或絕對不足而導致體內血糖持續升高的疾病,長期血糖偏高將會導致較為嚴重的并發癥,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及臨床研究的深入,有學者研究發現耳穴埋豆療法在臨床治療失眠、腹脹、胃腸功能紊亂等疾病具有較好的效果[5]。筆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對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耳穴埋豆療法,利用體表與臟腑關聯的反應點,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及患者的滿意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邢雪梅,寧梅,李嚴嚴.耳穴埋豆應用于術前失眠患者的護理體會[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6) :87-89.
[2]宋玲娣,陶云英,李萍,等.中醫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J].護理與康復,2009,8(4) :273-275.
[3]鄭筱萸.中藥新藥臨訂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68-72.
[4]苗秀芬,劉桂華,劉海棠.耳穴埋豆預防腹部術后腹脹的效果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10):2261-2262.
[5]蘇寧,張吉敏,倪青.不同中醫護理措施對2型糖尿病患者失眠的干預效果比較[J].北京中醫藥,2009,28(6) :443-444.
R587.1
A
1007-8517(2014)20-0038-02
2014.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