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洮南神經精神病醫院,吉林 白城 137000
精神病患者的攻擊行為分析及防護措施
沈愛麗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神經精神病醫院,吉林 白城 137000
目的探討防范住院精神病的攻擊行為的方法。方法選擇4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對其攻擊行為進行分析,探究其攻擊行為產生的原因和發生攻擊行為時的心理狀態,根據該項研究制定有針對性的防護措施。結果87.5%的患者會采取徒手攻擊的攻擊行為方式,最容易被攻擊的對象是的護士和醫生,占42.5%,病友占30%,家屬或陌生人占27.5%;精神癥狀的影響是造成精神病患者攻擊行為的主要因素。結論做好相應的防范工作,是可以減少很多患者的危險攻擊行為。
精神病;攻擊行為;安全防護;措施
攻擊行為是指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癥狀的影響下突然發生的針對自身、他人和其它目標所采取的破壞行為[1],是護理精神病患者過程中一種突發狀況,方式多樣,不易防范,對醫護人員及周圍病友都是一種威脅,也容易產生醫護糾紛。因此,研究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攻擊行為的因素,及早發現,及早防護,減少這樣不良事件的發生,對安定有序的進行護理工作極為重要。本文通過對40例精神病患者攻擊行為的觀察分析,結合護理實踐提出了針對性的護理措施。
1.1 對象 選擇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40例精神病患者為觀察對象,所有患者均在住院期間出現過 1 次以上的攻擊行為,均為男性,年齡 15~61 歲,平均(32.8±7.67)歲,病程 1~30個月,平均(7.8 ±6.9) 個月,受教育年限0~16年,平均(9±3) 年。均符合 CCMD-3 疾病診斷標準[2],其中精神分裂癥 29例,占 72.5%;雙向障礙躁狂發作 7 例,占17.5%; 酒精所致精神障礙 3 例,占 7.5% ; 癲癇伴發精神障礙 1 例,占 2.5%(見圖1)。

1.2 方法 對全部病例、診斷、既往攻擊行為史、主要精神類型進行描述性統計,探討原因,得出結論和對策。
2.1 攻擊行為的主要方式 經統計87.5%的患者會徒手攻擊,像抓、踢、卡住脖子,還有12.5%的患者會有抓起周圍小物件扔向對方(見圖2)。

2.2 攻擊行為的對象 在發生的攻擊案例中,最容易被攻擊的就是主要是零距離接觸的護士和醫生們,有42.5%,有時也是在一起接受治療的病友占30%,剩下27.5%攻擊家屬或陌生人(見圖3)。患者有時候也會有自傷行為,這種行為比較隱蔽,難以統計,醫護人員需要特別留心。

3.1 精神癥狀的影響 選取某一段時間的發生攻擊行為的患者病例進行描述性統計,結果顯示精神癥狀的影響是造成精神病患者攻擊行為的主要因素,如某些精神分裂癥患者在幻覺妄想支配下,尤其是命令性幻聽、關系妄想、被害妄想及物理影響妄想的患者[3],對常人產生病態的認知和理解,覺得自己受到別人的威脅,更易發生攻擊行為。
3.2 社會心理因素 觀察患者發生攻擊行為的攻擊對象可以知道社會人際因素也是誘發攻擊行為的原因。人最重要的是社會人,當人際交往遭受挫折時,人們往往會心情低落、沮喪,精神病患者即使是在發病期也是有人際交往需求的。而精神病患者病后人際關系惡化,大多失業,且多為單身,人際交往方面存在很大障礙,患者也會對醫護人員提出各種要求,當其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被拒絕后,也會有很大的情緒波動,發生攻擊醫護人員或自殘的行為。
3.3 個體因素 易產生攻擊行為的患者其本身也具有不良個性的因素,例如易猜忌、多疑、冷漠、易沖動、文化水平低。腦外傷,雄激素水平升高和中樞 5-HT 功能低下,可能是患者產生攻擊行為的生物影響因素。
3.4 醫患關系因素 醫患關系的定位就是患者要信任醫生,配合醫生的治療,聽從醫生對治療其病情的安排。但是精神病患者,尤其是患有躁狂癥的患者是不愿意讓別人指揮自己的,這就與我們醫患關系的定位有一些矛盾。
3.5 環境影響 目前大多數精神病院都是隔離的環境,把病人隔離在里面,再加上屋里有很多躁狂、行為紊亂、精神癥狀病友,沒有安靜的環境,娛樂活動少,這種枯燥乏味的環境讓患者內心煩躁,易發生攻擊行為。
4.1 全面了解病人情況 包括在患者入院時向患者家屬了解患者既往病史,醫生對其精神癥狀的判斷,做好詳細記錄。對有攻擊史、文化低、初次發病住院、情緒不穩狂躁易怒的患者,要當作高危人員重點觀察,詳細觀察其生活和心理的各項動態,做好心理和硬件防范。針對患者實際情況設法控制和消除易發生攻擊的因素,實施相應的防范措施。
4.2 加強心理護理,建立良好護患關系 加強健康教育,與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增加彼此間了解,消除患者的敵對心理[4]。了解病人的病癥和攻擊行為發生的原因,了解病人心理層面的問題,對癥解決。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宣講精神疾病的基本概念、癥狀、病程的發展規律和治療方法,讓患者明白自己接下來要接受的治療是有利于自己身體和心理健康的,樂于接受治療,配合治療。
4.3 注意對待患者的方式,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要明白患者隨時可能有攻擊行為,接觸患者時,不能背對患者,巡視病房時,讓患者在自己的視線內,選擇好適合的巡視方式。要做到留心觀察病房里的變動,患者住院時的表現,當患者比較煩躁、坐立不安、心煩意亂、到處走動,如果發生任何意外情況要做到:①及時通知患者的主治醫生,根據其病情制定調整藥物或者束縛類的控制,以便控制病情;②用心觀察,減少發生激怒患者的行為,安排患者到安靜一些的場所,回避可能遭受患者攻擊的工作人員、患者或家屬,收走患者可能作為攻擊武器的物品;③患者的合理要求給予解決,可以答應患者像通知親屬探視的要求,安撫他的情緒,但是這并不是絕對的。值班人員上班期間一定要特別注意保管好鑰匙,不能將鑰匙遺失。護理人員在工作中要做好相互配合,相互照應。在交班時,工作人員一定要做好交接,包括病人信息交流,對發生攻擊行為和有攻擊意向的患者,一定要提示下一班注意控制。病人一旦發生攻擊行為,一定要沉著、冷靜,保護好自己和疏導其他患者到安全的地方,然后控制患者。
4.4 提升醫院硬件質量,豐富患者業余生活,消除易讓患者發生攻擊行為的環境因素 條件足夠的醫院可以根據病人病情的特殊情況設置不同程度的病房。讓患者知曉對他進行約束的原因和將會采取的方式,避免出現更加危險的攻擊行為,減少下次攻擊行為發生的可能性;嚴格管控病房內可能作為攻擊物的危險物品,消除周圍的安全隱患;保持病房安靜整潔,加強人文氣氛,緩解患者煩躁心理;組織患者參與娛樂活動,豐富患者的住院生活,讓患者的注意力回歸到正常的人際互動上,重建自信。
4.5 嚴格執行院內規章制度 嚴格檢查新入院的患者,協調其家屬配合醫院工作填好情況調查表,并告知家屬到醫院探視病人應遵守的規章制度,配合醫護人員做好相應工作;明確登記制度,落實崗位責任制,定點定時巡查病房,當感覺有異常情況時要增加巡查的次數。巡查過程中注意安全,不要在里面躺、臥等,以防受到攻擊;對重點患者重點看護。總的來說,系統的學習,經驗的累計,了解患者發生攻擊行為的因素和現期心理狀況并采取積極干預措施,能夠很大程度上減少攻擊行為的發生,營造醫院良好的醫護氛圍。
[1]李凌江.精神科護理學[M].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63-64.
[2]陳彥方.中國精神障礙分類及診斷標準[S]. 中華精神科學會,2012:21-22.
[3]陳強,黃國光.新入院男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沖動行為分析[J].醫學文選,2004,23( 2) : 153-154.
[4]王萬芝,鄭麗.精神分裂癥患者攻擊行為的危險因素與護理對策[J].現代護理,2003,9( 87) : 920.
R473.74
A
1007-8517(2014)20-0084-01
201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