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汪清縣中醫院,吉林 汪清 133200
臨床護理路徑在51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氣胸術后患者中的應用
王亞娟
吉林省汪清縣中醫院,吉林 汪清 133200
目的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氣胸術后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98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氣胸術后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常規護理組和臨床護理路徑組,采用回顧性研究的方法,分析并比較兩組患者健康教育知識的知曉率、患者滿意度、基礎護理質量、專科護理質量和住院時間。結果臨床護理路徑組患者健康教育知識的知曉率、患者滿意度、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合格率均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組患者,其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常規護理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肋骨骨折合并血氣胸術后患者,可實現護理工作的程序化和規范化,提高患者的健康素養和滿意度,促進患者康復,值得臨床推廣。
臨床護理路徑;肋骨骨折;血氣胸
臨床護理路徑(CNP)是針對既定的病人群體,以入院時間為橫軸,以入院指導、入院時診斷、檢查、用藥、治療、護理、飲食指導、活動、教育和出院計劃等護理手段為縱軸,制定的日程計劃表,是一種規范化、程序化和目的明確的新型護理模式[1-2]。為進一步提高護理工作的質量,筆者嘗試性地將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肋骨骨折合并血氣胸術后患者的護理,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就診的98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氣胸術后患者為研究對象。病例入選標準:診斷明確、病例資料完整可查。其中男61例,女37例;年齡17~79歲,平均年齡(47.91±9.17)歲;受傷原因為車禍67例,高處墜落21例,跌倒10例;59例合并氣胸,23例合并血胸,8例出現肺挫傷,7例合并復合傷,1例出現失血性休克。將病人隨機分為常規護理組和臨床護理路徑組,常規護理組47例,臨床護理路徑組51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和病因構成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① 常規護理組:給予胸外科常規的術后護理方法,包括生命體征監護、呼吸道護理、疼痛護理和康復護理等。② 臨床護理路徑組:通過查閱文獻和專家咨詢,綜合分析肋骨骨折合并血氣胸術后患者的實際情況,以及患者在不同階段的護理需求,按階段制定相應的護理策略,設計各階段的護理項目、時限和順序,并完成臨床護理路徑表的設計和相關護理人員的培訓。
1.3 觀察指標 采用回顧性研究的方法,分析并比較兩組患者健康教育知識的知曉率、患者滿意度、基礎護理質量、專科護理質量和住院時間。

2.1 患者健康教育知識的知曉情況和患者滿意度 結果顯示,常規護理組患者健康教育知識知曉情況為:優27例,良14例,差6例;其患者滿意度情況為:滿意38例,基本滿意6例,不滿意3例。臨床護理路徑組患者健康教育知識知曉情況為:優31例,良19例,差1例;其患者滿意度情況為:滿意49例,基本滿意2例,無不滿意患者。臨床護理路徑組患者健康教育知識知曉率和患者滿意度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

表1 患者健康教育知識的知曉情況和患者滿意度(例)
2.2 護理質量 結果顯示,常規護理組患者基礎護理情況為:優18例,合格24例,不合格5例;其專科護理情況為:優27例,合格18例,不合格2例。臨床護理路徑組患者基礎護理情況為:優29例,合格21例,不合格1例;其專科護理情況為:優46例,合格5例,無不合格情況。臨床護理路徑組患者基礎護理及專科護理的合格率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2。

表2 患者護理質量(例)
2.3 住院時間 結果表明,與常規護理組患者比較,臨床護理路徑組患者住院時間明顯縮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

表3 患者住院時間
注:與常規護理組比較,*P<0.05。
本文嘗試性地采用臨床護理路徑用于肋骨骨折合并血氣胸術后患者的護理,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現總結如下:①術后當天:與手術室護理人員認真交接病情,執行ICU護理常規[3]、特級護理和相關醫囑,保障監護儀和呼吸機的正確連接并及時記錄,觀察并核對靜脈通道用藥及其流速,保證引流管的暢通并妥善固定,患者麻醉清醒后,囑患者取半臥位,引導其采用腹式呼吸,必要時使用鎮痛泵,注意觀察患者傷口敷料和睡眠情況;②術后1d:轉入胸外科病房,認真做好病情交接,執行胸外科常規護理、一級護理和相關醫囑,囑患者進流食,取半臥位,觀察引流管位置,監測并記錄引流量,鼓勵患者變換體位,進行深呼吸運動,以基礎護理為主,注重預防繼發感染;③術后2~5d:嚴格執行相關醫囑,將床頭抬高30~45°,囑患者取半臥位,進行運動指導,鼓勵患者進食富含優質蛋白和維生素的食物,進行心理護理,引流管拔出后監測患者的呼吸情況,可給予患者吸氧處理,注意觀察傷口敷料和患者的睡眠情況;④術后6~10d:執行胸外科常規護理、二級護理和相關醫囑,將床頭抬高30~45°,囑患者取半臥位,逐步增加患者的運動量,促進肺功能的恢復,指導患者進行普通飲食,觀察并記錄患者的傷口敷料、睡眠情況和大便情況。⑤術后10~14d:逐步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吹氣球等呼吸功能恢復訓練,進行傷口拆線后護理,指導患者掌握家庭功能鍛煉方法;⑥出院當天:為患者辦理相關手續,囑患者遵醫囑繼續服藥,耐心解答用藥方法和注意事項,進行出院后飲食輔導,囑患者多進食富含優質蛋白和維生素的食物,戒煙限酒,保證新鮮蔬果的攝入,低脂低鹽飲食,保證飲水,堅持體育鍛煉,注意方法,循序漸進,交代復查事宜[6]。
本研究結果表明,臨床護理路徑組患者健康教育知識的知曉率、患者滿意度、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合格率均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組患者,且患者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常規護理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肋骨骨折合并血氣胸術后患者的護理,可實現護理工作的程序化和規范化,提高患者的健康素養和滿意度,加速患者康復,值得臨床推廣。
[1] 周琳,劉玉萍,李曉紅,等. 臨床護理路徑在自發性氣胸手術治療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1, 17(10): 1157.
[2] 楊春玲,張瑞敏.臨床護理路徑[M].1版. 北京: 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 2009: 4-14.
[3] 李金林,劉靜梅,張曉蘭.臨床路徑在臨床護理代教中的應用[J]. 護理研究, 2008, 22: 83-84.
R473.6獻標志碼】 A
1007-8517(2014)20-0104-01
2014.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