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婺源縣中醫院,江西 婺源 333200
循證護理在35例胎膜早破孕婦中的應用
余麗娟
江西省婺源縣中醫院,江西 婺源 333200
目的探討循證護理在胎膜早破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70例胎膜早破孕婦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護理組,對照組35例給予常規護理,護理組35例給予循證護理,對比兩組孕婦自然分娩率、產程用時以及不良反應等情況。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護理組孕婦自然分娩率明顯較高,且產程較短,無嚴重的不良反應。結論為胎膜早破孕婦臨床提供循證護理,臨床效果明顯,意義重大,因此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循證護理;胎膜早破;應用價值
孕產婦臨產前胎膜破裂稱為胎膜早破,胎膜早破分為足月胎膜早破和未足月胎膜早破。足月胎膜早破指孕婦足月臨產時胎膜自然破裂,其約占分娩的10%;未足月胎膜早破則指孕婦妊娠28周至37周發生胎膜早破,從而胎兒早產,一般來說,未足月胎膜早破會引起母嬰感染或產后臍帶脫垂等[1]。為了有效降低胎兒早產,降低母嬰感染率,提高新生兒存活率,臨床要對未足月胎膜破裂孕婦給予積極的臨床護理。本文以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產科收治的胎膜早破孕婦為例,探討循證護理在胎膜早破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產科收治的70例胎膜早破孕婦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護理組。對照組35例,年齡26~39歲,平均年齡32.5歲;孕周28~40周,平均孕周35.7周;初產婦25例,經產婦10例;足月胎膜早破15例,未足月胎膜早破20例;護理組35例,年齡25~40歲,平均年齡33.5歲;孕周28~41周,平均孕周35.2周;初產婦23例,經產婦12例;足月胎膜早破17例,未足月胎膜早破18例。兩組孕產婦在年齡、孕周、產次以及是否足月等方面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孕產婦給予常規護理,護理人員要主動向孕產婦講解孕產婦體位、胎膜早破相關注意事項,并密切監測胎心和胎動等。
護理組則給予循證護理,護理方法如下:①心理護理。胎膜早破多會造成孕產婦情緒緊張,此時護理人員要進行健康宣教,讓孕產婦對未足月胎膜早破有所了解,幫助其排遣緊張焦慮的心理情緒,同時,營造一個舒適整潔的病房環境,讓孕產婦能充分休息,從而緩解緊張情緒,積極配合臨床治療;②飲食護理。針對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孕產婦,要叮囑其多臥床休息,多進食高維生素、高蛋白、營養豐富的食物,緩解孕產婦貧血狀態,提高其機體抵抗力。另外,每日要確保足量的飲水量,從而促進胎盤循環,促進胎尿排泄,增加孕產婦血容量等;③注意胎動護理。人員要密切監測孕產婦胎動,一旦有異常狀況要立即向醫生匯報,避免出現胎兒宮內窒息;④產程觀察。一旦胎膜早破超過24h,保胎失敗,要立即進行早產兒搶救,并做好相應的新生兒護理措施,在此之前要根據孕產婦孕周、胎兒頭圍以及質量、胎兒成活希望比率等確定胎兒分娩方式[2],采取陰道分娩的孕產婦要抬高臀部,保證左側臥和床成15°至30°角,增加子宮血液灌注量,減少羊水留出。此外,要密切監測產婦宮縮、體溫、羊水性狀以及陰道流血等情況,盡量縮短產婦第二產程時間。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孕產婦自然分娩率、產程用時及新生兒感染發生率。

對照組11例順產,自然分娩率為31.4%;第一產程用時(369.4±30.7)min,第二產程用時(58.7±7.5)min,第三產程用時(13.4±2.9)min;且出現2例產后感染,1例新生兒窒息,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6%。護理組19例順產,自然分娩率為54.3%;第一產程用時(265.8±20.4)min,第二產程用時(38.7±6.9)min,第三產程用時(8.9±2.5)min;無不良反應出現。護理組在自然分娩率、產程用時及不良反應發生率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自然分娩率、產程用時及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注:與對照比較,*P<0.05。
胎膜早破是產科較為常見的一種現象,尤其是未足月胎膜早破,臨床要給予積極護理,有效避免孕產婦和新生兒出現并發癥。本文對我院收治的胎膜早破孕產婦給予了積極的循證護理,護理組在自然分娩率、產程用時及不良反應發生率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可見,循證護理不利不僅增強了孕產婦的安全感,緩解了其焦慮情緒,同時,提高了孕產婦自然分娩率,降低了產程用時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臨床意義顯著,因此,值得臨床大力推廣和應用。
[1]陳笑,唐仕肖.循證護理在胎膜早破護理中的應用及體會[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3,3(35):215-217.
[2]潘敏,零恒莉,雪麗霜.頭位胎膜早破孕婦臨床后體位護理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20):1881-1882.
R473.71
A
1007-8517(2014)20-0118-01
2014.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