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偉 金 哲 段東奎
(南陽市中心醫院胸外科,河南 南陽 473009)
肺切除術后,殘腔的及時閉合會減小并發癥的發生。一般臨床上肺葉切除后,采用胸腔引流,該方法能將胸腔內的液體與氣體排除,對肺的復張起到促進作用〔1〕,對胸腔內積血、積氣的治療效果明顯,氣胸胸腔引流管常規放置于鎖骨中線第2肋間〔2〕,血胸引流一般在腋中線與腋后線間第6或7肋間〔3〕。留置時間通常是在48~72 h,其是有創操作,因此具有一定的并發癥發生率〔4〕,如疼痛、肺部感染等增加,若延長引流管的留置時間必會增加并發癥的發生〔5〕。目前,對于引流管拔管時機的問題仍未有統一的標準,特別是對老年患者胸腔引流管的拔除時機的研究很少。本研究通過對老年肺葉切除后引流管不同拔管時機的觀察,擬探討早期拔管是否適合老年肺癌手術患者。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5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肺癌患者行肺葉切除術98例,納入標準:(1)具有行肺葉切除術的適應證;(2)無生理性手術禁忌證;(3)術中嚴重粘連與封閉胸均未出現;(4)術前、術后蛋白質水平均未降低;(5)術后無出血。排除標準:(1)伴有內臟功能嚴重不全,血胸、乳糜胸或膿胸;(2)經胸部X線檢查顯示肺部感染、肺不張、持續漏氣等;(3)縱隔淋巴結轉移。
將98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患者是當胸腔引流量≤300 ml/24 h時拔除引流管,對照組患者胸腔引流量≤100 ml/24 h時。其中觀察組48例,常規組5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吸煙史、既往史、TNM分期、手術方式、手術部位、切除肺葉數量、手術時間、胸腔引流管數量等方面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手術情況與引流管的放置 17例患者行胸部小切口,81例行胸腔鏡肺葉切除術。術前,以第一代或第二代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為預防性用藥;術中,采用切割縫合器切割血管、支氣管及肺;術后,主要采用硬膜外鎮痛或者靜脈自控鎮痛,并指導患者做深呼吸及咳嗽訓練等。氣管內插管一般在手術室或者復蘇室內拔除。
胸腔引流管一般放置于腋中線第7肋間靠近下一肋骨上緣置入直型引流管,若切除的是上葉,則按照常規于鎖骨中線第2肋間再放置一根硅膠引流管。引流管安放后,用粗線縫合皮膚固定引流管,預防脫落。同時,引流管連接水封瓶,但不用負壓吸引引流。
1.2.2術后管理 術后觀察引流液的性狀與容量,并作記錄;術后1 d行胸部X線片,對患者的余肺復張情況與引流管的位置進行仔細觀察;術后24 h、拔管后,立刻對引流管內液體進行生化檢查和胸腔積液常規,同時抽取患者靜脈血進行生化檢查和血常規。分別于引流管拔除后24 h、術后1 w對所有患者行胸部X線檢查。對于術后或拔除胸管后出現感染、高熱、呼吸困難和胸痛等并發癥時,行胸腔穿刺或引流。
1.2.3胸腔引流管拔除的臨床指征 (1) X線檢查顯示余肺完全復張,即基本沒有殘腔;(2)咳嗽時,引流瓶內未產生氣泡;(3)引流液為非血性、非膿性及非乳糜性液體;(4)胸腔引流量標準:觀察組≤ 300 ml/24 h,對照組≤ 100 ml/24 h。當患者具備以上臨床特征時,于深吸氣末引流管拔除,同時將引流口用凡士林紗布迅速覆蓋,以免胸腔內有空氣進入。
1.2.4疼痛評分指標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6〕(VAS)評估患者拔管后12、24 h的疼痛程度。患者自評疼痛程度,疼痛程度由0~10分依次加重,0 分表示無痛;≤3 分提示疼痛程度輕微; 4~6 分提示疼痛程度明顯并且影響睡眠,但尚可以忍受;7~10分表明疼痛程度強烈,不能忍受。在患者完全清醒后且未服用止痛藥物下進行疼痛程度的評估。
1.2.5臨床觀察指標 (1)患者手術后的住院時間;(2)術后患者引流管的留置時間;(3)術后24、48 h胸腔引流量;(4)術后1 d以及引流管拔除后24 h的X線檢查情況;(5)術后以及引流管拔除后患者的并發癥,有肺部感染、發熱、胸腔出血、胸膜殘腔、肺不張、膿胸、胸腔積液殘留、皮下氣腫、呼吸功能不全等;(6)從引流管拔除后到出院后1 w,患者再次胸腔穿刺率和置管率以及胸腔積液的復發率,其判斷標準是患者直立位胸部X線顯示肋膈角圓鈍,表明有少量胸腔積液;(7)術后24 h與拔管即刻的胸腔積液常規和生化指標。

2.1兩組患者術后一般情況分析 觀察組在拔管后12、24 h疼痛程度得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拔管后24 h疼痛程度得分顯著低于拔管后12 h(P<0.05),對照組拔管后24 h疼痛程度得分顯著低于拔管后12 h(P<0.05)。兩組的術后住院時間差異顯著(P<0.01);觀察組的術后引流管留置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術后48 h引流量顯著低于術后24 h(P<0.05),對照組術后48 h與24 h的引流量差異也顯著(P<0.01)。術后1 d以及拔管后1 d,兩組患者的胸部X線檢查結果差異均不顯著(P>0.05)。術后以及拔管后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胸腔積液的復發率、再次胸腔穿刺率差異均不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一般情況比較±s)
2.2兩組術后24 h與拔管即刻的胸腔積液分析 兩組胸腔積液葡萄糖含量、胸腔積液與血清總蛋白含量比值、胸腔積液與血清血細胞比容比值差異均不顯著(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的隨訪情況 患者出院后,隨訪兩組患者1 w,無胸悶、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胸部X線復查結果未見異常。

表2 兩組術后24 h、拔管即刻的胸腔積液常規與生化結果比較±s)
胸腔引流是肺部切除術后處理的一種常規操作,胸腔引流管拔除時機這一問題得到許多學者的關注,但到目前為止仍沒有達成統一的標準。國外研究〔7〕認為,只要在對手術效果與并發癥沒有影響的前提下,是可以早期拔除引流管的,早期拔管可以有效地減輕患者術后疼痛程度,術后肺部并發癥的發生率有明顯的降低,明顯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同時減少了患者的住院費用。關于引流量的界定問題目前也沒無一致的標準,一般認為引流量在100~200 ml/24 h〔7〕。近些年有學者〔8〕報道,引流量≤ 300 ml/24 h時可以拔管,甚至≤450 300 ml/24 h時亦是安全的,只要術后1 d患者未發生持續性漏氣和出血,不管引流量的多少都可以拔除引流管。張曄等〔9〕根據胸液交換量推算出胸腔積液發生的閾限值,從而確定了300 ml/24 h為早期拔管閾值。
然而,目前并無對老年患者引流量在多少時適合拔管的研究。由于老年患者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老年人患肺癌有增多的趨勢〔8〕,該類患者對開胸手術的耐受差,一般行胸腔鏡肺葉切除術〔10〕,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是治療老年肺癌患者一種有效的外科手術〔11〕,而且對老年患者術前心肺評估與術后圍術期的管理很關鍵〔12〕。本研究結果與以往研究結果一致〔9,13〕。
綜上,當胸腔引流量≤ 300 ml/24 h時拔管對于老年肺癌手術患者也是適用的,并且安全有效,能明顯緩解老年患者術后疼痛,促進患者康復,縮短住院時間。
4 參考文獻
1Ozpolat B, Dogan OV, Yücel E. Delayed diaphragmatic hernia: an unusual complication of tube thoracostomy〔J〕. Ulus Travma Acil Cerrahi Derg,2009;15(6): 617-8.
2路少林, 孫兆義, 褚翔鵬, 等. 肺上葉切除術經第 1 肋間胸腔引流的臨床效果觀察〔J〕. 中國醫師雜志, 2011;13(5): 650-1.
3倪布清, 張石江. 關于胸腔引流的若干問題〔J〕. 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 2012;28(9): 561-4.
4Harris A, O'Driscoll BR, Turkington PM. Survey of major complications of intercostal chest drain insertion in the UK〔J〕. Postgrad Med J,2010;86(1012):68-72.
5Sethuraman KN, Duong D, Mehta S,etal. Complications of tube thoracostomy placement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J〕.J Emerg Med, 2011;40(1):14-20.
6Parkin-Smith GF, Norman IJ, Briggs E,etal. A structured protocol of evidence-based conservative care compared with usual care for acute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Arch Phys Med Rehabi, 2012;93(1):11-20.
7Hessami MA, Najafi F, Hatami S. Volume threshold for chest tube removal: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 Inj Violence Res,2009;1(1):33-6.
8李謙平, 郭海周, 王建軍, 等. 高齡非小細胞肺癌胸腔鏡下肺葉切除 56 例〔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2;32(9):1913-4.
9張 曄, 李 輝, 胡 濱, 等. 肺葉切除術后早期拔除胸腔引流管的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J〕. 中華外科雜志, 2013;51(6): 533-7.
10江賢亮, 馬冬春, 徐美青, 等. 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與傳統開胸肺葉切除的臨床對比〔J〕. 臨床肺科雜志, 2011;16(2): 230-2.
11張宏飛. 電視胸腔鏡輔助小切口行肺癌手術 20 例臨床分析〔J〕. 臨床肺科雜志, 2011;16(12): 1962-3.
12黃 濤. 電視胸腔鏡輔助下行小切口肺癌手術治療的療效〔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2;32(17): 3693-4.
13Leshnower BG, Miller DL, Fernandez FG,etal.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segmentectomy: a safe and effective procedure〔J〕. Anna Thorac Surg,2010;89(5): 1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