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譯天 于海翔 薛錦儒 趙 強
(吉林大學2010級放射醫學系,吉林 長春 130031)
外科手術是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首選方式,而高齡患者往往因為基礎疾病較多、心肺功能欠佳而耐受不了開胸手術,術后也常因手術創傷過大出現并發癥較多、恢復慢等問題,所以大部分高齡患者選擇放棄外科手術治療〔1,2〕。胸腔鏡手術具有微創、并發癥少、恢復快等特點,目前胸腔鏡肺癌根治術已經成為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主要術式之一,但高齡患者能否適合還沒有定論。本文擬探討胸腔鏡肺癌根治術對高齡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療意義。
1.1臨床資料 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我院術后病理診斷明確并接受胸腔鏡肺癌根治術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85例,根據年齡分為高齡(≥70歲)組,非高齡(<70歲)組。術前均行胸部CT、頭部CT、腹部彩超、全身骨顯像檢查,沒有發現遠處轉移,心、肺功能測定符合手術要求。兩組基本情況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基本情況〔n(%)〕
1.2手術方法 全麻,雙腔插管,健側臥位,腋中線第7肋間做2 cm切口作為觀察孔;根據病變位置在腋后線第8或9肋間做2 cm切口作為操作孔,在腋前線第4或5肋間做3 cm切口作為操作孔,根據患者的葉間裂情況及術者手術習慣分別處理肺靜脈、肺動脈及支氣管,清掃肺葉間、肺門及縱隔淋巴結,左側肺癌清掃第4~9組縱隔淋巴結,右側肺癌清掃第2、3、4、7、8、9組縱隔淋巴結。
1.3統計方法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方差分析。
2.1兩組術前肺功能及基礎疾病對比 肺功能以最大通氣量(MVV)為評價指標,基礎疾病包括術前患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糖尿病、慢性腎功能不全等,高齡組MVV%、基礎疾病〔(67.13±12.36)%、17例(49.22%)〕與低齡組〔(86.21±15.27)%、12例(24.49%)〕有顯著差異(P=0.027,P=0.012)。
2.2兩組術后恢復情況對比 兩組術中術后輸血量、胸引管留置時間、胸腔引流液總量、術后ICU觀察天數與術后住院天數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2.3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兩組均沒有死亡患者,高齡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高于非高齡組(P<0.05),其中心血管并發癥發生率差異明顯(P<0.05),但其他并發癥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2.4兩組手術創傷對比 兩組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4。

表2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s)
2.5兩組生存情況 高齡組中位生存時間為(30.2±7.9)個月,非高齡組為(32.6±6.8)個月;高齡組1年生存概率是94.44%,2年72.22%,非高齡組1年生存概率為95.92%,2年75.51%,兩組生存情況差異不顯著(P=0.161)。

表3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情況〔n(%)〕

表4 兩組手術創傷情況±s)
開胸手術創傷很大,胸壁損傷嚴重,需強行撐開肋間隙,術后疼痛問題一直難以解決,而胸腔鏡手術一般在胸壁上做3個小切口即可完成手術,創傷輕微,術后24 h患者即可下床活動,術后恢復較快。
劉惠萍等〔3〕報道胸腔鏡手術因為創傷小,術后疼痛明顯減輕,使得神經-體液-免疫網絡產生的炎癥介質減少,因此炎癥反應較開胸手術弱;Jaklitsch等〔4〕比較了胸腔鏡手術和傳統開胸手術兩組患者術后1 w內血漿C反應蛋白、白介素-2、可溶性腫瘤壞死因子受體水平,發現胸腔鏡手術組明顯低于傳統開胸組,說明術后急性期反應較小,患者恢復更快。因此,目前胸腔鏡肺癌根治術已經成為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主要術式之一〔5,6〕。
高齡患者出現淋巴轉移較晚有關〔7〕,大多存在長期心臟疾病、心臟應激能力較差〔8〕。如果心肺功能評估合格,高齡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也一樣可以接受手術并取得良好的預后。
4 參考文獻
1Chkhihvadze VD,Sokolov VS,Lisitskii AN,etal.Result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in patients over 70 years old〔J〕.Khirurgiia (Mosk),2003;(5):15-6.
2Watanabe A,Osswa H,Watanabbe T.Complications of major lung resections by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J〕.Jap J Thorac Surg,2003;56(11):943-8.
3劉惠萍,晁 棟,李乃斌,等.電視胸腔鏡手術和開胸手術治療肺癌的創傷性比較〔J〕.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8;29(23):2186-8.
4Jaklitsch MT,Pappas Estocin A,Bueno R.Thoracoscopic surgery in eldedy lung cancer patients 〔J〕.Crit Rev Oncol Hematol,2004;49(2):165-71.
5MeKenna RJ J,Houck W,Fuller CB.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lobectomy: experience with 1,100 cases〔J〕.Ann Thorac Surg,2006;81(2):421-5.
6Cardillo G,Regal M,Sera F,etal.Video thoracoscopic management of the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a single institution study on 429 cases〔J〕.Ann Thorac Surg,2003;75:1607-12.
7Doddoli C,Aragon A,Barlesi F,etal.Does the extent of lymph node dissection influence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stage Ⅰ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5;27(4):680-5.
8Walker WS,Codispoti M,Soon SY,etal.Long-lerm outcomes following VATS lobectomy for non-small cell bronehogenic carcinoma〔J〕.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3;23(3):39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