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溶海 方長庚 梁建光
(佛山市三水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廣東 佛山 526100)
慢心力衰竭是由心臟結構性或功能性異常導致的一組復雜的臨床綜合征,使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受損,臨床上以全身組織臟器灌注不足和循環淤血為特征,是各種心臟病的嚴重階段。冠心病是心力衰竭常見的病因,冠心病并發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高,嚴重危害我國人群健康。近年來國內外研究表明,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H-FABP)〔1,2〕在心力衰竭的診斷和評價中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血清H-FABP能敏感地反映心功能受傷的程度,且血清H-FABP濃度與心功能呈正相關,即心功能越差,血清H-FABP升高的比例越高。本文觀察丹參多酚酸鹽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H-FABP的影響。
1.1研究對象 選擇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住我院心內科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所有入選患者為冠狀動脈造影確診為冠心病患者,其中陳舊性心肌梗死36例,不穩定型心絞痛50例,穩定型心絞痛34例。隨機分為兩組,丹參多酚酸鹽組(A組)60例,男43例,女17例,年齡65~81〔平均(65.9±16.4)〕歲,心功能Ⅱ級14例,Ⅲ級35例,Ⅳ組11例;常規治療組(B組)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齡67~80〔平均(66.3±16.9)〕歲,心功能Ⅱ級12例,Ⅲ級34例,Ⅳ級10例。按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心力衰竭〔3〕診斷標準進行心功能分級,超聲心動圖測定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為≤50%,并排除瓣膜性心臟病、外周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或其他系統嚴重疾病(如嚴重肝、腎疾患,惡性腫瘤等)。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心功能分級以及肝腎功能、血脂、血糖上均無顯著差異。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心血管指南治療。①一般治療:包括低鹽飲食,低脂,限水,戒煙,吸氧,適當運動等;②藥物治療包括利尿(呋塞米20~80 mg,螺內酯20~80 mg);強心劑(地高辛0.125~0.25 mg);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依那普利5~15 mg)或選擇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坎地沙坦4~8 mg、纈沙坦40~120 mg);β受體阻滯劑(倍他樂克25 mg);硝酸酯類(單硝酸異山梨酯片20 mg)等。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丹參多酚酸鹽(由上海綠谷制藥業有限公司提供),丹參多酚酸鹽200 mg+5%葡萄糖注射液靜脈滴注,1次/d,14 d為1個療程。兩組療程均為6 w。
1.3觀察指標
1.3.1NYHA心功能分級 參照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分級評定心功能分級。
1.3.2左心功能檢測 心臟彩超(日本ALOKAprosoundQ5sx)檢測LVEF。計算心輸出量(CO)。
1.3.3血漿NT-proBNP檢測 采用德國羅氏公司Elecsys 170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以EcLIA(電化學發光免疫法)法測定血漿NT-proBNP含量,檢測范圍為5~35 000 pg/ml
1.3.4檢測血清H-FABP H-FABP試劑盒由美國ADR公司提供,血清學指標檢測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吸附法,酶表儀為 Bio TeKe800v,均嚴格按說明書操作。正常值小于<6.5 ng/ml。
1.4臨床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文獻制定〔4〕顯效: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心功能恢復正常或改善2級以上;有效: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有改善,心功能改善1級;無效:治療后主要癥狀、體征無變化或惡化,心功能無改善。

2.1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變化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兩組治療后心功能均較治療前有所改善(P 2.2兩組治療前后血漿NT-proBNP、血清H-FABP比較 兩組治療后血漿NT-proBNP 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P<0.01),治療后A組低于B組(P<0.05)。兩組治療后血清H-FABP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P<0.01),A組低于B組(P<0.05)。見表2。 2.3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A組總有效率優于B組(P<0.05),見表3。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變化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漿NT-proBNP、血清H-FABP比較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n=60〕 冠心病心力衰竭是由于冠脈狹窄或堵塞引起心肌缺血致心肌細胞氧供應明顯下降,經有氧代謝所產生的能量不足,導致細胞內能量代謝發生紊亂,影響心肌收縮力,心肌順應性降低。最后往往左室壓力增高而引發心室末期容積增大,進而出現一系列心力衰竭并發癥狀〔5〕。冠心病心力衰竭臨床死亡率高,預后差。在按心衰治療的指南用藥礎上采用中醫辨病或病證結合可以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6〕。 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H-FABP)是種可溶性的小分子細胞內非酶蛋白質,主要存在于心室中,心肌細胞缺血缺氧時釋放到血漿中〔2〕。當心肌受損時,由于心肌細胞缺血、缺氧、動員脂肪酸提供能量,導致心肌細胞內H-FABP迅速升高,由于其相對分子質量小,快速釋放進入血循環中。H-FABP富含于心肌細胞內,具有心肌特異性,是診斷早期心肌損傷的血漿標志物。H-FABP與心力衰竭的嚴重程度有明顯的關系,即與心功能級別呈正相關,反映不同心功能級別心肌損傷程度的不同,心功能級別越高,心肌損傷越明顯,受損的心肌細胞釋放H-FABP就越多,其機制可能是心力衰竭時心肌細胞缺血、缺氧,造成心肌損傷,而致H-FABP釋放增加〔7〕。因此,H-FABP是近年來早期診斷心力衰竭及評價心功能嚴重程度的指標之一,在心力衰竭的診斷及療效評估中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和敏感性。 新藥丹參多酚酸鹽是從丹參中提取的具有心血管活性的水溶性有效成分制成的凍干粉針劑,有效成分中丹參乙酸鎂的含量超過80%,其余為丹參乙酸鎂的同系物,如紫草酸鎂、紫草酸二鉀和迷迭香酸鈉等。丹參多酚酸鹽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抑制OX-LDL的形成、調節血脂代謝與內皮細胞功能〔8〕,并對缺血再灌注損傷組織發揮保護作用〔9〕。丹參多酚酸鹽可促進單核細胞釋放vEGF、bFGF及表達其mRNA,從而促進缺血心肌區域新生血管的形成,建立側支循環,改善心肌血液供應,提高心肌收縮力〔10〕。 本文提示H-FABP與左心功能呈明顯相關,推測其機制可能是丹參多酚酸鹽可擴張冠脈,增加冠脈血流,改善心肌缺血,并促進缺血心肌區域新生血管的形成,建立側支循環,改善心肌血液供應,防治心室重塑,提高心肌收縮力,同時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減輕心臟負荷,達到治療心衰從而顯著降低H-FABP。丹參多酚酸鹽治療心力衰竭的具體機制及丹參多酚酸鹽對心功能不全患者的長期療效,尚待深入研究。 4 參考文獻 1O’Donoghue M,de Lemos JA,Morrow DA,etal.Prognostic utility of 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Circulation,2006;114(6):550-7. 2田 甜,李躍榮.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H-FABP表達水平與NT-proBNP、肌鈣蛋白的相關性研究〔J〕.濱州醫學院學報,2011;34(5):346-8. 3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委會.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12):1076. 4黃 斌.芪藶強心膠囊對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漿腦利鈉肽水平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0;16(16):191. 5楊洪亮.援曲美他嗪治療冠心病心力衰竭61例臨床觀察〔J〕. 臨床合理用藥,2010;3(21):35-6. 6苗 陽,王鵬軍.慢性心力衰竭病證結合與臨床治療初探〔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31(10):1306. 7Valle HA,Riesgo LG,Bel MS,etal.Clinical assessment of 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in early diagnosis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Eur J Emerg Med,2008;15(3):140-4. 8吳燕燕, 孫 煜, 王 易. 丹參多酚酸鹽活血化瘀作用的多元化藥理 作用〔J〕. 中國現代應用藥學, 2010;27(11):975-9. 9季祥武,張愛元,管立學,等. 冠心病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和內皮型-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態性及交互作用的臨床研究〔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11):1024-8. 10江宗朋,季祥武,張愛元.丹參多酚酸鹽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療效及其對AGⅡUA,VEGF的影響〔J〕.山東醫藥,2012;52(13):25-7.


3 討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