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博 徐 放 趙 碩
(遼寧醫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逐年上漲并趨于年輕化。雖然宮頸癌的發生與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感染密切相關,但是宮頸癌的轉移、侵襲和預后不良仍是難以解決的難題。許多研究成果顯示腫瘤的生長和轉移依賴于血管的生成,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無論在組織器官的發生、正常狀態的維持以及多種腫瘤的發生、發展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骨橋蛋白(OPN)具有促進細胞的趨化、黏附及遷移,參與細胞免疫反應,促進血管的生長,抑制細胞凋亡等作用,因此探討OPN 和VEGF在宮頸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將為宮頸癌的判斷預后和臨床治療提供新的可能。
1.1一般資料 收集2009~2011年在我院住院并經手術切除的宮頸組織標本112例。其中子宮頸鱗癌62例,慢性宮頸炎50例。患者年齡35~75歲,中位年齡55歲。根據國際婦產科聯盟 (FIGO,2008年) 關于子宮頸癌的TNM分期及組織分級標準:62例子宮頸鱗癌中,高中分化30例,低分化32例;有淋巴結轉移29例,無淋巴結轉移33例。所有患者均行手術治療,術前均無化療及放療史。
1.2方法及判定標準 免疫組化采用試劑盒(PV-6000),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染色結果判定:在普通顯微鏡下,由兩位病理科醫生在雙盲條件下分別進行閱片,隨機選取每張切片中的5個視野,每個視野計數100個腫瘤細胞。OPN和VEGF以胞質內出現棕黃色或棕褐色顆粒為陽性表達。根據胞質的染色程度及染色陽性細胞百分率進行評分:①染色程度:基本不著色計0分,著色淡(淡黃色)計1分,中等染色(棕黃色)計2分,強染色(棕褐色)計3分;②染色陽性細胞百分率:<5%計0分,5%~25%計1分,26%~50%計1分,>50%計3分。將每張切片的①×②,為其最后得分(0~9分)。設定0~2分為陰性表達,3~9分為陽性表達。
1.3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軟件,各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相關分析計算Spearman相關系數。
2.1OPN和VEGF在宮頸鱗癌和慢性宮頸炎組織中的表達 62例宮頸鱗癌組織中,OPN 陽性表達52例(83.87%);50例慢性宮頸炎組織中,OPN 陽性表達3例(6%)。VEGF在宮頸鱗癌中陽性表達42例(67.74%);在慢性宮頸炎中,陽性表達9例(18%)。OPN和VEGF在宮頸鱗癌中的陽性表達率明顯高于慢性宮頸炎組(P<0.01)。
2.2OPN和VEGF在宮頸鱗癌中的表達與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 OPN與VEGF的表達與宮頸癌患者年齡無關(P>0.05);OPN及VEGF在高中分化組的陽性表達率低于低分化組;在有淋巴結轉移組的陽性表達率高于無淋巴結轉移組(均P<0.05)。見表1。

表1 OPN、VEGF的表達與宮頸鱗癌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n(%)〕
2.3OPN、VEGF在宮頸鱗癌中表達的相關性 OPN和VEGF均為陽性表達38例,均為陰性表達12例,OPN陽性而VEGF陰性表達4例,OPN陰性而VEGF陽性表達8例。OPN和VEGF兩者之間的表達存在正相關(r=0.481,P<0.05)。
OPN是一種具有多種生物學功能的分泌型結合鈣磷酸化糖蛋白〔1〕, 在 人的多種組織(破骨細胞、腎臟、乳腺、神經細胞、內皮細胞及腫瘤細胞等)中都有表達。OPN與腫瘤的浸潤、轉移密切相關〔2~4〕,有可能作為監測腫瘤預后的指標, 且和血管因素密切相關〔5〕。VEGF是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之一, 它能刺激內皮細胞增長及血管形成, 促進腫瘤生長,可使微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使癌細胞更易于進入血液循環發生遠處轉移〔6〕。有研究發現 OPN 可上調 VEGF 的表達, 兩者在腫瘤的發生、發展中起協同作用。本實驗結果提示 OPN 和VEGF 與宮頸癌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
探討兩者與宮頸鱗癌臨床病理特征之間的關系顯示腫瘤分化程度越低,OPN的表達越高,說明OPN有可能參與了腫瘤的發生發展過程;而且OPN的高表達可能參與了腫瘤的侵襲行為,進而影響患者的預后。另外VEGF可能會更有效地發揮刺激血管生成及腫瘤生長的作用,增加了遠處轉移的危險性。
OPN 和 VEGF 陽性表達更易于發生淋巴結轉移, 且OPN、VEGF陽性者的分化程度更差,如果能聯合檢測宮頸鱗癌組織中的OPN、VEGF,或許可以為判斷宮頸鱗狀細胞癌的侵襲、復發、轉移及預后提供幫助。
Senger等〔7〕發現OPN和VEGF能共同刺激內皮細胞的遷移,促進血管生成。Shijubo等〔8〕認為OPN能誘導內皮細胞遷移,同時上調VEGF的作用,共同促進腫瘤的生長與轉移。有研究〔9~12〕認為OPN通過上調VEGF的效應以促進血管的新生,通過相互作用,降解細胞外基質。
綜上,OPN 與 VEGF在宮頸癌的復發、轉移中起著重要作用, OPN有可能通過 VEGF 促進腫瘤的血管生成, 并在腫瘤的早期轉移、復發中進一步發揮作用, 甚至和腫瘤的預后相關, 但是其確切作用及其機制尚有待進一步研究。
4 參考文獻
1鄭國榮, 程 翌, 熊毅敏, 等. 骨橋蛋白、CD44V 6、膜細胞骨架連接蛋白在胃癌組織中的表達及意義〔J〕. 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09;23(6):4-6.
2Standal T, Borset M , Sundan A. Role of osteopontin in adhesion,migration,cell survival and bone remodeling 〔J〕. Exp Oncol, 2004;26(3):179-84.
3Xie H, Song J, Du R,etal.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osteopontin in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 Dig Liver Dis, 2007;39(2):167-72.
4Kita Y, Natsugoe S, Okumura H. Expression of osteopontin in o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J〕. Br J Cancer,2006;95(5):634-8.
5Rittling SR, Chambers AF. Role of osteopontin tumour progression〔J〕. Br J Cancer,2004;90(10):1877-81.
6Shijubo N , Uede T, Kon S,etal.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osteopontin in tumor biology 〔J〕. Crit Rev Oncog, 2000;11(2):135-46.
7Senger DR,Ledbetter SR,Claffey KP,etal. Stimulation of endothelial cell migration by 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through cooperative mechanisms involving the alphavbetas integrin,osteopontin and thrombin〔J〕. Am J Pathol,1996;149(1):293-305.
8Shijubo N, Uede T, Kon S,etal.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osteopontin in tumor biology〔J〕. Crit Rev Oncog,2000;11(2):135-46.
9Agnihutri R,Crauford HC, Haro H,etal. Osteopontin,a novel substrate fo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stromelysin-1) 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matrilysin) 〔J〕 . J Biol Chem,2001;276(30):28261-7.
10廖 妮,唐利立,王澤強,等.OPN和VEGF的表達在乳腺癌復發轉移中的意義〔J〕.腫瘤防治研究, 2010;37(4):431-4.
11Takahashi F, Akutagawa S, Fukumoto H,etal. Osteopontin induces anigiogenesis of murine neuroblastoma cells in mice 〔J〕. Int J Cancer, 2002;98(5):707-12.
12徐松濤,邵雪峰,王 竟,等.OPN及VEGF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達及意義〔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1;21(26):32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