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佰花 王 丹 王 京 馬麗紅 唐彤宇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胃腸內科,吉林 長春 130021)
胃食管反流病(GERD)多發生于歐美國家,但隨著經濟增長及飲食習慣的改變,亞洲GERD的發病率亦有逐年升高的趨勢〔1〕。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及結構的改變,目前針對老年人GERD反流的機制不十分清楚。本研究從臨床癥狀、胃鏡下表現及24 h食管pH監測三方面來研究老年人GERD反流的特點,為指導臨床診治提供幫助。
1.1材料 選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就診于吉林大學第一醫院門診及內鏡中心具有胃燒灼、反酸等癥狀患者70例,其中老年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齡61~83〔平均(70±6)〕歲;非老年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齡18~59〔平均(35±14)〕歲。兩組性別組成無差異(P=0.521)。所有患者均由專職醫生完成胃燒灼、反酸等癥狀問卷,并有高年資醫生完成胃鏡檢查及24 h食管pH監測,以24 h食管pH監測反流指數DeMeester積分>14.72或胃鏡下存在反流性食管炎(RE)作為入選標準。排除標準為存在上消化道手術史,上消化道良惡性腫瘤、消化性潰瘍、幽門梗阻,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或全身疾病累及消化道者以及就診前3 d應用抑酸、促胃腸動力藥物者。分組標準以>60歲作為老年組,18~60歲為非老年組;內鏡下存在RE者為RE組,不存在者為非RE組;24 h食管pH監測反流指數DeMeester積分>14.72者為 pH(+),反之為pH(-)。
1.2方法
1.2.1癥狀積分 所有入組患者行胃燒灼、反酸等癥狀問卷,計分參照反流性疾病問卷(RDQ)〔2〕及相關文獻〔3〕的癥狀積分標準,癥狀積分=程度積分+頻率積分,GERD患者的癥狀程度積分標準為:無感覺0分,醫師提醒下發現1分,介于醫師提醒下發現和明顯需偶爾服藥之間2分,明顯需偶爾服藥3分,介于明顯需偶爾服藥和非常明顯需長期服藥之間4分,非常明顯需長期服藥5分。GERD患者的癥狀頻率積分標準為無癥狀0分,<1 d/w1分,1 d/w2分,2~3 d/w3分,4~5 d/w4分,6~7 d/w5分。參照該問卷積分情況,計算入組患者的癥狀積分。
無感覺0分;醫師提醒下發現1分;介于醫師提醒下發現和明顯需偶爾服藥之間2分;明顯需偶爾服藥3分;介于明顯需偶爾服藥和非常明顯需長期服藥之間4分;非常明顯需長期服藥5分;無癥狀0分;<1 d/w1分;1 d/w2分;2~3 d/w3分;4~5 d/w4分;6~7 d/w5。
1.2.2胃鏡檢查 70例患者均由高年資內鏡醫師檢查,胃鏡采用奧林巴斯CV-260,發現RE者根據洛杉磯分類標準〔4〕進行分級。
1.2.324 h食管pH監測 采用美國公司生產的AccuTrac pH 監測儀對70例患者進行監測,觀察指標為:pH<4的總時間百分比、pH<4的立位總時間百分比、pH<4的臥位總時間百分比、pH<4的反流次數、反流持續≥5 min次數、最長反流持續時間。將pH<4的時間百分比作為食管酸暴露程度的指標,將反流持續≥5 min次數和最長反流持續時間作為食管酸廓清能力的指標。

2.1癥狀積分比較 老年組典型胃燒灼、反酸癥狀積分較非老年組低(P<0.05);老年組食管外癥狀積分較非老年組高,且食管外癥狀發生率要明顯高于非老年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胃食管反流病癥狀積分比較
2.2胃鏡檢查結果 老年組胃鏡檢查診斷為RE者21例,其中洛杉磯分級A級11例(52.4%)、B級5例(23.8%)、C級3例(14.3%)和D級2例(9.5%)。非老年組胃鏡檢查診斷為RE者28例,其中洛杉磯分級A級16例(57.1%)、B級10例(35.7%)、C級1例(3.6%)和D級1例(3.6%)。可看出老年人RE洛杉磯分級中C、D級比例要高于非老年組(P<0.05)。
2.424 h食管pH監測結果 老年組和非老年組24 h食管pH監測的6項指標中有4項即pH<4的總時間百分比、pH<4的臥位總時間百分比、反流持續≥5 min次數、最長反流持續時間老年組要高于非老年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另外有兩項即pH<4的立位總時間百分比、pH<4的反流次數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老年和非老年食管酸暴露pH指標比較
GERD近年發病率在全球有所增加,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上升〔4~6〕,老年人成為GERD的高發人群,國內資料報道,老年人RE內鏡檢出率為8.9%,高于中青年人的檢出率4.3%〔7〕,因此老年GERD不可忽視,本研究將非老年人作為對照組,對比研究老年人GERD的各方面特點。
在臨床癥狀上,本研究對比非老年組患者發現老年組GERD反酸、胃燒灼等典型反流癥狀較輕,而聲嘶、咽部異物感、夜間咳嗽、夜間哮喘(非特殊過敏原性哮喘)等食管外癥狀較重,發生率高,與現有研究結果一致〔8,9〕,考慮原因可能為:老年人胃腸神經末梢感覺遲鈍,疼痛敏感性降低,食管對反流刺激的敏感性下降;然而老年GERD患者多發食管外癥狀的機制比較復雜,目前研究顯示食管-支氣管反射、近端反流和微量誤吸可能是主要機制〔9〕。
胃鏡下特點為,從本研究中可得出老年人患重度RE比例較非老年人高,與Pilotto等〔8〕的報道類似,分析可能原因如下:(1)抗反流屏障改變:①老年人食管下括約肌(LES)壓力較中青年人低;②老年GERD患者常伴有食管裂孔疝,破壞了胃食管結合部的正常解剖關系,造成食管下括約肌松弛;③老年人因伴有多種慢性疾病,常用茶堿類藥物、抗膽堿能藥物、鈣拮抗劑、止痛劑、非甾體類抗炎藥等,可刺激消化道黏膜、使LES壓力降低,影響食管蠕動;④老年人消化道退行性變,使肌肉松弛,胃排空能力下降,胃內壓增高,便秘、肥胖等導致腹壓增高,超過LES導致反流發生,使老年人GERO率增高,導致RE的嚴重程度增加,與Nasseri等〔10〕報道一致。(2)食管清除作用減弱:①老年人的食管蠕動功能下降,無推動性的自發收縮增加;②老年人唾液中重碳酸鹽分泌減少,使食管清除能力下降,這些因素增加了食管黏膜在反流物中的暴露時間,故老年GERD患者RE較重。(3)食管黏膜屏障作用減弱:①老年人上皮的增生和修復能力下降,食管黏膜組織防御功能受影響。②同時據報道〔11〕,老年人內臟黏膜血管壁增厚、變細,導致血流量減少,黏膜的功能作用下降。(4)反流物對食管黏膜的攻擊作用增強:老年人由于食管蠕動功能下降,不能將反流物及時的送入胃,增加了反流物與食管接觸時間,以上均為導致RE嚴重程度增加的原因。
本研究中發現食管酸暴露程度的pH<4的總時間百分比和表示食管酸廓清程度的反流持續≥5 min次數、最長反流持續時間較非老年人增加,考慮原因老年人食管運動功能減弱,食管酸清除的能力下降;LES張力減低,增加胃食管反流;以及生活條件改善導致的肥胖、腹壓高等原因有關。
綜上所述,老年人GERD的反酸、胃燒灼等典型食管癥狀不明顯,多以食管外癥狀就診,但胃鏡下RE的程度較重,且24 h食管pH監測所示的食管酸暴露增多,與典型癥狀不平行,在臨床工作中遇到反酸、胃燒灼等典型食管癥狀不明顯、食管外癥狀就診的老年患者,不能遺漏GERD的存在,且老年人合并疾病較多,臨床醫師要在臨床實踐中應高度重視關注老年人GERD的發病情況,提高對GERD的診治,從而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
4 參考文獻
1Katz PO,Gerson LB,Vela MF,etal.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J〕. Am J Gastroenterol,2013;108(3):308-28.
2中國胃食管反流病研究協作組.反流性疾病問卷在胃食管反流病診斷中的價值〔J〕.中華消化雜志,2003;23(11):651-4.
3Du J,Liu J,Zhang H,etal. Risk factors for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reflux esophagitis and 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among Chinese patients undergoing upper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ic examination〔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7;13(45):6009-15.
4郝坤艷,林 琳,李學良,等.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臨床特征分析〔J〕.中華消化雜志,2010;30(6):382-5.
5Poelmans J,Feenstra L,Demedts I,etal. The yield of upper gastrointe- stinal endoscopy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reflux-reIated chronic ear,nose and throat symptoms〔J〕 .Am J Gastroenterol,2004;99 (8):1419-26.
6B?cskei C,Viczián M,B?cskei R,etal.The influence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and its treatment on asthmatic cough 〔J〕 .Lung,2005;183(1):53-62.
7鄭松柏.胃食管返流病〔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9:139.
8Pilotto A,Franceschi M,Leandro G,etal. Clinical features of reflux esophagitis in older people: a study of 840 consecutive patients〔J〕. J Am Geriatr Soc,2006;54(10): 1537-42.
9梁小燕,高 青.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外表現及其臨床進展〔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6;14(35):3387-90.
10Nasseri Moghaddan S,Nokhbeh-Zaeem H,Saniee P,etal. Oral 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 and erosive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a nitrate hypothesis for GERD pathogenesis 〔J〕. Dig Dis Sci,2012;57(2):413-8.
11王 虹,劉 賓,姜佳麗.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特點〔J〕.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02;24(2):1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