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川奇 林志鴻 藺佩鴻 江 勇 郭平清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福建 福州 350005)
老年人的肺部感染常導致嚴重后果,甚至威脅其生命。早期識別老年肺炎,對其進行正確及時和有效的病情評估,采取早期干預,并根據感染和病情的嚴重程度,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案就顯得非常重要。目前評估肺部感染嚴重程度的常用的指標有血常規、C反應蛋白(CRP)、降鈣素原(PCT)、血氣分析、影像學檢查等〔1〕。既往研究表明,血清白蛋白不僅有維持機體膠體滲透壓和作為各種外源性和內源性物質的載體的作用,同時也反映了機體營養狀態和基礎疾病嚴重程度〔2〕。但其水平是否是老年肺炎患者病情及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目前國內相關的研究較少。
1.1對象 收集2008年6月至2011年9月我院急診病區老年肺部感染病例共175例。平均年齡(68.3±14.6)歲,其中男99例,女76例。肺部感染包括社區獲得性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哮喘并感染、肺膿腫等,同時排除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惡性腫瘤、血液病、嚴重營養不良及其他部位感染性疾病。所有患者均經病史、詳細的體格檢查,并同時行肺部CT檢查證實符合肺部感染診斷〔1〕。依據白蛋白水平分為低白蛋白組與正常白蛋白組,低白蛋白組白蛋白<35 g/L,正常白蛋白組白蛋白≥35 g/L〔3〕。
1.2研究方法 患者入院后,在應用抗菌藥物之前行血常規、生化、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PCT、CRP、血氣分析等檢查。其中PCT檢測采用免疫熒光定量法(變異系數7%);CRP檢測采用免疫比濁法(變異系數3%~5%)。同時記錄患者年齡、住院時間住院期間的各種并發癥(如電解質紊亂、呼吸衰竭、胸腔積液、心功能不全、急性冠脈綜合征等)。

2.1兩組觀察指標的比較 其中≥60歲的患者137例,占78.3%;低白蛋白組年齡大于正常白蛋白組〔(70.0 ± 14.0)歲(64.2 ± 15.3)歲,P<0.05〕。低白蛋白組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均顯著低于正常白蛋白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血紅蛋白略低于正常白蛋白組(P<0.05)。合并的基礎疾病主要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壓、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糖尿病、腦血管病等。低蛋白組死亡4例,正常蛋白組死亡0例。老年肺炎患者低白蛋白組炎癥指標〔4,5〕PCT與CRP均顯著高于正常白蛋白組(均P<0.05),提示低白蛋白組肺部感染較正常白蛋白組嚴重。但白細胞總數兩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及住院時間 124例肺部感染患者合并有低白蛋白血癥,占70.9%。其中顯著降低(<30g/L)有38例,占30.6%。低白蛋白組各種并發癥病例數和發生率(貧血、電解質紊亂、呼吸衰竭、胸腔積液等及并發癥≥3個)均顯著大于正常白蛋白組(P<0.05)。肺部感染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6〕,低白蛋白組較正常白蛋白組有明顯的增加(P<0.05)。見表2。

表1 兩組肺部感染患者觀察指標的比較

表2 兩組肺部感染患者并發癥的比較〔n(%)〕
2.3影響老年肺炎患者病情的多因素相關與線性回歸分析 血清白蛋白水平與PCT、前白蛋白、血紅蛋白成線性相關關系,血清前白蛋白與白蛋白、PCT、CRP、血紅蛋白相關;且逐步回歸分析表明,血清白蛋白水平及前白蛋白水平與PCT呈獨立的負相關關系。見表3、表4。

表3 影響肺部感染因素的相關分析

表4 影響肺部感染因素回歸分析
血清白蛋白的主要生理作用是維持膠體滲透壓和作為許多外源性和內源性物質的載體,是反映機體營養狀態和基礎疾病嚴重程度的指標之一。肺部感染合并低蛋白血癥時,可影響肺組織的修復,加重胸腔積液,進一步損害肺功能,可引起機體免疫功能低下,增加二重感染機會〔7〕,使感染遷延不愈,最終加重老年肺炎患者病情,甚至導致死亡〔8〕。
老年肺炎患者常因患病時蛋白攝入不足、發熱導致分解代謝及消耗增加、肝臟蛋白合成減少〔9〕及從血管滲出增多〔10〕等,易出現血清白蛋白水平的下降。本研究結果也表明,血清白蛋白水平可能對老年肺炎患者病情嚴重程度有重要的預測價值。經相關及多因素逐步回歸分析表明,血清白蛋白濃度與老年肺炎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并發癥發生率及住院時間呈顯著的負相關,證明低白蛋白血癥是老年肺炎病情嚴重程度的獨立危險因素。
血清前白蛋白半衰期較短,約12 h,在急性炎癥、惡性腫瘤、肝硬化或腎炎時其水平明顯下降,測定前白蛋白濃度對于了解蛋白質的營養不良、肝功能不全,比白蛋白和轉鐵蛋白具有更高的敏感性〔11〕。本研究發現大多數肺部感染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與感染嚴重程度呈負相關;部分肺炎病人入院時血清白蛋白尚正常,但前白蛋白已經降低,這與炎癥抑制白蛋白合成有關,同時也提示炎癥引起的前白蛋白降低可能比白蛋白更敏感〔12〕。隨著病情改善,前白蛋白也逐漸恢復正常。對于前白蛋白持續降低,尤其低于100 mg/L病人,預后極差,本研究4例死亡病人均發現這種情況,這可能是由于患者感染嚴重,肝臟合成功能差,全身多臟器功能衰竭有關。因此我們認為前白蛋白水平的高低也可間接反映肺部感染的嚴重程度,同時由于前白蛋白半衰期較短,可能在評估病情方面比白蛋白更敏感,對于白蛋白與前白蛋白兩個指標間比較還有待以后我們進一步研究。
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的降低是老年人肺部感染的常見并發癥,治療以積極控制肺部感染為主,同時給予營養支持,供給足夠能量〔13〕,爭取盡快恢復血清蛋白水平。但對于靜脈輸注白蛋白糾正低蛋白血癥是否有利于感染的控制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目前國內外的研究還有爭論〔14,15〕,有待今后更大規模的隨機臨床試驗加以證實。
總之,除了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評估炎癥水平的指標如血白細胞數、CRP、PCT等,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在預測老年肺炎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和預后方面可能具有更重要的價值,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4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06;29(10):651-5.
2Numeroso F,Barilli AL,Delsignore R,etal.Prevalence and significance of hypoalbuminemia in an 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t〔J〕.EJINME,2008;19(8):587-91.
3周繼紅.低蛋白血癥對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預后的影響〔J〕.陜西醫學雜志,2009;38(1):69-71.
4石玉玲,廖 揚.血清降鈣素原在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診斷與應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1):44-6.
5劉珊珊,劉雪白,李翠萍,等.C-反應蛋白與血沉在老年肺部感染中的臨床應用價值研究〔J〕.國際呼吸雜志,2009;29(24):1481-3.
6Kaysar M,Augustine T,Jim L,etal.Predictors of length of stay between the young and aged in hospitalized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patients〔J〕.Geriatr Gerontol Intern,2008;8(4):227-33.
7孫漢萍,周秀梅,劉雪白,等.低蛋白血癥對老年人肺炎預后影響的探討〔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8;7(6):26-7.
8Ma HM,Tang WH,Woo J,etal.Predictors of in-hospital mortality of older patients admitted for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J〕.Age Ageing,2011;40(6):736-41.
9王新穎,李維勤,李 寧,等.內毒素抑制肝細胞白蛋白表達的分子機制研究〔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 2004;16(10):626-8.
10劉麗娟.老年重癥肺部感染合并毛細血管滲漏綜合征15例臨床分析〔J〕.醫學信息,2011;24(4):64.
11張建江,易著文,羅雪梅,等.血清C-反應蛋白、α1-酸性糖蛋白和前白蛋白的檢測在兒童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J〕.中國綜合臨床,2006;22(5):470-1.
12Hansson LO,Hedlund JU,Ortqvist AB,etal.Sequential changes of inflammatory and nutritional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J〕.Scand J Clin Lab Inv,1997;57(2):111-8.
13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醫院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草案)〔J〕.現代實用醫學,2002;14(3):160-1.
14Hedlund JU,Hansson LO,Ortqvist AB,etal.Hypoalbuminemia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J〕.Arch Int Med,1995;155(13):1438-42.
15Zisman DA,Kawut SM,Lederer DJ,etal.Serum albumin concentration and waiting list mortality in 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J〕.Chest,2009;135(4):9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