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蓮 程雪濤 寧艷花 楊 靜
(寧夏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寧夏 銀川 750004)
家庭訪視護理是社區護理的主要服務形式之一〔1,2〕。老年人是社區的特殊人群,因年齡、生理、心理特征及社會角色的轉變,社會適應能力降低,健康問題突出以及空巢老人、喪偶老年人越來越多,疾病的困擾、經濟的壓力、心理的孤寂使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需要更全面的護理。本課題旨在探討社區老年人家庭訪視護理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提出有效的社區老年人家庭訪視護理策略,指導社區老年人健康生活。
1.1對象 采用分層整群隨機抽樣方法選擇銀川市興慶區、金鳳區、西夏區3個社區的常住老年人。納入標準:①在銀川市居住≥5年;②年齡≥60歲;③可用言辭表達,并知情同意配合者。排除標準:①嚴重疾病患者;②語言障礙、精神障礙者。
1.2研究方法
1.2.1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方法,正式調查前先進行預調查,根據預調查的結果修改完善后進入正式調查。正式調查前全面培訓調查員,統一調查標準。調查時采用面對面方式,所有問卷由調查人員填寫并當場收回。
1.2.2調查工具 參考相關文獻,自行設計《銀川市社區老年人家庭訪視護理現狀及需求調查》問卷。問卷內容:①社區老年人的家庭一般資料:包括家庭類型、家庭生活周期、家庭權力結構、家庭月收入等;②社區老年人家庭訪視護理需求及現狀調查內容:包括血壓監測、健康咨詢、服藥指導、飲食指導、血糖監測、康復訓練、心理護理、心電圖監測、皮膚護理、壓瘡護理、吸氧指導、靜脈輸液等35項。評分方法參照曾友燕等〔3〕研究的《上海某社區老年人家庭護理需求的調查分析》中應用采用的Likert5級評分法,非常需要5分,需要4分,無所謂3分,不太需要2分,不需要1分,總分35~175分,分值越高需求程度越高。

1.3質量控制 選擇性偏倚的控制:①嚴格控制納入與排除標準;②嚴格按照隨機化抽樣。信息性偏倚的控制:①選擇客觀的研究指標,采用量表收集資料;②控制資料的收集過程,對調查員進行統一培訓。
2.1社區老年人家庭狀況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780份,實際收回有效問卷768份,有效率為98.5%。調查對象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其中社區老年人家庭類型中主要是以核心家庭為主〔480例(62.5%)〕,其次為主干家庭〔164例(21.4%)〕,聯合家庭〔58例(7.6%)〕,為單親家庭〔22例(2.9%)〕,重組家庭〔8例(1.0%)〕;其他家庭〔36例(4.7%)〕;調查對象家庭生活周期正處于收縮期(子女獨立階段)居多〔571例(74.3%)〕,其次為形成期(結婚懷孕)〔12例(1.6%)〕,擴張期(孕育子女)〔158例(20.6%)〕,衰退期(退休喪偶)〔27例(3.5%)〕;社區老人的家庭權力結構是分享權威型較多〔353例(46.0%)〕,其次為傳統權威型〔278例(36.2%)〕,情感權威型〔137例47.8%)〕。家庭月收入500元以下〔268例(34.9%)〕,500~1 000元〔160例(20.8%)〕,1 000~3 000元〔138例(18.0%)〕,3 000~5 000元〔127例(16.5%)〕,5 000元〔75例(9.8%)〕。
2.2社區老年人家庭訪視護理開展及需求情況 見表1。社區老年人家庭訪視護理服務項目(35項)需求狀況調查結果顯示,需求最高前5項是:血壓監測、健康咨詢、血糖監測、服藥指導、飲食指導;需求性較低的5項是灌腸、造瘺護理、導尿、膀胱沖洗、膀胱訓練。

表1 社區老年人家庭訪視護理服務項目開展及需求狀況〔n(%),n=768〕
2.3社區老年人家庭狀況對家庭訪視護理需求的影響 社區老年人家庭狀況與社區老年人家庭訪視護理需求存在相關性(P<0.05)。家庭類型中核心家庭的老年人需求總得分〔(141.54±27.18)分〕高于其他家庭類型〔主干家庭(121.72±38.97)分、聯合家庭(134.62±29.50)分、單親家庭(123.55±47.16)分、重組家庭(129.00±21.72)分、其他家庭(106.58±39.09)分〕;家庭生活周期處于收縮期的老年人對家庭訪視護理需求最高〔(136.26±31.29)分〕,形成期(結婚懷孕)為(114.92±30.96)分,擴張期(孕育子女)為(131.46±32.68)分,衰退期(退休喪偶)為(123.74±28.71)分;在家庭權力結構中,情感權威型家庭的社區老年人對家庭訪視護理需求得分最高(139.48±27.7)分,傳統權威型為(137.54±29.97)分,分享權威型為(130.18±36.54)分;家庭月收入小于500元的社區老年人對家庭訪視護理需求總得分較高(148.18±21.49)分,其需求最強烈;500~1 000元/月為(137.67±28.69)分,1 000~3 000元/月為(128.57±32.65)分,3 000~5 000元/月為(113.13±40.50)分;5 000元以上/月為(125.97±38.40)分。
本研究結果顯示社區老年人家庭訪視護理服務項目中,目前開展廣泛的前5項分別是:血壓監測、健康咨詢、血糖監測、靜脈輸液、服藥指導;未開展的項目中所占比例高的4項是:吸氧指導、會陰護理、尿便痰標本采集、輔助排痰。這是由于全科醫學教育家庭訪視護理專業人員的缺乏,社會醫療保險費用的限制,以及家庭訪視服務內容系統不夠健全等一系列問題所致。隨著住院日的縮短,社區衛生服務的改進,越來越多的治療、護理措施(靜脈輸液、服藥指導)延伸到社區,使社區老年人對社區家庭訪視護理急切需求。所以需逐步加強對社區家庭訪視護理服務項目的開展,提高社區家庭訪視工作的質量,增強社區老年人健康教育知識水平和生活質量,保證老年人的健康和幸福。
本研究結果表明老年人對專業護理技術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加,其他3項均是健康教育類護理服務。因為我國慢性病患者比例為69.2%,老年人患慢性病為77.4%〔4〕,王春梅等〔5〕調查780位社區老年人的身體狀況顯示,高血壓居首位(32.8%),其次是冠心病(12.7%),所以社區老年人需要定期血壓、血糖監測。測量血壓、血糖是一項護理技術操作,社區老年人及其家屬多數都不會此項操作。與此同時家庭月收入1 000元以下(55.7%)用來健康投資的比例少(如購買血壓計、血糖試紙),導致社區老年人對血壓、血糖監測的需求量居前3位。隨著我國疾病譜的變化,老年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不了解,使其對健康咨詢和飲食指導的需求十分強烈。建議今后將健康咨詢、飲食指導類健康教育服務作為社區老年人家庭護理服務的重點。因此,社區家庭護理服務應重視血壓、血糖的監測,針對飲食、服藥、疾病知識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滿足社區老年人家庭訪視護理需求,提高社區老年人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觀念。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人們認識到優生優育的好處,致使我國家庭類型趨向于核心家庭。此類家庭人口數少、結構簡單,家庭內只有一個權力和活動中心,家庭成員間容易相處和溝通。這樣的家庭可以減少家庭消費,還可以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家庭成員健康上。但由于這類家庭內人員的減少,家庭撫幼養老功能的削弱,使老年人無人照顧和護理。本研究結果提示重視核心家庭社區老年人的家庭訪視護理,社區護士應深入社區家庭,通過健康教育、咨詢等家庭訪視護理,滿足社區老年人家庭訪視護理需求,促進老人身心健康,減緩疾病的發生、發展。
隨著老年人、喪偶老年人的增加,子女獨立如外出學習、工作使空巢老人增多。家庭生活周期處于收縮期的老年人無人照顧。本研究結果提示針對家庭生活周期處收縮期的社區老年人要建立功能全面、方便社區老年人的社區護理機構,完善社區衛生服務內容,落實初級衛生保健。同時建立更好的社區家庭訪視護理服務體系,提供適合與社區老年人的護理服務項目,使社區老年人獲得經濟、便利的護理服務〔6〕。
本調查顯示,情感權威型家庭的老年人對家庭訪視護理需求最高的原因:①在情感權威型家庭中家庭成員的感情交流好,老年人得到的情感支持多;加之傳統文化以孝為先,子女關注老年人的健康,老年人對子女依賴程度也高,所以此類家庭對健康關注高;②在情感權威型家庭中經濟收入高的成員掌握了更多的資源和話語權,強化了主導權,但老年人在家庭中收入低或無,不能起到這種主導作用,所以老年人的需求不能被滿足。因此針對社區老年人家庭權力結構導致的家庭訪視護理需求狀況存在的問題,可以收集社區老年人家庭支持系統的狀況,結合家庭特點選擇切實的社區老年人家庭訪視護理內容,從而提高社區老年人家庭訪視護理服務質量,達到預防和控制疾病。
由于本地區經濟發展狀況落后,社區老年人家庭收入低(500元以下34.9%)的比例較大。本研究結果顯示低收入家庭的社區老年人對家庭訪視護理需求最高。其原因:①社區服務把孤老等急需幫助的群體作為重點服務對象,是一項公益事業,不以營利為目的,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把社會福利放在首位,在社區能保證基本醫療,降低醫療成本;②在經濟支配能力上,家庭中有突出的強勢和弱勢之分。由于老年人在家庭中工資福利待遇低或無經濟來源而成為弱勢代,社區老年人沒有更多的經濟來源去醫院看?。虎塾捎诩彝ピL視護理沒有形成規模,且開展不廣泛,這使社區老年人就醫的弱勢處境進一步增強。因此作為社區護理人員,走向社區、進入家庭,讓家庭訪視護理工作落到實處顯得尤為重要。建議關注低收入家庭社區老年人對家庭訪視護理需求,發揮護理工作在老年人健康管理中的積極作用,滿足越來越多老年人的全面護理,為完成初級衛生保健目標作貢獻。
綜上,銀川市社區老年人對家庭訪視護理需求較高,尤其是血壓監測、健康咨詢、血糖監測、服藥指導、飲食指導等,而目前家庭訪視護理服務開展不足以滿足銀川市社區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因此,應加快推進社區老年人家庭訪視護理的發展,針對影響社區老年人家庭訪視護理需求的因素,完善社區老年人家庭訪視護理內容,從而滿足社區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促進社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實現健康老齡化。
4 參考文獻
1劉云娥,呂偉波,王志紅.國外家庭護理服務內容的現狀與啟示〔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7):645-6.
2袁天喜.國內老年人社區護理現狀〔J〕.護理與康復,2011;10(1):16-8.
3曾友燕,王志紅,呂偉波,等.上海某社區老年人家庭護理需求的調查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8;25(2):31-3.
4孫 偉,鐘 寧,蔣中陶,等.老年人社區護理需求與發展現狀〔J〕.中華全科醫學,2011;9(11):74-5.
5王春梅,李 軍.社區老年人健康狀況調查分析及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07;13(7):45-6.
6全 鵬,雷松蕙,張大敏.社區護理干預對老年人健康行為的影響〔J〕.護理管理雜志,2007;7(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