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霞 劉麗婷 趙 紅
(吉林大學第二臨床醫院,吉林 長春 130041)
自測健康是個體對其健康狀況的主觀評價和期望,它與個體的生理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有著密切的關系〔1〕。主觀幸福感是個體依據自己設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做的總體評價,老年高血壓患者的主觀幸福感是反映其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2〕。目前國外已有關于冠心病患者血壓變化與主觀幸福感的研究,但關于高血壓患者自測健康與主觀幸福感的研究還很少〔3〕,本文通過調查長春市某社區75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自測健康狀況及主觀幸福感并探討二者的相關性,為改善老年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提供依據。
1.1研究對象 選擇2011年9月10日至10月10日長春市朝陽區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登記在冊的75名老年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60歲,且可以生活自理的老年人;②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ISH高血壓診斷標準:在未使用任何抗高血壓藥物的安靜狀態下,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③意識清楚,自愿參加本研究者。排除標準:①意識障礙或患有嚴重的急慢性疾患;②繼發性高血壓患者。
1.2研究方法
1.2.1一般資料調查表 該表由研究人員編制而成,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學歷、經濟收入及家庭結構等。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共75例,其中男35例(46.7%),女40例(53.3%);年齡64~72歲,平均(67.72±2.06)歲;已婚54例(72.0%),喪偶11例(14.7%),其他10例(13.3%);初中及以下46例(61.3%),高中(含中專)18例(24.0%),大專及以上11例(14.7%);平均月收入<1 500元39例(52.0%),1 500~2 500元22例(29.3%),2 500元以上14例(18.7%);1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獨居(13.3%),23例與配偶同住(30.7%),18例與子女同住(24.0%),24例與配偶子女同住(32.0%)。
1.2.2自測健康評定量表(SRHMS) 采用國內許軍編制,適合我國國情的自測健康評定量表〔1〕。該量表由48個條目、10個維度組成,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健康三個子量表,每個子量表又由3個維度構成,共9個維度,其中1~17題組成自測生理健康子量表,19~33題組成自測心理健康子量表,35~46題組成自測社會健康子量表,18、34、47、48題為總體自測健康狀況,成為第10個維度。SRHMS的評分采用模擬線性方法,每個條目原始分的回答是在一條有兩個極端點的10 cm線上劃上標記,每個條目的理論最高值是10分,最小值為0分,自測健康狀況良好的標準為各維度得分超過維度總分的70%即為良好狀態。
1.2.3紐芬蘭紀念大學幸福感量表(MUNSN) 該量表由AlbertKozma于 1980年編制而成,本研究采用中文修訂版,用來測量老年高血壓患者的主觀幸福感水平〔4〕。MUNSN 由24個條目組成,包括正性情感(PA)、負性情感(NA)、正性體驗(PE)、負性體驗(NE)共4個分量表, PA和 NA分量表各5個條目,PE 和NE分量表各7個條目,計分方法為回答“是”得1分,回答“否”得-1分,PA和 PE合稱正性因子,NA和 NE合稱負性因子,主觀幸福感得分=正性因子-負性因子+24,分值范圍在0~48分之間。主觀幸福感得分≥36分為主觀幸福感處于高水平,得分≤12分為低水平,12~36分之間為主觀幸福感處于中等水平。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對數據進行正態性檢驗、統計描述及相關性分析。
2.1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自測健康狀況 見表1。
2.2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主觀幸福感水平 按照主觀幸福感水平分級標準,75例老年高血壓患者中,55例(73.3%)主觀幸福感處于高水平,20例(26.7%)處于中等水平,無幸福感處于低水平的老年高血壓患者。主觀幸福感得分:正性情感1.80 ±2.73,負性情感-4.07±1.00,正性體驗3.67±2.62,負性體驗-5.53±2.01,總體幸福感39.07±7.46。
2.3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自測健康狀況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性 見表2。

表1 75例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自測健康狀況

表2 老年高血壓患者自測健康狀況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性(r值)
75例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自測生理健康和社會健康較好,心理健康水平相對較低,與奉燕等〔5〕調查結果相近;97.3%老年高血壓患者自測健康得分超過總分的70%,可見該社區的老年高血壓患者自測健康狀況良好,與李華萍等〔6〕的研究結果不一致,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被測對象均為生活自理且意識清醒的老年高血壓患者,故其生理和社會功能較好,自測健康水平較高,但患者又有可能受經濟水平和疾病的困擾等因素影響,造成心理健康水平的偏低和不理想;同時調查表明,在生理健康子量表中,軀體癥狀與器官功能維度健康水平較低(53.3%),心理健康子量表中,患者的認知功能不佳(53.3%),社會健康子量表中,只有68.0%的患者社會資源與社會接觸水平處于良好狀態,社會資源利用度相對較少,造成上述情況的原因可理解為:隨著年齡增加和疾病困擾,老人的身體狀況和各器官功能大不如前,大腦的認知功能也隨之降低,此外,老人退休后,社會活動漸漸減少,生活重心開始向家庭轉移,社會接觸和社會交往相對變少。
本研究主觀幸福感得分和幸福感水平分級比劉立君等〔7〕和張靜平等〔8〕的研究結果高,可能是由于調查地區、樣本量以及老人主觀幸福感受不同等原因造成的。雖然老人存在高血壓,但生活可以自理,再加上其能夠很好地適應退休生活和個人角色的轉換,正性情感和正性體驗較多,因此,主觀幸福感水平較高。本研究說明老年高血壓患者自測健康狀況越好,角色活動和社會適應能力越強,其主觀幸福感水平越高,生活質量也越好。
綜上,對于老年患者自身而言,應增強其適當進行鍛煉的意識,改善軀體癥狀和延緩器官衰老,學會調試不良和負向情緒,促進其心理健康,同時拓寬興趣愛好,豐富業余生活,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加強社會溝通,保持社會健康;對于社區管理者而言,應盡量為老人創造促進健康和提升幸福感的環境,采用討論、展板、講座等多種形式宣傳常見病的相關保健知識,定期免費體檢,逐漸改善老年患者的健康狀況和主觀幸福感水平,從而提高其生活質量。
4 參考文獻
1許 軍.自測健康評定量表.行為醫學量表手冊〔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1;10:25-7.
2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 〔J〕. Psychol Bull, 1984;95(3):542-75.
3Gong Y,Handberg-Eileen M,Tobias G,etal.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lin Cardiol,2009;32(11):627-32.
4汪向東,王希林,馬 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年增刊,86-8.
5奉 燕,薛志強,吳 恒,等.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中華全科醫學,2009;7(3):289-91.
6李華萍,鄭翠紅,曾麗華,等.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自測健康水平與自我管理狀況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9;24(21):75-8.
7劉立君,吳艷平,劉利華.108例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主觀幸福感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雜志,2010;8(1):59-61.
8張靜平,唐 瑩,余小波.高血壓病病人主觀幸福感與情緒狀態的調查〔J〕.護理研究,2005;19(10):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