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富霞
(河南省中醫院肺病科,河南 鄭州 450000)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差,惡化快〔1,2〕。依據COPD診治指南〔2〕對于Ⅳ期COPD穩定期患者在吸入長效β2受體激動劑(LABA)+吸入性糖皮質激素(ICS)+長效抗膽堿能藥物(LAMA)及其他藥物治療基礎上可加用長期家庭氧療(LTOT)。以往COPD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及生活質量的評價多依靠第1秒用力呼氣量(FEV1%)pred,而Celli等〔3〕提出的多因素分級系統(BODE)分級方法綜合了體重指數(BMI)(B)、氣道阻塞程度(O)、呼吸困難分級(D)和運動耐力(E)4種參數,可以較全面評估患者的病情與生活質量。目前國外文獻多是LTOT對患者的影響〔4〕或BODE與COPD患者相關性研究〔5〕等;國內學者的研究多表明在評價療效方面BODE指數優于FEV1%pred〔6〕,但未見報道LTOT對BODE指數的直接影響,本文探討LTOT對老年COPD患者BODE指數的影響。
1.1病例選擇 ①診斷和病情判定標準:參照2007年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COPD學組關于COPD穩定期診斷指南〔2〕。②納入標準:年齡60~85歲,COPD肺功能均在Ⅲ~Ⅳ級,自愿接受以下方法治療。③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心、肝、腎性疾病者及結核、真菌、腫瘤等其他肺部疾病者。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內科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期間就診并長期隨訪患者60例,隨機分為LTOT組與對照組。10例病例因資料不完整或出現急性發作而需采用其他方法治療,剔除本研究,實驗結束后完整資料共50例。LTOT組 25例,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齡(71.0±8.406)歲。對照組25例,男18例,女7例,平均年齡(72.92±5.979)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肺功能等基線資料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吸入噻托溴銨粉吸入劑(正大天晴)18 μg/次,1次/d,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葛蘭素史克)50 μg/吸,1吸/次,2次/d;LTOT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在家庭內應用雙鼻導管吸氧,氧流量1~2 L/min,每天吸氧時間至少15 h,定期隨訪。
1.3觀察指標及方法 兩組總療程均為1年,觀察治療前后BODE指數分值的變化〔5〕,將各因子對應分值相加,總分10分,見表1。肺功能測試評價患者氣道阻塞程度〔7〕;功能性呼吸困難(MMRC)測定,采用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的呼吸困難量表來評價〔8〕:無明顯呼吸困難(劇烈活動除外)為0級;快走或上緩坡時有氣短為1級;由于呼吸困難比同齡人走得慢或者平地上行走時需要停下來呼吸為2級;在平地上步行100 m或數分鐘后需要停下來呼吸為3級;明顯呼吸困難而不能離開房屋或者換衣服時氣短為4級。6 min步行距離(6MWD):操作規程按照美國胸科協會(ATS)《6分鐘步行指南》〔9〕進行測試。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t檢驗。

表1 BODE評分方法
LTOT組及對照組治療后比治療前BMI增加、FEV1%pred改善、MMRC降低、6MWD提高,BODE指數分值降低(P均<0.05)。治療后LTOT組與對照組相比BMI增加、FEV1%pred改善、MMRC降低、BMWD提高,BODE指數分值降低(P均<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ODE分值的比較
COPD病理生理改變不僅累及肺臟,還會引起全身的不良反應。如系統性炎癥、骨骼肌萎縮和體重下降等,這些全身效應進一步限制了患者的活動能力,降低生活質量,使預后更差,BODE能全面反映COPD患者的呼吸和系統性特征;與COPD患者預后關系更密切、更全面,更能反映患者的生活質量。
COPD患者由于長期缺氧,刺激腎臟球旁細胞生成促紅細胞生長因子,促使骨骼生血細胞及幼紅細胞成熟釋放,導致繼發性紅細胞增多和內皮細胞損傷,血黏度增加,血流阻力增大,血流緩慢,從而加重肺循環阻力,加重呼吸困難,漸發生肺源性心臟病,而LTOT可提高動脈血氧分壓,減輕骨骼肌疲勞,延遲呼吸肌疲勞發生,防止多臟器功能不全,使呼吸困難狀況減輕,活動范圍增加,運動耐力增強,生活質量提高〔10〕。
4 參考文獻
1鐘南山,王 辰.呼吸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4.
2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 〔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7-16.
3Celli BR,Cote CG,Marin JM,etal.The body-mass index,airflow obstruction, dyspnea,and exercise capacity index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N Engl J Med,2004;350:1005-12.
4Gustafson T,L?fdahl K,Str?m K.A model of quality assessment in patients on long-term oxygen therapy〔J〕.Resp Med,2009;103:209-15.
5Cutaia M,Brehm R,Cohen M.The relationship of the BODE index to oxygen saturation during daily activiti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Lung,2011;189:269-77.
6陳貝貝,謝俊剛.FEV1%預計值與BODE指數在COPD臨床評價中的價值〔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12;41(2):230-3.
7中華醫學會.臨床技術操作規范·呼吸病學分冊〔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8:33-8.
8彭 敏,蔡柏薔.美國胸科協會和歐洲呼吸協會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的修訂〔J〕.中華內科雜志,2005;44(5):394-7.
9ATS Committee on Proficiency Standards for Clinical Pulmonary Function Laboratories.ATS statement:guidelines for the six-minute walk test〔J〕.Am J Resp Crit Care Med,2002;16(6):111-7.
10van Noord JA,Aumann JL,Janssens E,etal.Effects of tiotropium with and without formoterol on airflow obstruction and resting hyperinflam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PD〔J〕.Chest,2006;129(3):5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