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宛哲 舒禮良 王建生 趙瑛瑛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腎病內科,河南 鄭州 450000)
通常,慢性腎衰竭患者合并輕度高尿酸血癥(CFCH),有部分學者曾認為該并發癥標志著腎功能產生損傷,但對于是否可作為發生腎臟損傷的危險因素則有較大爭議〔1〕。加之大部分輕度高尿酸血癥患者并無顯著癥狀,因此,醫師對CFCH血尿酸(UA)水平420~600 μmol/L者均以保守態度實施治療。本文以別嘌醇對CFCH實施治療,分析其療效以及對UA、血肌酐(Cr)以及尿素氮(BUN)等水平的影響。
1.1臨床資料 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確診為CFCH的老年患者70例。均滿足如下標準〔3〕:①全部病患均為輕、中度慢性腎衰竭,且原發病因基本明確。Cr133~442 μmol/L,且近3個月內病情平穩。②輕度UA升高,男420~600 μmol/L,女360~600 μmol/L。③病患未經別嘌醇以及其他治療高UA癥狀的藥物治療。④依從性較強,可定期復診并配合觀察,且知情同意。排除患有原發型或繼發型高UA血癥。以數字法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中男19例,女16例,年齡61~75〔平均(68.7±9.2)〕歲;原發病:8例慢性腎小球腎炎,14例糖尿病腎病,10例高血壓性腎損害,1例多囊腎,2例藥物性腎損害。對照組男18例,女17例,年齡62~76〔平均(69.2±7.8)〕歲;原發病:9例慢性腎小球腎炎,13例糖尿病腎病,9例高血壓性腎損害,2例多囊腎,2例藥物性腎損害。兩組性別、年齡以及原發病等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實施低鹽以及低蛋白飲食,并予以臨床傳統藥物治療慢性腎衰竭。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給予別嘌醇,100~300 mg/d,自小劑量開始不斷增加,待血UA下降到300~360 μmol/L時可逐漸減量。觀察期限為12個月。對比兩組病患血生化指標和血壓水平以及治療前后UA、Cr及BUN水平。
1.3測定方法 采用日立7600-02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UA、Cr、BUN水平,于晨間取空腹時靜脈血3 ml,并及時分離出血清。其中UA以酶法進行檢測,試劑產于美康公司。Cr以酵素法進行檢測,試劑產于和光試劑有限公司。BUN以脲酶法進行檢測,試劑產于日本三廣藥業公司。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軟件行t檢驗。
2.1兩組治療前后血生化指標以及血壓情況對比 觀察組與對照組血紅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及糖化血紅蛋白(GHbAlc)、血脂和血壓水平。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兩組治療前后UA、Cr以及BUN水平對比 觀察組治療后UA水平為(329.87±38.17)μmol/L,Cr水平為(303.18±139.68)μmol/L,BUN水平為(18.41±3.51)mmol/L,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治療后的(513.57±65.75)μmol/L,(401.01±182.70)μmol/L,(23.17±6.13)mmol/L。其中觀察組治療后UA水平亦顯著低于治療前的(511.49±60.32 )μmol/L;Cr水平和BUN水平均顯著高于治療前的(217.73±83.61)μmol/L,(14.06±4.07)mmol/L。對照組治療后UA水平顯著低于治療前的(531.48±57.14)μmol/L,Cr水平和BUN水平均顯著高于治療前的(227.85±87.33)μmol/L,(15.27±5.05)mmol/L(均P<0.05)。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生化指標以及血壓情況對比
有學者認為高UA血癥和腎臟疾病有密切聯系〔2〕。例如,有一項對于社區中13 338例腎功能正常者的調查發現,伴隨UA水平提升,腎衰竭發生率亦明顯上升〔3〕。Chen等〔4〕研究證實,血UA水平和腎功能有著密切聯系,若高UA血癥病患UA>360 mol/L,則其具有較高的慢性腎衰竭發生率。同時,Bandukwala等〔5〕已在研究中觀察發現,移植腎內UA水平和腎小球濾過率(eGFR)呈負相關。
本文結果表明別嘌醇治療對病患部分血生化指標以及血壓情況影響不大,符合臨床有關報道中CFCH病患服用別嘌醇并不會影響病患機體血脂和血壓水平這一結果〔6〕。本研究中還發現,以別嘌醇治療后UA、Cr、BUN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治療后水平,與Borges等〔7〕報道一致。表明別嘌醇治療CFCH可發揮降低UA水平以及控制慢性腎衰竭進展的作用。這可能是因為慢性腎衰竭主要是因UA排泄量降低而引發高UA血癥,且病患UA往往為輕度升高,較少發生臨床癥狀。以往有學者認為高UA可經UA鹽結晶等途徑導致腎臟損傷,但近年來通過對細胞和分子生物學等方面的研究,發現高UA血癥有腎臟損傷的病患主要經非尿酸鹽的結晶沉積類機制而引發。而高UA血癥能夠激活病患腎中局部腎素和血管緊張素類系統,以及環氧化酶-2類系統,從而促使細胞因子以及炎癥因子增加分泌,使腎臟有關內皮細胞產生功能性障礙;還可促使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最終形成局部性炎癥反應。別嘌醇可對此類過程產生抑制作用,緩解腎損傷的程度。其主要通過對黃嘌呤型氧化酶形成抑制而降低UA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適當造成Cr和BUN水平微上升,但仍低于其他方案治療水平,與此同時并不會增加腎臟負擔。
4 參考文獻
1趙琳琳,解汝娟,隋滿姝,等.住院患者慢性腎衰竭的臨床特征分析〔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1;5(24):7370-3.
2謝志軍,溫成平,鮑海軍,等.祛濁通痹方對高尿酸模型大鼠血尿酸及黃嘌呤氧化酶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1;26(6):1398-400.
3莫 莉,段英杰.海昆腎喜聯合腎衰Ⅰ號灌腸治療早中期慢性腎衰的療效觀察〔J〕.遼寧醫學院學報,2013;34(2):66-7.
4Chen YC,Su CT,Wang ST,etal.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erum uric acid and impaired renal function〔J〕.Chang Gung Med J,2009;32(1):66-71.
5Bandukwala F,Huang M,Prasad G V.Role of uric acid in postrenal transplantation hypertension〔J〕.Transplant Proc,2009;41(5):1634-6.
6楊 軍,郭明好,劉 云,等.老年慢性腎衰竭患者病情惡化的危險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3;33(12):2917-8.
7Borges RL,Hirota AH,Quinto BM,etal.Uric acid as a marker for renal dysfunction in hypertensive women on diuretic and nondiuretic therapy〔J〕.J Clin Hypertens(Greenwich),2009;11(5):2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