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曦 孫海斌
(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消化內科, 河南 鄭州 450052)
組織蛋白酶(Cath)-D作為一種特異性的水解酶,與腫瘤的侵襲相關,也與腫瘤的脈管轉移密切相關〔1〕。跨膜蛋白16a(TMEM 16a)作為新發現的氯離子通道蛋白在惡性腫瘤中可以異常表達〔2〕。乳腺腫瘤激酶(BRK)是在轉移性乳腺癌中發現的一種細胞內酪氨酸激酶,包含SH2、SH3和酪氨酸激酶催化結構域,近年來研究顯示BRK在多種惡性腫瘤中高表達〔3〕。本實驗應用免疫組化方法檢測結腸癌中Cath-D、Tmem 16a和BRK的表達,探討三者的關系及其在結腸癌進展中的意義。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4月行結腸癌根治手術的患者97例作為觀察組,男50例,女47例,年齡58~76,(平均64.6)歲。納入標本均由病理主治醫師再次確定,其分型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關于結腸癌的判斷標準。同時選擇50例距離腫瘤邊緣>5 cm的正常結腸黏膜組織作為對照組,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齡58~75,(平均64.0)歲。兩組一般臨床資料無明顯差別,具有可比性。
1.2Cath-D、Tmem 16a和BRK蛋白檢測 Cath-D、Tmem 16a和BRK蛋白均購自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技術公司。Cath-D、Tmem 16a和BRK的檢測應用免疫組化二步法,應用DAB染色,均由同一技師完成,嚴格質量控制,減少誤差。
1.3結果判定標準 結果均由病理主治醫師判讀,均采用盲法。Cath-D、Tmem 16a和BRK染色的陽性部位定位在細胞質中,以細胞質中出現棕黃色顆粒為陽性反應細胞,以陽性率≥25%為陽性,以陽性率<25%為陰性。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AS6.12軟件進行χ2檢驗和線性相關分析。
2.1兩組Cath-D、Tmem 16a和BRK表達陽性率的比較 Cath-D、Tmem 16a和BRK在觀察組中的陽性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00 1),見表1。
2.2觀察組中Cath-D、Tmem 16a和BRK在不同臨床病理特征中表達的比較 觀察組中Cath-D、Tmem 16a和BRK的表達與腫瘤的浸潤深度、淋巴結轉移、脈管浸犯、臨床分期和Ki67增殖指數有關(P<0.05)。見表2。

表1 兩組Cath-D、Tmem 16a和BRK表達陽性率的比較〔n(%)〕

表2 觀察組中Cath-D、Tmem 16a和BRK在不同臨床病理特征中陽性表達的比較〔n(%)〕
2.3觀察組中Cath-D、Tmem 16a和BRK表達的相關性分析 觀察組中Cath-D和Tmem 16a(r=0.46,P=0.018 7)、Cath-D和BRK(r=0.44,P=0.016 9)、Tmem 16a和BRK(r=0.48,P=0.016 5)正相關。
結腸癌的發生和進展時多種基因和蛋白出現變化。Cath-D是癌細胞合成的水解酶之一,是分子量為34 kD的糖蛋白,具有肽鏈內切酶的活性,在腫瘤進展中Cath-D常常表達升高,并具有刺激細胞的生長、溶解基底膜及促進間質反應的作用〔4〕。Tmem 16a作為氯離子通道是一大類廣泛存在于各種細胞膜和細胞器上的離子通道,在細胞興奮性調節、跨上皮物質轉運、細胞容積調節和細胞器酸化過程中發揮作用。近年學者們相繼發現Tmem 16a在食管癌、胃腺癌中表達上調,并對腫瘤進展起重要的促進作用〔5,6〕。BRK最初是在有關調節小腸上皮細胞分化的研究中發現,在結構上與Src家族酪氨酸激酶相似,但是缺少Src激酶定位于細胞膜所必需的N端-肉豆酸?;稽c。也有觀點認為BRK可以引起磷酸化,對下游信號對接位點的暴露更加突出,此時當有效信號刺激后,可以有效地調解細胞因子、生長因子和連接蛋白,調節生長因子的生物利用度,誘導細胞遷移,使腫瘤細胞具有侵襲性〔7〕。
本實驗提示Cath-D、Tmem 16a和BRK參與腫瘤的進展,3種蛋白對于腫瘤生長及轉移可能有促進作用。Cath-D、Tmem 16a和BRK的作用途徑是“增殖”誘導途徑,使腫瘤細胞增殖旺盛,進展加速。本實驗提示三種蛋白具有協同作用。有研究認為Tmem 16a和BRK可以直接刺激內皮細胞遷移,并通過信號轉導和轉錄激活因子信號途徑促進內皮生長因子的高表達〔8〕,而Cath-D也具有促進內皮生長因子的作用,因此三者可能是通過生長因子途徑聯系在一起的,但是其具體機制并不清楚,需要更多基礎實驗證實。
4 參考文獻
1吳旭輝, 吳功志, 彭叢兄, 等. 食管鱗狀細胞癌中基質金屬蛋白酶-14和組織蛋白酶D的表達及對預后判斷價值的研究〔J〕. 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 2012; 17(12): 1388-90.
2柏文霞, 施瑞華, 王建寧, 等. TMEM16A在食管鱗癌中的表達及意義〔J〕.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 2009; 17(15): 1513-6.
3Harvey AJ, Pennington CJ, Porter S,etal. Brk protects breast cancer cells from autophagic cell death induced by loss of anchorage〔J〕. Am J Pathol, 2009; 175(3): 1226-34.
4何 楊, 彭玉珍, 郭祖峰, 等. KISS-1、Cath-D及VEGF在乳腺癌組織中的表達及相關性〔J〕. 皖南醫學院學報, 2009; 28(6): 402-3.
5楊 軍, 劉 妮, 康安靜, 等. TMEM16A在結腸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意義〔J〕.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 2012; 20(35): 3464-9.
6楊 軍, 劉 妮, 康安靜, 等. TMEM16A在胃腺癌中的表達及其意義〔J〕. 南方醫科大學學報, 2012; 32(6): 794-6.
7于涓瀚, 張 勇, 劉 洋, 等. BRK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表達及與Ki67表達的關系〔J〕. 解剖科學進展, 2013; 19(1): 9-12.
8Davis AJ, Forrest AS, Jepps TA,etal. Expression profile and protein translation of TMEM16A in murine smooth muscle〔J〕. Am J Physiol Cell Physiol, 2010; 299(5): 94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