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 牧
(北京積水潭醫院骨科,北京 100035)
中老年人股骨頸骨折是指由骨量減少、全身骨質疏松和髖周圍肌群蛻變或遭受重創而引起的股骨頸斷裂,是臨床常見骨折類型之一〔1〕。目前臨床上以手術治療為主要方法,術式主要分為全髖關節置換術(THR)和骨折內固定術(IF)〔2〕。這兩種手術方法治療中老年人股骨頸骨折具有各自的利弊,但哪種術式治療中老年人股骨頸骨折療效更好,目前仍有爭議〔3,4〕。為探究更好的手術方法,本文就我院收治的符合入選標準的中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分別采取THR和IF治療,對其臨床療效進行統計學分析。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符合入選標準的62例中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n=32)和對照組(n=30),分別行THR和IF治療。觀察組男15例,女17例;年齡55~79〔平均(65.5±7.3)〕歲;根據骨折Garden分型:Ⅲ型12例,Ⅳ型20例;依據患者骨折部位:基底型骨折6例,頸型骨折10例,頭下型骨折16例;入院時有并發癥的患者20例,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15例,高血壓10例;受傷距手術時間段1~5 d,平均2.2 d。對照組男13例,女17例;年齡55~81〔平均(64.2±7.7)〕歲;依據骨折Garden分型:Ⅲ型9例,Ⅳ型21例;依據患者骨折部位:基底型骨折5例,頸型骨折9例,頭下型骨折16例;入院時有并發癥的患者18例,其中合并有糖尿病患者13例,高血壓9例;受傷距手術時間段1~4 d,平均1.9 d。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骨折類型和并發癥等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觀察組患者采取側臥位,以髖后側Gibson入路行置換手術全髖關節置換術,骨水泥型13例,非骨水泥型19例;對照組采用IF治療,患者平臥于骨科牽引床,在C型臂監測下行閉合解剖復位,用3枚AO加壓螺絲釘加壓固定。兩組患者的功能鍛煉和手術后處理方式均統一要求,兩者相比較無明顯差異。
1.3監測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在術中失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及髖關節功能評分等各項指標。患者髖關節功能的評定按照Harris標準進行評分〔5〕:總分100分,90~100分為優;80~89分為良,70~79分為可,<70分為差。

2.1兩組患者在術中和術后相關指標的比較 兩組患者術中失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術后下床活動時間等各項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在術中和術后相關指標的比較分析
2.2兩組患者術后髖關節功能評分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優良率(84.38%)高于對照組的優良率(63.33%)(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髖關節功能評分的比較分析〔n(%)〕
臨床上中老年人骨折的發生率居高不下,特別是股骨頸骨折,是導致中老年人股骨頭壞死率及骨折不愈合的主要原因,其發生率高達30%〔6〕。由于中老年本身身體機能減退較嚴重,經常伴有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等,如果治療不及時,很容易導致呼吸、泌尿系統感染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7〕。因此,選擇科學合理的術式,可以盡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預后生活質量。
在臨床上主要采用THR和IF治療中老年人股骨頸骨折,而IF通過擠壓骨折斷端,可以增強骨折端的穩定性,但患者早期的功能鍛煉可能會導致股骨頭塌陷甚至壞死,客觀上增加了中老年患者死亡的風險〔8〕,有一定的應用局限性。IF:股骨頸AO空心加壓螺釘內固定術被認為有靜力性及動力性兩種力的加壓作用,并且該釘具有張力帶的作用,固定效果更佳〔9〕,治療費用相對較低,同時患者手術時間較短,早期復位利于股骨頭骨折愈合。有些學者〔9〕認為此種術式是治療中老年人股骨頸骨折的首選術式。但大多數中老年患者有骨質疏松,內固定的穩定可靠性要充分考慮,其本身的缺點有:對于不穩定的股骨頸骨折,單純地內固定術后,患者臥床時間較長。且不能早期負重和早期關節鍛煉。THR可以徹底解決中老年患者股骨頸骨折骨不愈合和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等主要問題,可以盡量避免壓力性潰瘍、呼吸系統感染和泌尿系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目前,隨著醫學人工關節材料、工藝和醫療技術的發展和成熟,采取THR治療中老年人股骨頸骨折日趨成為首選的手術方法。
綜上,中老年人股骨頸骨折術式的選擇,應根據患者的性別、年齡、骨折分型及全身并發癥等綜合情況進行全面科學的評估,以選擇科學合適的術式。對于中老年股骨頸骨折的手術指證要求比較嚴格,目前能夠接受的THR的指征是:患者年齡>65歲,髖臼側病變較嚴重,有較強的活動要求,主要是考慮到延遲髖關節翻修術的時間,全髖置換后的翻修手術難度高,并發癥多,宜盡量通過延遲初次手術時間避免。對于身體狀況整體較好、傷前能夠保持自主負重活動的患者,可以考慮THR,其手術操作相對簡單,效果明顯,且可降低股骨頭壞死及長期臥床所致多種并發癥的發生率,有利于早期負重和早期鍛煉,改善生活質量,有一定的臨床推廣意義。
4 參考文獻
1李 浩,鄒鴻呈,楊淮河,等.股方肌骨瓣治療陳舊性青壯年股骨頸骨折〔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0;19(3):168-70.
2Bhandari M,Devereaux PJ,TornettaP 3rd,etal.Operative management of displaced femoral neck fractures in elderly patients.An in ternational survey〔J〕.J Bone J Surg Am,2005;87(9):2122-30.
3徐 林,阮世強,柏小金.內固定治療股骨頸骨折失敗原因分析〔J〕.重慶醫學,2011;40(12):1223-4.
4王 健,孫長根,胡 勇,等.全髖關節置換術與骨折內固定術治療中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06;8(4):383-4.
5劉 慶,唐浩然,胡 敏,等.不同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移位型股骨頸骨折的臨床觀察〔J〕.皖南醫學院學報,2009;28(5):371-2.
6高宏偉,王寶生,趙養學,等.老年股骨頸骨折全髖及半髖關節置換對比研究〔J〕.陜西醫學雜志,2011;40(11):1540-1.
7陳紅兵,鄭雨龍,王為民.中空雙頭加壓螺紋釘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1;20(4):442.
8田 園.內固定與假體置換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157例〔J〕.中國實用醫刊,2011;38(14):82-3.
9Dhillon KS,Askander A,Doraismay S.Postoperative deep-vein thrombosis in Asian patienes is not a rarity:a prospective study of 88 patients with no prophylaxis〔J〕.J Bone Joint Surg(Br),1996;78(3):4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