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川 梅 宏 韓連奎 李震宇 劉 波 劉 迪
(貴州省人民醫院胸外科,貴州 貴陽 550002)
肺癌是常見惡性腫瘤,具有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嚴重威脅生命健康。肺癌常見轉移途徑是通過縱隔淋巴結(MLN)轉移,易造成病患術后復發,導致死亡〔1〕。據報道〔2〕,通過分析影響MLN轉移的危險因素,可有助于手術方式的選擇,并對病患術后治療方案的制定起重要作用。本文通過分析臨床分期早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MLN轉移的危險因素,以期為臨床診治提供依據。
1.1臨床資料 從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于我院篩選出182例術前擬診為早期周圍型NSCLC〔3〕的患者,術前胸部增強CT均未見明顯縱隔淋巴結腫大,術后病理診斷證實為NSCLC。將已發生MLN轉移(N2期)的82例患者記為觀察組,其中男45例,女37例。年齡62~75〔平均(67.45±5.19)〕歲。腫瘤位置為右肺上葉23例,中葉11例,下葉9例,左肺上葉21例,下葉18例。未發生MLN轉移(N0期)的10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齡63~70〔平均(67.57±5.20)〕歲。腫瘤位置為右肺上葉25例,中葉15例,下葉13例,左肺上葉25例,下葉22例。
1.2觀察指標 癥狀包含咳嗽;胸痛;咯血;消瘦。腫瘤情況包含:既往腫瘤史;腫瘤家族史;結節大小。局部病灶影像學情況包含:鈣化;毛刺;分葉;胸膜皺縮;邊界清楚;血管集束征;空泡征;密度均勻。
1.3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歸性分析。
2.1兩組患者的單因素分析情況 觀察組男性、消瘦、既往腫瘤史、結節大小2~3 cm、毛刺、分葉、胸膜皺縮、邊界清楚、空泡征、密度均勻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1。
2.2多因素Logistic回歸入選變量的結果分析 整理所得數據后發現,結節大小為2~3 cm時發生MLN轉移為<2 cm時的3.678倍;密度不均者是均勻者的5.857倍;胸膜皺縮者是非皺縮者的3.254倍;邊界不清者是邊界清楚者的8.257倍;有空泡征者是無空泡征者的7.122倍;消瘦者是無消瘦者的28.261倍。Logistic回歸性分析顯示,共有7個因素為N2期發生MLN轉移的獨立危險因素,主要是消瘦和既往腫瘤史以及結節大小2~3 cm、密度均勻、胸膜皺縮、邊界清楚、空泡征等(均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的單因素分析情況對比〔n(%)〕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入選變量的結果分析
在臨床上,以往均把肺癌MLN轉移視為開胸手術反指征〔4〕。然而近年來,有學者發現即使為同側的MLN呈陽性者,在手術后3~5年的生存率依然較高〔5〕。亦有越來越多的學者逐漸主張為僅局限在N2期的患者實施手術治療。由于肺癌MLN轉移會使MLN增大,從而壓迫或者破壞縱隔中各部位組織,產生各種臨床癥狀〔6〕。例如,可能出現的上腔靜脈性綜合征即為較為典型的臨床現象〔7〕。筆者認為,在治療術前診斷為早期的周圍型NSCLC時,找準患者可能會產生MLN轉移的各類危險因素,可對臨床治療發揮巨大的導向作用。
本文通過研究分析早期NSCLC患者MLN轉移的危險因素,結果發現,男性、消瘦、既往腫瘤史、結節大小為2~3 cm、毛刺、分葉、胸膜皺縮、邊界清楚、空泡征、密度均勻等因素均為導致N2期的MLN轉移的因素。而進一步根據Logistic回歸性分析后發現,消瘦和既往腫瘤史、結節大小、密度均勻、胸膜皺縮、邊界清楚以及空泡征等7個因素為N2期的MLN轉移的獨立危險因素。結果與李紅、李俠等〔8,9〕報道一致。本研究進一步證實了上述五類觀察指標均為發生MLN轉移的重要臨床指征。究其原因,主要可能是若腫瘤體積已增大,且形成了胸膜皺縮,則通常提示處于局部進展期,更易發生MLN轉移,而毛刺及密度不均等情況均可能因腫瘤生長的速度變快,四周合并癌性的淋巴管炎,因此是發生MLN轉移的高危因素〔10〕。這也與 Li,Yoshizawa等〔11,12〕的報道結果相一致。此外,在消瘦及既往腫瘤史等方面,發生MLN轉移者分別是無消瘦及無既往腫瘤史者的28.261倍及5.479倍。Ito,Ma等〔13,14〕報道此兩種因素可不劃歸為危險因素中,原因是機體情況不一,說服力欠佳。但筆者認為,若患者確為消瘦以及含既往腫瘤史者,則可能會提示其機體免疫力已發生下降,而本研究數據亦證實其結果有統計學意義,因此仍將其歸為MLN轉移的高危因素〔15,16〕。
綜上,對于術前早期周圍型NSCLC發生MLN轉移的主要危險因素是結節大小>2 cm、病灶密度不均、胸膜皺縮、邊界不清、空泡征以及消瘦和既往腫瘤史等,檢測以上指標對早期周圍型NSCLC發生MLN轉移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值得臨床密切關注。
4 參考文獻
1劉敬偉,李 簡,林 剛,等.ⅢA-N2期非小細胞肺癌外科治療的預后分析〔J〕.中華腫瘤雜志,2013;35(1):50-3.
2魏 立,趙 松,陳明耀,等.直徑在2 cm以下非小細胞肺癌淋巴結清掃的臨床分析〔J〕.中華醫學雜志,2013;93(31):2502-4.
3嚴四軍,曹 祥,徐志飛,等.肺周圍型小結節的外科診治分析(附122例報告)〔J〕.解放軍醫學雜志,2013;38(4):316-9.
4馬 可,王 祥,謝天鵬,等.電視縱隔鏡在可切除非小細胞肺癌術前系統性縱隔淋巴結切除中的應用〔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13;29(6):377-9.
5王 烽,田 鋒,佟玉筠,等.PET-CT在周圍型非小細胞肺癌N分期及淋巴結清掃中的價值〔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3;7(2):609-12.
6馮 雯,傅小龍.ⅢA(N2)期非小細胞肺癌完全切除術后影響預后和局部復發的因素〔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13;22(1):60-3.
7周 福,金 海.非小細胞肺癌縱隔淋巴結臨床檢測技術研究的現狀〔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3;20(10):797-800.
8李 紅,王曉明,徐微娜,等.肺癌術前18F-FDG PET/CT對縱隔淋巴結外科分期的臨床價值〔J〕.中華核醫學與分子影像雜志,2012;32(3):180-2.
9李 俠,王 玲,高錫剛,等.非小細胞肺癌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及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蛋白的表達〔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5):594-6.
10程呂歡,馬 鏞,鄭任珊,等.全胸腔鏡肺葉切除手術治療復雜原發性肺癌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9):4902-4.
11Li S,Zheng Q,Ma Y,etal.Implications of false negative and false positive diagnosis in lymph node staging of NSCLC by means of (18)F-FDG PET/CTD〔J〕.PLoS One,2013;8(10):78552.
12Yoshizawa K,Sasaki Y,Abe Y,etal.Chylothorax in a patient with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and mediastin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causing thoracic duct obstruction〔J〕.Nihon Shokakibyo Gakkai Zasshi,2013;110(11):1943-9.
13Ito M,Yamashita Y,Tsutani Y,etal.Classifications of N2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based on the number and rate of metastatic mediastinal lymph nodes〔J〕.Clin Lung Cancer,2013;14(6):651-7.
14Ma W,Zhang ZJ,Li Y,etal.Comparison of lobe-specific mediastinal lymphadenectomy versus systematic mediastinal lymphadenectomy for clinical stage T1a N0M0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J Cancer Res Ther,2013;9(2):S101-5.
15Hytych V,Taskova A,Horazdovsky P,etal.Importance of systemic mediastinal lymphadenectomy in exact staging of bronchogenic carcinoma〔J〕.Bratisl Lek Listy,2013;114(10):569-72.
16Kamiyoshihara M,Igai H,Ibe T,etal.Right superior mediastin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in thoracoscopic surgery using a bipolar sealing device〔J〕.Innovations (Phila),2013;8(4):2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