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擁軍
什么是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軟骨的變性、破壞及骨質增生為特征的慢性退變性關節病,主要累及下肢負重關節,如膝關節、髖關節,也可累及遠端指間關節、脊柱關節。本病常于中年后起病,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女性多于男性。本病的發生與肥胖、衰老、關節過度使用、代謝障礙、創傷、遺傳等因素相關。
本病起病緩慢,早期癥狀不明顯,常表現為上下樓梯痛,剛起立時腿腳活動不靈活;或表現為晨起關節僵硬,一般持續時間不長,活動后可緩解;或表現為活動時關節有響聲。隨著病情進一步發展,可表現為關節膨大畸形,活動受限,甚至不能步行。
骨關節炎三宗罪
疼痛骨關節炎起初疼痛不明顯,僅表現為上下樓梯痛或下蹲時膝關節痛,也可為髖、踝、跖趾關節痛,此時往往不能引起重視,就醫者甚少。等到走平路也有下肢關節痛,甚至一活動就有關節痛時,患者才就診。但常已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療效大打折扣。
活動受限,影響生活骨關節炎常見的一個癥狀是粘著感,指關節靜止一段時間后,再開始活動時感到僵硬,想動動不了,像被粘住一般,輕微活動活動關節后即可緩解。該類病人起立時需扶住周圍物體,以防摔跤,給生活帶來很大不便,出門活動也隨之減少。骨關節炎常累及負重關節、活動多的關節,當累及肩關節、手關節時,穿衣、提東西這些日常基本活動都會受影響,生活質量明顯下降。
致殘骨關節炎后期可出現骨性膨大,關節間隙狹窄,關節力學失衡,活動時關節疼痛難忍,從而喪失自理能力,臥床不起。
飲食起居話預防
控制體重肥胖是骨關節炎發病的重要原因,體重過重直接增加關節負荷,加速關節磨損,常言道“不堪重負”。積極控制體重,避免進食夜宵,可有效緩解骨關節炎癥狀。
避免負荷過重久站、提重物、舉重均增加關節負荷,加速關節磨損,應當避免。對從事關節負荷較大的職業性勞動者,如搬運工、營業員、雜技演員、舉重運動員、舞蹈演員,可考慮更換工種。
適當運動適當運動可緩解骨關節炎癥狀,推薦平地散步、騎自行車、游泳,避免登山、爬樓梯。運動前需適當熱身。有些活動在實際生活中無法避免,如上下樓、下蹲,可采取相應對策,如上下樓時,應緩慢移步,同時扶住樓梯扶手;下蹲時也應扶物借力;洗衣服需坐小凳子,避免長時間蹲著。
使用輔助工具骨關節炎患者可使用拐杖、坐便器減輕下肢負擔,能有效緩解關節疼痛。對于關節力線失衡者,可使用軟式關節矯形器,穩定關節,矯正力線,方便行動。
避寒保暖天氣寒冷,關節受涼,血管收縮,血液循環差,會加重關節疼痛。避寒保暖,佩戴護膝,適當曬太陽,可延緩關節衰老。
合理飲食飲食均衡,可更好促進鈣磷代謝。牛奶、雞蛋、海帶、木耳、豆制品、豬蹄等富含鈣、蛋白質、膠原蛋白食物,可因個人喜好,適量食用。
穿有彈性的軟底鞋能減輕沖擊力,減緩關節磨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