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祖貽
很多經手術切除了膽囊的膽囊炎、膽結石病人,康復后就認為飲食不必像以前一樣忌口了,于是大開食戒。這是很危險的。大家知道,膽囊的功能就是濃縮、貯存膽汁,膽管輸送膽汁,膽汁促進脂肪、脂溶性維生素的消化和吸收。膽囊切除后,膽道系統的生理功能受到了破壞,消化和吸收功能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一段時間內會產生消化功能的紊亂,從而出現脂肪泄瀉、維生素吸收障礙等。
膽石癥引起膽囊炎疼痛難忍,常在夜間發作。人們研究發現,膽石癥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體內脂質代謝的紊亂,與飲食有密切關系;手術切除了膽囊,并沒有改變產生脂質代謝紊亂的原因,仍然可能引起一系列的疾病,如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臟病、高血脂等,所以仍不可掉以輕心,飲食隨心所欲。沒有了膽囊,更應注意節制飲食,注意飲食結構的合理搭配,改變過去的一些不良飲食習慣,這樣才有利于無膽囊情況下的健康生活。
1.不抽煙、不喝酒,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胡椒、大蒜、香料。食物宜清淡,選擇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類等,多吃新鮮疏菜、水果;葷食則選擇如豆制品、瘦肉、水產品;還可以多吃高纖維、富含維生素的食品,以促進膽汁排泄,增加營養物質的吸收。
2.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按時進餐,既不要暴飲暴食,也不要過度饑餓;少吃多餐,一般一天五餐左右為宜。這樣堅持,就不會因為手術后生理功能的改變,出現腹脹、腹痛、腹瀉等消化系統的癥狀。
3.注意飲食的合理搭配,做到營養均衡,主素少葷,盡量減少食物中脂肪和膽固醇的含量,少吃肥肉、各種動物內臟、雞蛋、奶油制品、油炸食品。如果過量攝入脂肪類食物,因為沒有了膽囊儲存膽汁,缺乏足夠的濃縮膽汁來幫助消化脂肪類食物,就會引起消化功能紊亂,出現脂性腹瀉,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最后導致消化不良。還要少吃高熱量食品,糖類、巧克力等食物被人體吸收后,容易轉變成脂肪,引起高血脂癥。
4.注意烹調方法,避免油煎、油炸、燒烤、烘熏、涼拌,最好是用清蒸、煨湯、燉煲等方法,這樣易于消化吸收。
總之,保持良好心態,加強身體鍛煉,飲食低脂肪、低熱量、高蛋白、多維生素,保持良好的進食規律和衛生習慣,是膽囊切除后的清規戒律。
有些切除膽囊的病人,在術后約一年內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瀉,大多都是一些未消化的食物殘渣,一天三四次,甚至更多。這屬于正常現象,因為膽汁沒有膽囊的儲存,會不間斷的流向腸道,促使腸道蠕動功能過強。不過,膽總管的代償功能發揮作用后,這種現象就會逐漸改善和消失,不必驚慌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