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麗
摘?要:如今,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小學數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要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勇于開拓和創新,制定出符合時代發展和學生需求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從根本上提高學習效率和興趣。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
一、創設認知沖突,激發智慧火花
趣味化的教學能夠極大地激起我們學生學習知識的欲望,但是我們的數學課程是一門知識性的課程,不可能將我們所有的數學定理或者公式都通過兒歌或者動畫表現出來。因此,這就需要我們的教師通過創新教學方法,創設認知,來提高我們學生的智慧。比如我們在教學“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時,在導入階段我有意識地設置含有新舊知識矛盾的算式讓學生計算:156÷13和156÷1.3,第一題學生能順利解答,第二題就卡住了。這時學生想: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怎么算?能不能把除數轉化成整數?根據什么性質把它轉化呢等等。這一系列的認知沖突引發學生一系列的學習問題,使教學過程圍繞這些問題展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能提出自己的解題方法,同時又分享別人的解題方法,共同討論不同方法的優缺點。這對于發展學生的解題思路,培養創造性思維十分有利,從而激發了學生智慧的火花。
二、引導動手操作,享受學習樂趣
我們的小學生年齡都比較小,比較好動。因此,我們的教師可以根據這一特性來引導我們的學生進行動手操作,讓他們自己真正地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同時,我們的學生只有通過自己親手做一做,才能把外顯的動作過程與內隱的思維活動緊密聯系起來,把朦朧的想法轉化為實在的行動,在親身體驗中獲得真切、可信的數學知識,而且理解深入、印象深刻。例如在學習“立體圖形的認識”時,讓學生通過看一看、分一分(牙膏盒、粉筆盒、玻璃球、圓柱形木塊、茶葉桶等按實物形狀分開)、玩一玩(拿各種立體圖形再推一推、滾一滾,進一步感知它們的特征)、搭一搭(用立體圖形搭他們喜歡的東西,激發興趣,培養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全程經歷認識事物的三個階段:“形象—表象—抽象”,有助于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具體化,易于學生接受。這樣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享受學習的樂趣。
三、活化活用教材,激發創新潛能
我們的數學教材就是要求我們的學生能夠以數學教材為基礎,通過對數學教材的活學活用來激發每個學生的創新能力。新課標指出學生進行數學學習就是讓每個學生能夠主動地觀察、實驗,然后通過自己的觀察、實驗進行驗證的過程。所以每位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活學活用教材,進一步轉變我們的觀念,開創出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同時,由于每個學生都具有一定的獨特個性,因此教學時除了要求每位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外,還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四、融數學于生活,開展學習研究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學生的視野也得到了不斷地提高,他們的知識面也在不斷地擴大。因此,在新課程標準下我們的數學教師一定要進行數學教學的課堂延伸,使我們的數學課堂與我們的現實生活緊密相連。這樣我們的學生不但學到了數學知識,還學會了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當中的具體運用,拓展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這樣就會不斷使我們的學生所學的知識得到提高與鞏固,同時還培養了我們的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的能力,使他們能夠學以致用。
五、巧用評價激勵,品嘗成功喜悅
評價是我們教師對學生學習效果檢查的最好的方式,這將會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有效地促進他們進行主動學習,讓他們從被動變成主動。
總之,在新課標的大環境下小學數學課堂可以讓我們的學生真正的體會數學的樂趣,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任建平.淺談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革[J].科技資訊,2007(33).
[2]王占華.論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數學教學[J].學周刊,2011(5).
作者簡介:王清麗(1983—),女,漢族,貴州湄潭人,湄潭縣湄江第二小學教師,小教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