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美俊
摘?要:進入工業時代以來,機械逐漸代替人力進行有規律機械化生產,現代的機械自動化和傳統的機械自動化相比:生產成本降低了,生產效率提高了,給工業的發展起到了推進的作用。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對于機械化生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我國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的現狀和發展進行芻議。
關鍵詞:機械設計;自動化;發展方向
1.機械化生產的特點
機械自動化:自動化是指機器或裝置在無人干預的情況下按預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動進行操作或控制的過程。現在的機械自動化都是以提高企業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減少生產時間,保障裝備制造業能持久性發展為目標。機械自動化是將機械制造和自動控制技術進行融合產生出的一種新興技術。只有將兩種技術恰當的融合應用,才能更快更好的創造經濟效應,體現機械自動化的技術價值。雖然我國已經在機械自動化和機械制造系統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在飛速發展的時代,追求技術卓越性是不能停止的。
2.我國機械設計制造現狀
世界工業發展史告訴我們,實現機械自動化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由不完善到完善的發展過程。只有建立了自動化工廠后,生產過程才能全盤自動化,從而全面提高生產率,達到自動化的高級理想階段。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就特別注重機械制造業的發展,為了使之能更好更快地發展,黨和政府都出臺了許多政策。在黨和政府的扶持下,在全國人民的努力下,中國機械制造業發展很快,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機械制造業進入了歷史上發展最好的時期,在生產、技術、管理、對外貿易等各方面取得顯著成就。
(1)制造業的管理體制。中國現行的管理體制,源于傳統計劃經濟模式。在計劃經濟體制時期,中國工業管理實行的是部門管理。部門管理是以直接行政性管理、強制指令性管理為手段,以單一所有制下的企業即國有企業為對象,以條塊分割為特征,將企業按規模和產品分別歸屬于各級政府的專業部門。它在中國初步實現工業化的過程中,曾經起過積極的作用,但隨著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這種管理體制暴露出許多弊端。
(2)生產組織結構。目前,中國的生產組織結構不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傳統國有企業內部“大而全”“小而全”的組織生產方式嚴重影響了生產分工協作關系的發展。
(3)企業管理素質。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著力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在保證基礎日常工作外,積極探索一種適合中國國情的新的企業管理模式。
(4)技術黑洞。現在許多機械生產廠家都打著“進口”的旗號,國有企業生產的器械核心部件大多都是從國外或是港澳臺地區引進的。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還是國內的生產部門對國外的生產技術依賴性太高,再加上近幾年來有許多國外媒體指責中國的制造業“抄襲”了他們國家的技術,這不僅讓國民更加堅信了國外的生產技術好,而且還在國際平臺上暴露了中國工業化的虛弱性。
(5)生產環境。企業生產環境的狀況決定了其生產水平,目前我國機械化生產設備較陳舊,工藝較落后。在這種環境下,工人的工作熱情也較低,導致在生產過程中出現了這種惡性循環。
3.我國機械設計制造的未來發展方向
第一,改進我國傳統的管理體制,摒棄傳統管理體制中不好地方,并在企業中添加新鮮血液,讓管理體制和時代發展接軌。第二,生產組織結構是企業中最復雜也是改進過程中最麻煩的一個點,它不能一蹴而就,只能循序漸進。將大眾的需要擺在企業生產的首位,有了市場,企業才能發展下去。第三,提高國內的生產技術,著力培養技術型人才,控制對外進口的數量,在一定程度上約束對外來技術的依賴。第四,改善生產環境,對于一些老舊工作效率地的器械進行舍棄,提高設備的質量,對于認真工作的工人實行嘉獎制度,對于工作效率低于正常水平的工人進行懲罰制度,這樣能有效地提高工人的工作熱情。
4.結束語
在機械自動化制造及其在應用方面,我國離國際先進水平的距離還很大,我國應當抓住“低投入”“低能耗”“高質量”“高產量”這四個機械制造自動化的宗旨,以“自動化”“機電一體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為改善方向來提高機械自動化制造水平。
參考文獻:
[1]刁文軍.機械制造及自動化的現狀及發展方向淺析[J].硅谷,2013(7):1—3.
[2]丁軍勝.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發展方向分析[J].電源技術應用,2014(2):224.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