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朝
(內蒙古林業總醫院,內蒙古 牙克石 022150)
膀胱癌生物學行為的多變性與其基因改變密切相關,其中抑癌基因的失活比原癌基因的激活可能更具重要作用。本研究通過免疫組化方法檢測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環氧化酶-2(COX-2)及p53在膀胱癌組織中的表達,探討其與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入院的經手術切除的初發性膀胱癌石蠟標本48例,所有患者病理標本均經病理檢查確診。其中男33例,女15例;年齡33~79〔平均(58.6±4.2)〕歲,其中病理分級(WHO/ISUP,1998):Ⅰ級(G1)8例,Ⅱ級(G2)24例,Ⅲ級(G3)16例。按國際抗癌協會(UICC-TNM)診斷進行病理分期:表淺癌Ta,Tis~T1 19例,浸潤癌T2~T4 29例。所有入造病例術前均未經放療、化療及免疫治療。
1.2檢測方法 所有標本均作5 μm厚的連續組織切片,分別進行蘇木精-伊紅、免疫組織化學染色。采用免疫組化SP法,采用Santa Cruz Biotech公司生產的VEGF鼠抗人單克隆抗體和COX-2鼠抗人單克隆抗體,美國Zymed公司生產的EGFR鼠抗人單克隆抗體和p53鼠抗人單克隆抗體。具體操作步驟按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3判定標準 以細胞胞質和核膜出現黃色或棕黃色為陽性染色,陽性細胞占腫瘤細胞數<10%為陰性表達(-),著色腫瘤細胞數≥10%為陽性表達。10%~25%陽性細胞數為(+),26%~50%陽性細胞數為(),>51%陽性細胞數為()。連續觀察5個高倍視野,各計數100個細胞,以平均數作最后判定。
1.4統計學方法 用SPSS17.0統計軟件包進行Spearman秩和檢驗。
EGFR、VEGF、COX-2、p53的表達與性別、年齡、腫瘤直徑、病理分級無顯著相關性(P>0.05);EGFR、VEGF、COX-2、p53的表達與分化程度、淋巴結轉移、脈管侵犯、臨床分期有顯著相關性(P<0.05);見表1。膀胱癌組織中p53的表達強度與EGFR、VEGF、COX-2的表達強度呈正相關(r=0.205,P=0.020;r=0.278,P=0.001;r=0.218,P=0.004);COX-2表達強度與EGFR、VEGF的表達強度呈正相關(r=0.395,P=0.001;r=0.198,P=0.016)。

表1 膀胱癌組織中EGFR、VEGF、COX-2、p53陽性表達率和臨床病理學特征的相關性〔n(%)〕
膀胱癌是泌尿系統最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極易復發,其生物學行為與腫瘤細胞分化程度密切相關〔1,2〕。細胞增殖在從發育到修復損傷組織等許多生理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多種機制參與細胞增殖的嚴謹調節。例如,原癌基因的活性可通過腫瘤抑制因子的作用來平衡;DNA損傷與修復的存在降低了基因突變和細胞惡性轉化的風險;免疫系統可以識別并清除癌癥細胞。穩態調控機制的持續性被破壞必然導致細胞增殖過度從而形成癌癥。本研究結果提示EGFR、VEGF、COX-2、p53與膀胱癌分化程度、淋巴結轉移、脈管侵犯、臨床分期密切相關,可作為臨床判斷轉移及預后等生物學行為的重要參考指標。
p53腫瘤抑制蛋白是一個多功能的轉錄因子,它調控了影響增殖、細胞周期檢查點和凋亡的細胞過程。MDM2的結合通過靶定p53從而降解,且抑制p53誘導的細胞周期阻滯和凋亡,從而調節p53的活性。為響應基因毒性應激信號或DNA損傷,p53被磷酸化,并在細胞核內積累。p53可導致細胞周期阻滯,從而允許DNA損傷修復,如果損壞無法修復,則致使細胞發生凋亡。此外,研究已表明p53可不依賴其活性,作為一個轉錄因子來引發凋亡通路〔3,4〕。p53抑癌基因是生物體內一種抑制細胞轉變癌細胞的基因。人類p53基因定位于17號染色體p13,全長16~20 kb,含有11個外顯子,轉錄2.8 kb的mRNA,編碼蛋白質為p53,是一種核內磷酸化蛋白。p53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與人類腫瘤相關性最高的基因。過去一直把它當成一種癌基因,直至1989年才知道起癌基因作用的是突變的p53,后來證實野生型p53是一種抑癌基因。在所有惡性腫瘤中,50%以上會出現該基因的突變。細胞中本來就有致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存在,只要一方產生病變而失去平衡,癌癥就可能會發生。環氧化酶(COX)是一種雙功能酶,具有環氧化酶和過氧化氫酶活性,是催化花生四烯酸轉化為前列腺素的關鍵酶。目前發現環氧化酶有兩種COX-1和COX-2同工酶,前者為結構型,主要存在于血管、胃、腎等組織中,參與血管舒縮、血小板聚集、胃黏膜血流、胃黏液分泌及腎功能等的調節,其功能與保護胃腸黏膜、調節血小板聚集、調節外周血管的阻力和調節腎血流量分布有。后者為誘導型,各種損傷性化學、物理和生物因子激活磷脂酶A2水解細胞膜磷脂,生成花生四烯酸,后者經COX-2催化加氧生成前列腺素。COX-2是一種膜結合蛋白。在巨噬細胞、成纖維細胞、內皮細胞和單核細胞中COX-2均可被誘導表達。生理狀態下絕大部分組織細胞不表達COX-2;而在炎癥、腫瘤等病理狀態下受炎性刺激物、損傷、有絲分裂原和致癌物質等促炎介質誘導后,呈表達增高趨勢,參與多種病理生理過程,具體是細胞膜磷脂通過磷脂酶A2途徑被水解釋放出花生四烯酸,在COX-2的催化下,合成前列腺素E2(PGE2),最后產生系列炎癥介質,并通過瀑布式級聯反應參與機體各生理、病理過程。EGFR是一種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跨膜糖蛋白,為erbB(HER)家族中4個成員之一,因而又被稱為 erbB1/HER1,這一家族另外3個成員分別為erbB2/HER2、erbB3/HER3、erbB4/HER4成熟的人類EGFR由1 186個氨基酸殘基構成,其結構包括1個胞外配體結合區、1個單α螺旋結構的跨膜區和1個包含酪氨酸激酶域的胞內區。EGFR基因突變的類型人類EGFR基因位于染色體7p11.2,大小約200 kb,包含28個外顯子,其中外顯子18~24編碼受體酪氨酸激酶功能區〔5,6〕。對EGFR突變患者首選Gefitinib、Erlotinib靶向治療〔7〕。VEGF是一種可以強烈誘導血管生長的因子。產生VEGF的細胞主要是腫瘤細胞,垂體濾泡星形細胞也產生VEGF。VEGF與受體結合后,通過一系列信號傳導機制而致血管內皮細胞分裂增殖,同時增加血管內皮細胞的通透性〔8〕。腫瘤細胞在低氧情況下可以分泌VEGF。VEGF的表達水平和腫瘤內的血管生長情況呈正相關,并且和腫瘤的轉移風險呈正相關〔9〕。VEGF可以促進內皮細胞增殖和細胞遷移,并抑制細胞凋亡,抑制VEGF信號轉導可以抑制多種腫瘤的發生和發展〔10〕。VEGF在膀胱癌中高表達,對膀胱癌新生血管形成及腫瘤生長和轉移起重要作用。一般認為在膀胱癌組織中VEGF的表達與性別、年齡及腫瘤分期無明顯相關,與本研究結果相同。
4 參考文獻
1陳懷安,王 哲,苗文隆,等.腫瘤轉移抑制蛋白及上皮型鈣黏蛋白在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中的表達〔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4;31(4):781.
2呂 磊,章傳華,袁敬東,等.泛素特異肽酶22基因通過Myc調控人膀胱癌EJ細胞增殖的機制研究〔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4;35(2):129-33.
3秦海明,金 慶,程 琳,等.浸潤性尿路膀胱上皮癌中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表達與擴增的研究〔J〕.中國腫瘤臨床,2014;31(2):102-4.
4郭 巍,陳美霓,王愛紅,等.P53、Bcl-2和Bax在膀胱癌的表達及意義〔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14;45(3):180-3,248.
5張 珺,吳 奎,肖 峻,等.膀胱尿路上皮癌中MIF與VEGF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4;30(3):354-7,358.
6楊振濤,高洪艷,徐 爽,等.VEGF-C、VEGFR-3與膀胱癌淋巴組織轉移〔J〕.中外健康文摘,2013;23(21):74-5,75.
7楊 森,南存金,木海琦,等.表淺性膀胱癌術后復發和生存率與p53和K-ras基因突變的關系〔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3;30(12):2511-3.
8董 銳,朱朝輝,萬 鋒,等.Survivin和突變型p53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3;30(2):386-8.
9劉廷江,孫福振,楊 濤,等.低氧誘導因子-1α沉默對膀胱癌細胞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和葡萄糖轉運蛋白-1表達的影響〔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3;30(1):108-11.
10王海臨,李德林.細胞因子在膀胱移行上皮細胞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包頭醫學,2014;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