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琪蕾 莫麗亞 王敏紅 吳永華
(蘇州市立醫院本部老年科,江蘇 蘇州 215002)
2型糖尿病(T2DM)可引起體內三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的代謝紊亂,還可引起多系統損害,導致眼、腎、神經、心臟、血管等組織的慢性進行性病變,甚至引起功能缺陷及器官衰竭〔1~4〕。骨質疏松是一種以骨強度受損導致骨折危險性升高為特征的骨骼疾病。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臨床醫學的發展和進步,人類平均壽命的不斷延長,人口的老齡化的來臨,糖尿病(DM)合并骨質疏松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已經成為社會性的健康問題。本文采用回顧性調查,用多因素分析的方法,探討老年T2DM合并骨質疏松和各種因素的關系。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0~2013年我院收治的T2DM病人120例,均符合WHO 糖尿病診斷標準,其中男52例,女68例,年齡60~87〔平均(70.26±10.21)歲〕;對照組為我院門診病人及來我院健康體檢者136例,均無DM及影響骨代謝的各種疾病及藥物史,均排除垂體、甲狀腺、甲狀旁腺、腎上腺及性腺原發性疾病,均否認激素類和維生素D3及鈣劑用藥史,男65例,女71例,年齡60~75〔平均(68.91±6.81)〕歲。所有入選女性均已絕經1年以上。DM組與健康組的年齡、性別、病程、BMI構成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女性DM患者與對照組的絕經年限差異亦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資料具有可比性。T2DM組與健康組的骨質疏松發病率分別為57.19%和40.02%。女性患者患骨質疏松的比例較大。見表1。
1.2方法 采集所有入選者空腹靜脈血和晨尿,測量其身高和體重,并計算體重指數(BMI)。
1.2.1實驗室檢測 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測定空腹血糖,采用微注法測量糖紅血紅蛋白(HbA1c),采用深圳邁瑞公司的LX2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分析堿性磷酸酶(ALP)血鈣、血磷等臨床生化指標,采用放免法測定空腹胰島素(FINS)、甲狀旁腺素(PTH)和降鈣素(CT)。
1.2.2骨密度(BMD)測定 使用BMD 1000D型BMD儀測定股骨頸、股骨大轉子和腰椎2~4( L2~4)等部位的BMD,并根據檢測結果分為BMD降低者和正常者。診斷標準采用WHO推薦的骨質疏松診斷標準:受檢者有1個或1個以上部位BMD在同性別正常年輕成人-2.5 表1 兩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s) 2.1DM組中兩個亞組與對照組相關指標比較 DM組骨質疏松80例,骨量減少19例,骨質疏松發病率82.5%。對照組骨質疏松4例,骨量減少13例,骨質疏松發病率 12.6%。DM組與對照組相比 BMD偏低(P<0.01)。根據BMD把DM組中兩個亞組(糖尿病骨量降低組和糖尿病骨量降低組),DM組兩個亞組的血糖及胰島素水平均高于正常對照組,但彼此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DM組的血鈣、血磷、ALP 水平與正常對照組比較也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糖尿病骨量正常組的 HbA1c水平低于糖尿病骨量降低組(P<0.01)。糖尿病骨量降低組的CT 水平降低,PTH 水平增高,兩者與健康對照組和糖尿病骨量正常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糖尿病骨量正常組 PTH 和CT 水平與健康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老年T2DM合并骨質疏松相關因素分析 以腰椎L2~4BMD作因變量,以年齡、病程、BMI、HbA1c、FBG、ALP、Ca、P、PTH、CT、FINS、絕經年限作自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DM患者的腰椎BMD與年齡、BMD病程、HbA1c、女性絕經年限、PTH呈負相關(r=-0.135,-0.126,-0.478,-0.412,-0.451,均P<0.05),與FINS、BMI、CT呈正相關(r=0.085,0.179,0.439,P<0.05),與IBG、ALP、Ca、P無顯著相關性(r=-0.142,-0.017,-0.107,-0.124,均P>0.05)。見表3。 表2 兩組BMD測定結果比較±s,g/cm2) 表3 兩組實驗室各項指標測定結果±s)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及DM發病率的增加,目前老年T2DM與骨質疏松相關性的研究越來越多地受到重視,兩者的關系因為研究者選擇研究對象、研究方案設計、BMD 檢測技術、部位及方法的不同、各項生化指標檢測的差異等問題而導致結果不完全一致。DM合并骨質疏松是一個常見的DM慢性并發癥,Levin等〔5〕報道T2DM患者中合并骨量減少、骨質疏松的患病率達50%~60%,尿鈣、磷排出增多,PTH分泌增多,可繼發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骨再建單位、骨吸收量和骨形成量的平衡失調是骨質疏松骨丟失的主要原因。Inaba等報道T2DM患者由于胰島素呈相對或絕對不足狀態,可使骨基質膠原蛋白分解增加的同時鈣丟失也增加,使BMD下降。 BMD是骨礦物代謝中量化骨量的重要指標,BMD測量提供了一個早期診斷骨質疏松的有效而敏感的檢查手段。經研究發現股骨近端及腰椎內骨松質比例較高,其骨代謝率也較高,容易發生骨量減少,對于骨質疏松較敏感,本研究提示,DM患者合并骨質疏松的發生率與國外報道相似。同時建議DM患者應將BMD檢查作為常規,以便及時了解各部位BMD變化,盡早發現骨質疏松,積極治療,并能準確評價治療效果,進而達到預防骨質疏松發生、降低骨質疏松發生率或骨質疏松程度的目的。 本研究結果說明DM性骨質疏松所致的骨量改變,是由于長期的糖代謝紊亂所致。DM病程和增齡、長期高血糖、DM微血管并發癥等因素影響BMD,使患者易發生骨質疏松。原因可能如下:(1)患者長期高血糖致滲透性利尿,尿中大量排出鈣、磷、鎂等,阻礙腎小管對鈣、磷、鎂的重吸收,導致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4〕;(2)患者年齡增長、DM病程的延長和胰島功能衰退均可影響骨代謝,導致骨基質轉換下降,骨基質分解,鈣鹽丟失,引發骨質疏松〔2~6〕;(3)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影響骨血液供應,對骨的重建很不利,骨鈣動員增加〔7,8〕。 本研究表明雌激素分泌不足致使破骨細胞的骨吸收活動增加,成骨細胞的形成活動相對減弱,從而導致骨代謝呈現負平衡狀態,導致骨量減少,容易發生骨質疏松〔1〕。 Jawaid等〔6〕研究了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改變對絕經前婦女BMD的影響,發現經控制飲食和增加活動量18個月后,BMD下降率較對照組增加2倍。本研究結果與之相似,說明體重對骨質疏松有很大影響。因此,建議DM患者合理膳食,適當運動,控制體重。 總之,DM是一種全身代謝性疾病,DM及其心、腦、腎、血管-神經等慢性并發癥的防治已受到廣泛重視〔6〕。骨質疏松作為DM慢性并發癥之一也應引起廣大患者和醫生的重視,其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增加患者和社會的經濟負擔。醫生在治療DM時應觀測患者的BMD,加大對骨質疏松的預防;DM患者應嚴格控制好飲食,維持理想體重,積極治療,控制好血糖,并且要定期去醫院進行骨密度測定,早發現骨質疏松,從而降低骨折的危險性。 4 參考文獻 1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Care, 2008;31(Suppl 1): S55-S60. 2Ohkubo Y, Kishikawa H, Araki E,etal.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prevents the progression of diabetic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a randomized prospective 6-year study〔J〕.Diabetes Res Clin Pract,1995;28(2):103-17. 3Keech A, Simes RJ, Barter P,etal.Effects of long-term fenofibrate therapy on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9795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he FIELD study):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Lancet,2005;366(9500): 1849-61. 4National Diabetes Data Group.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is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other categories of glucose intolerance〔J〕.Diabetes,1979;28(12):1039-57. 5Levin ME, Boisseau VC, Avioli LV.Effects of diabetes mellitus on bone mass in juvenile and adult-onset diabetes〔J〕.Engl J Med, 1976;294(5): 241-5. 6Jawaid A, Salamone AR, Strutt AM,etal.ALS disease onset may occur later in patients with pre‐morbid diabetes mellitus〔J〕.Eur J Neurol, 2010;17(5): 733-9. 7Tuomilehto J, Lindstr?m J, Eriksson JG,etal.Prevention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by changes in lifestyle among subjects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J〕.Engl J Med,2001;344(18): 1343-50. 8Chiasson JL, Josse RG, Gomis R,etal.Acarbose for prevention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he STOP-NIDDM randomised trial〔J〕.Lancet, 2002;359(9323): 2072-7.

2 結 果


3 討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