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春福 藏傳蘭 涂江紅 胡建云
(深圳市龍華人民醫院,廣東 深圳 518109)
非杓型血壓形態是高血壓患者晝夜節律異常的一種表現,老年患者因多伴有大動脈順應性的降低,非杓型血壓形態的發生較為多見,已有研究證實該類患者發生靶器官損害更嚴重,發生心腦血管事件的危險性顯著增加〔1〕。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時間服用長效鈣拮抗劑左旋氨氯地平對老年非杓型高血壓患者血壓的影響,觀察給藥時間與血壓晝夜節律的相關性。
1.1對象 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于心血管門診及心內科住院患者78例,男54例,女24例,年齡65~101〔平均(71.8±10.4)歲〕。納入標準:從未使用或≥4 w未使用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CCB);符合中國高血壓指南1999版的高血壓診斷標準;經詢問病史、家族史及體檢后,除外繼發性高血壓、半年內合并心腦腎疾病及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采用美國PHILIPS 24 h無創動態血壓監測儀進行24 h動態血壓測量。
1.2藥物治療方法 在繼續服用CCB以外的其他降壓藥的基礎上,分為清晨服藥組(6∶00~9∶00)和夜間服藥組(19∶00~22∶00)各39例,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施慧達,施慧達藥業集團(吉林)有限公司(原吉林省天風制藥有限責任公司)〕2.5 mg/d。隨訪4~8 w,復測24 h動態血壓。觀察:24 h平均收縮壓(24 h SBP)和舒張壓(24 h DBP),白晝平均收縮壓(dSBP)和舒張壓(dDBP),夜間平均收縮壓(nSBP)和舒張壓(nDBP),清晨時段(6∶00~9∶00)血壓(SBP、DBP)。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5軟件進行t檢驗。
1.4結果 清晨或夜間服藥均能有效降低24 h平均血壓。夜間服藥組nSBP和nDBP、清晨時段(6∶00~9∶00)SBP和DBP顯著低于清晨給藥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觀察值±s,mmHg)
血壓存在晝夜節律的改變,而且血壓晝夜節律的消失與心腦腎事件的發生率密切相關〔2〕。清晨是心腦血管事件的高發時段,這一現象可能與該段時間內血壓的陡升有關〔3〕。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壓水平較高且多伴有嚴重的節律紊亂,從而更易受壓力因素的影響而發生腦卒中〔4〕。所以糾正老年非杓型高血壓尤為重要,根據時間治療原則,對非杓型高血壓老年患者采用合理的時間服用長效鈣拮抗劑左旋氨氯地平進行藥物治療,調整失常的血壓晝夜節律,糾正夜間的高負荷血壓,提高夜間血壓達標率,恢復正常血壓的生理波動。
在臨床治療時要注意觀察老年患者血壓的節律是否正常,尤其是清晨時段的血壓控制,有效降低夜間血壓,恢復正常杓型曲線,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
對服用長效降壓藥物的非勺型高血壓的老年患者,將服藥時間調整至夜間以便恢復血壓的晝夜節律及控制清晨血壓,并在用藥一段時間后重復監測動態血壓,觀察晝夜節律是否恢復,若未恢復則需進一步調整藥物。并讓患者了解高血壓對靶器官的損害及心腦血管、腎臟疾病的關系,非杓型高血壓患者腦卒中及左室肥厚的發生風險高。 提高老年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和服藥依從性。使老年患者能按醫囑服藥。通過詳細的健康指導,能使病人及其家屬對疾病有正確的、全面的認識,又有預防保健的全面知識,從而達到控制血壓、減少并發癥發生、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
3 參考文獻
1龔蘭生,劉力生.血壓晝夜變異及臨床意義〔J〕.中華心血管雜志,1994;22(5):323-4.
2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47-52.
3鄭紅薇,王 培,張 華,等.不同給藥時間對非杓型高血壓患者降壓效果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8;8(1):18-9.
4Eguchi K,Kario K,Shimada K.Comparision of candesartan with lisinoprill on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and morning surge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hypertension〔J〕.Am J Cardiol,2003;92:6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