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男
(長春市第二醫院,吉林 長春 130061)
腦卒中后抑郁癥(PSD)發生率在腦卒中后的不同時期各有不同,由于腦卒中后抑郁障礙的發生率較高,持續時間可較長,對病人的各種功能康復造成負面影響。因此,應及時發現、診斷、評定抑郁程度并給予適當治療。
1.1一般資料 480例病例分別來自2010 年1月至2014年1月長春市第二醫院、長春市二院興隆山分院、長春大學校醫院門診的抑郁癥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240例,男96例,女144例,平均年齡(36.2±12.8)歲,平均病程(11.6±7.3)個月;對照組240例,男104例,女136例,平均年齡(33.5±11.4)歲,平均病程(10.5±8.6)個月;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病情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標準
1.2.1診斷及納入標準 首次腦出血或腦梗死病人,經CT檢查證實;意識清楚,檢查合作,無明顯失語或嚴重認知障礙;既往無腦器質性疾病及精神障礙。診斷標準參照中國精神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CCMD-3)〔1〕。
1.2.2排除標準 (1)不符合診斷標準。(2)嚴重心、肝、腎臟疾病者。(3)處于哺乳期及妊娠期的婦女。(4)對試驗藥物過敏者。(5)排除抑郁癥伴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患者。(6)排除抑郁癥伴有老年疾病及其他精神疾病患者。
1.2.3脫落標準 (1)未能按規定計劃治療,無法判定療效或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判斷者。(2)治療期間病情加重,不能繼續接受治療。(3)產生不良反應。上述情況均需退出實驗。
1.3治療方法 治療組:予醒神解郁針刺法。選穴:內關、人中、百會、印堂、三陰交(患側)。手法量學:內關:先刺雙側內關,直刺0. 5~1寸,施捻轉提插相結合瀉法,施術1 min。人中:郁證病人入院就診頭3 d,針刺人中,向鼻中隔斜刺5分,雀啄手法,致眼球濕潤為度,3 d后改為百會、印堂。百會:向后平刺5分,小幅度高頻率捻轉補法,施術1 min。印堂:捏起皮膚,向下斜刺5分,小幅度高頻率捻轉補法,施術1 min。三陰交:直刺0. 5~1. 2寸,施捻轉提插補法,施術1 min。太沖:直刺0. 5~1寸,施捻轉提插瀉法,施術1 min。對照組口服氟西汀,20 mg/d,1次/d,3 w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1.4療效判定標準 療效標準以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減分率評定療效。計算公式:減分率=(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痊愈:精神癥狀基本消失,HAMD減分率≥75%;顯效:精神癥狀減輕,HAMD減分率為50%~74%;有效:精神癥狀減輕,HAMD減分率為25%~49%;無效:精神癥狀改善不明顯,HAMD減分率<25%。于治療前、治療第三、六周末采用HAMD進行評分。分析比較兩種治療方法對治療抑郁癥療效的影響。
1.5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行t檢驗,χ2檢驗,兩組療效比較采用Ridit分析。
2.1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HAMD評分對比 針刺組與對照組治療前HAMD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3、6 w后與治療前比較均有顯著差異(P<0.01),針刺組,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治療前后HAMD減分率的比較 針刺組與對照組后3 w的減分率與前3 w減分率相比均有顯著差異(P<0.01),治療后3 w療效明顯優于前3 w。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評分的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減分率的比較±s)
PSD可以給治療腦卒中帶來負面影響,而對PSD的有效治療可以促進卒中患者的恢復。卒中的根本病機為“竅閉神匿、神不導氣”,“神”的功能失常既可以引起軀體癥狀也可以導致心理精神障礙,此二者在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始終存在且互為因果,單純治療軀體功能病變,則心理精神障礙會影響總體療效,反之亦然〔2〕。“醒法”以腦為論,以神為治,形神兼顧,所以療效確切,其立論選穴表現出“治病求本”的重要思想。本研究表明,醒神針法在治療腦血管疾病方面,有著巨大的療效和優勢〔3〕,本研究顯示“醒神解郁針法”可以有效改善卒中引起的抑郁狀態〔4〕,認為“醒神解郁針法”能夠效治療PSD也是其治療卒中取得良好療效的原因之一〔5〕。到目前為止,抑郁癥的發病機制還不是很清楚〔6〕。在中醫古代文獻中雖然沒有和抑郁癥完全相似的病名記載,但根據其癥狀類似于“郁證”和“癲證”、“臟躁”、“百合病”。筆者認為抑郁癥主要心主神志的功能發生障礙,并與肝、脾、腎等臟器的功能失調有關〔7〕。在臨床過程中筆者發現大多數抑郁癥病人由于所愿不遂,精神緊張,家庭不睦,遭遇不幸,憂愁悲哀等精神因素,損傷心神,所致情志過極,心失所養,進而心主神志功能失常發為本病。
醒神解郁針刺法治療抑郁癥從疾病的根本病機入手,精選穴位,切中要害〔8〕。以上諸穴合用可共收醒神解郁之效,故臨床收到較好的療效〔9〕。對照藥物氟西汀為5-色胺(5-HT)再攝取抑制劑。其通過阻斷突觸前膜5-HT的再攝取而使神經細胞突觸間隙中可供生物利用的5-HT增加〔10〕,發揮抗抑郁的作用;但其有口干、食欲減退、惡心、失眠、乏力、焦慮、頭痛等副作用〔11〕。而采用中醫針灸療法治療抑郁癥則完全可以避免各種并發癥和副反應的發生。
4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M〕.第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83-4.
2姜風蓮,馬建功.針刺治療老年期抑郁癥〔J〕.河南中醫,1997;17(6):373.
3黃學軍.羅仁浩.針刺治療抑郁性神經癥疼痛的療效〔J〕.廣東醫學,2000;21(8):704-5.
4白學穎. 針刺減輕抑郁癥藥物副作用的臨床研究〔D〕. 南京: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論文,2005:40-1.
5林 虹.電針治療產后精神障礙抑郁型53例療效觀察〔J〕.天津中醫,1996;13(3):11-2.
6劉廣志,賈云奎,詹 麗,等.電針治療早老期、老年期抑郁狀態的臨床觀察〔J〕.中醫雜志,1991;32(5):36-8.
7李衍賓,李春紅.淺談卒中后抑郁癥的病機與治療〔J〕.廣西中醫藥,1999;22(6):26-7.
8孫秋凌,趙復勛.周鳴聲從肝論治心身疾病經驗舉要〔J〕.湖北中醫雜志,1997;19(2):9-10.
9葉國傳.針灸治療抑郁癥36例〔J〕.上海針灸雜志,2000;19(6):30.
10楊秀娟,劉 向.針刺奇經穴為主治療抑郁癥臨床觀察〔J〕.中醫雜志,1992;33(3):36-8.
11金光亮,周東豐,蘇 晶.電針對慢性應激抑郁模型大鼠腦單胺類神經遞質的影響〔J〕.中華精神科雜志,1999;32(4):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