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吉琳 葛 淼 何進偉 周文華 努爾阿米娜·艾海提 許金輝
(陜西師范大學旅游與環境學院健康地理研究所,陜西 西安 710062)
竇性心率震蕩(HRT)是指一次伴有代償間歇的室性早搏后出現的竇性心率先加速后減速的現象〔1〕。目前定量測量竇性心率震蕩的指標主要包括震蕩初始(TO)和震蕩斜率(TS)。近年來,竇性心率震蕩被認為是反映自主神經調節功能較為客觀的有效手段之一,對心血管死亡危險的預測價值已被多項臨床實驗證實〔2〕。許多研究者已研究了竇性心率震蕩與性別、年齡、測量方法、室早數目、室早前基礎心率、晝夜規律以及吸煙嗜酒等因素的關系,也有學者做了一天內不同時段的竇性心率震蕩及其重復性和穩定性的研究〔3~8〕,但是對竇性心率震蕩與地理因素的關系國內外尚未見報道。本文探討竇性心率震蕩與地理因素之間的關系,為統一該參考值提供科學依據。
1.1數據來源 收集的健康人竇性心率震蕩參考值數據來源于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中國重要會議全文數據庫、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圖書全文數據庫、中國年鑒全文數據庫等相關網絡數據庫,整理出我國47個市(縣)級醫院和有關科研單位4 152例健康成年人(20~86歲)竇性心率震蕩指標的參考值。所選健康人均采用24 h動態心電圖檢查,經病史、體檢心電圖、超聲心動圖、胸片、血液生化檢查均無器質性心臟病、糖尿病和電解質紊亂及其他臟器疾病,1 w內均未服用影響自主神經及心律的藥物。在收集的資料中,西部高原區的資料少于東部平原區,其中高原區收集的資料占19.58%,東部平原區占80.42%;且小城市的資料少于大城市。以我國城市等級劃分標準為依據,對相關城市進行劃分,在中小城市搜集到的資料占33.14%,大城市占66.86%。
同時搜集了包括這47個市縣在內的全國2 322個市縣的地理因素指標,包括海拔高度(X1),年日照時數(X2),年平均氣溫(X3),年平均相對濕度(X4),年降水量(X5),氣溫年較差(X6),年平均風速(X7)。地理資料取材于有關地理著作和辭典〔9~11〕以及中國氣象科學數據共享服務網。
1.2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相關分析與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成對樣本t檢驗。
2.1相關分析 中國健康成年人TO 指標與各地理因素之間相關性不顯著;TS參考值與X1呈極顯著正相關,與X7呈顯著負相關,與X2、X3、X4、X5和X6相關性不顯著。見表1。

表1 震蕩初始(TO)、震蕩斜率(TS)與各地理因素的相關性

應用成對樣本t檢驗比較健康成年人TS參考值的預測值與實測值,t= 0.002,P=0.998,可以認為兩組值之間無顯著性差異,即健康成年人TS預測值與實測值具有較好的一致性。對中國十幾個典型地區成年人TS參考值預測值與實測值進行比較,見圖1。

圖1 TS參考值實測值與預測值對比圖
2.3空間分布規律 選取全國2 322個市縣作為觀測點,根據回歸方程計算出這2 322個市縣健康成年人TS參考值的預測值,在已矢量化好的地圖上準確定位這2 322個市縣;應用ArcGIS10.0軟件進行克里金(Kriging) 插值,擬合出中國成年人TS參考值的空間趨勢分布圖,見圖2。

圖2 成年人TS參考值的空間趨勢分布圖
顏色越深的區域表示TS參考值越大,色彩變化越快表明參考值變化越快,反之變化越緩慢;位于同一等值線上的區域TS參考值相等,同一等值線附近的區域參考值相近。TS參考值的空間分布總體呈東西走向逐漸升高趨勢,隨著海拔高度的上升TS參考值也逐漸增大。較之東部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TS參考值明顯升高,以青藏高原地區參考值最大。在西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出現明顯的淺色區域,是由于吐魯番盆地特殊的地理環境,該地區海拔僅有34.5m低于烏魯木齊地區,年平均氣溫14.4℃也明顯高于烏魯木齊市區的6.9℃,這兩個因素成為影響吐魯番地區TS參考值的主要因素。
竇性心率震蕩是機體對單次室性早搏這樣一個微弱的內源性刺激,自主神經做出的迅速和敏感的反應。通過竇性心率震蕩的測量,可進而判斷受檢者體內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的完整性和穩定性〔4〕。地理環境的差異對人體生理活動的影響不容忽視。地理環境具有一定的地域分布規律性,人體生理和病理活動與自然界的時間過程的周期性變動是統一的,不同區域的地理環境不同,必然會影響自然過程的周期性,也將影響到人體內在的生理和病理活動。

4 參考文獻
1Schmidt G,Malik M,Barthel P,etal.Heart rate turbulence after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 as a predictor of mortality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Lancet,1999;3539(9162):1390-6.
2劉 福,趙瑞平.竇性心律震蕩的臨床研究進展〔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1;32(2):260-2.
3王無錫,吳為民,朱湘竹.竇性心率震蕩的多因素分析〔J〕.實用心電學雜志,2006;15(5):323-4.
4董 京,王紅宇,呂曉琴,等.竇性心率震蕩檢測方法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臨床心電學雜志,2007;16(1):11-4.
5王 軍,唐麗萍,錢斐鴻,等.竇性心率震蕩檢測方法學重復性和穩定性研究〔J〕.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2010;24(4):333-6.
6邸丕凡,朱秋茹,趙興洲,等.晝夜規律和性別對健康人竇性心率震蕩的影響〔J〕.河北醫藥,2009;31(15):1884-5.
7吳雅琴.吸煙、嗜酒患者竇性心率震蕩檢測的臨床意義〔J〕.心腦血管病防治,2008;8(4):249-51.
8秦孝智.吸煙患者的竇性心率震蕩檢測分析〔J〕.醫學信息,2011;24(4):1955-6.
9顏 宏,沈國權,毛耀順,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圖集〔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2:2-250.
10趙 濟,陳傳康,伍光和,等.中國地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391.
11張 超,楊秉賡.計量地理學基礎〔M〕.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86-129.
12Schwab JO,Ei chner G,Balta O,etal.Determinants of heart rate turbulence after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 in healthy volunteers〔J〕.Hellenic J Cardiol,2005;46(1):31-4.
13邱曉霞,趙 晉.不同海拔高度對學生心率變異性的影響〔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0(5):117-20.
14沈曉玲,陸映紅.高原低氧對自主神經系統的影響〔J〕.高原醫學雜志,2008;18(3):54-7.
15關秀蘭,朱可云,陳華發,等.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竇性心律震蕩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學,2013;19(1):5-6.
16邱宇安,陳火國,黃紹烈,等.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震蕩現象〔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08;24(12):946-7.
17畢學娜,劉玉潔.原發性高血壓合并早發冠心病患者心率震蕩分析〔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2;4(4):329-31.
18蒲春伶,李法琦,王偕蓮,等.老年原發性高血壓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震蕩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5):759-61.
19王 平,黃捷英,賈三慶,等.自主神經系統對竇性心律震蕩的影響〔J〕.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2006;20(5):4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