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丹丹 歐陽瑤 薛令合
(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呼吸一科,貴州 遵義 563000)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發病機制與患者氣管或支氣管的炎癥反應聯系緊密〔1〕。在氣道的炎癥反應里,CC趨化因子配體(CCL)20可發揮介導樹突細胞(DCs)的遷徙成熟,同時聚集在氣道的上皮黏膜等作用。而CCR6是CCL20的相關受體,通常表達于并未成熟的DCs,能夠趨化表達機體CCR6的細胞朝抗原產生的組織部位進行定向遷徙〔2〕。本文將CD40和CD86作為DCs的有關表面標志,探討其與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的相關性。
1.1臨床資料 選擇2008年1月到2009年3月在我院進行住院治療的患者51例作為研究對象,男42例,女9例,年齡60~86〔平均(72.3±2.4)〕歲。參考《根據2007版COPD全球倡議(GOLD)評價》〔3〕將患者依照病情的輕重程度分為無吸煙組5例,年齡60~81〔平均(71.9±1.9)〕歲;吸煙但無COPD組5例,年齡60~80〔平均(71.7±2.2)歲;GOLDⅠ組11例,年齡61~79〔平均(68.9±7.4)〕歲;GOLDⅡ組17例,年齡62~78〔平均(68.7±6.3)〕歲。GOLDⅢ~Ⅳ組13例,年齡60~77〔平均(72.9±6.5)〕歲?;颊呷朐寒斕旒纯刹杉瘮祿Y料,并對COPD患者的疾病嚴重程度實施臨床評估。
1.2研究方法
1.2.1指標檢測 主要試劑:(1)美國BD公司的抗人CD40的單抗-PE標記;(2)美國BD公司的抗人CD86的單抗-異硫氰酸熒光素(FITC)標記;(3)上海銳通公司和美國IND公司的CCR6試劑盒。經氧氣霧化吸入法對受試者誘導痰進行收集,選擇改良pin法和常用梯度的高滲鹽水法。其中試劑配制為3%和4%以及5%的高滲鹽水,0.1%二硫蘇糖醇(DTT)。
1.2.2痰液處理 (1)稱重痰液,加進2倍體積0.1%DTT混合均勻,并置于漩渦振蕩器內混勻;(2)放置在37℃的恒溫水浴箱內孵育和振蕩約30 min,而后加入和DTT相等體積的磷酸鹽緩沖液(PBS)液,水浴震蕩約5 min;(3)稀釋痰液通過四層的無菌紗布進行過濾,將濾液置入離心機內經1 000 r/min離心約10 min,而后取上清液,放入-80℃的冰箱內保存;(4)將細胞層(沉淀)以D-PBS重懸,經300目的尼龍網過濾,以1 000 r/min離心10 min,2次,吸管吸除上清液;(5)將沉淀經D-PBS重懸,于顯微鏡下將細胞數調至1×106/ml;(6)加入到2個流式細胞儀的專用試管中,將其中的一個管作自身對照管,另一管則加進鼠抗人CD40,PE 5 μl以及鼠抗人CD86,FITC 5 μl用作待測的標本管,在加進試劑的同時漩渦混勻;(7)在室溫下避光孵育約30 min,并用尼龍網過濾,在4℃的避光條件下經流式細胞儀測定;(8)將上清液在ELISA實驗之前1 d置入密封的冷凍干燥機中實施樣本濃縮約12 h,最后取出解凍備用。

2.1各組患者肺功能情況對比 GOLD Ⅰ組和GOLD Ⅱ組及GOLD Ⅲ~Ⅳ組的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顯著低于無吸煙組以及吸煙但無COPD組;GOLD Ⅱ組和GOLD Ⅲ~Ⅳ組的FEV1%與FEV1/FVC水平亦分別顯著低于GOLD Ⅰ組水平;GOLD Ⅲ~Ⅳ組的FEV1%與FEV1/FVC水平顯著低于GOLD Ⅱ組水平(均P<0.05)。見表1。

表1 各組患者肺功能情況對比±s)
2.2各組患者痰CD40、CD86及CCR6水平對比 GOLD Ⅰ組和GOLD Ⅱ組及GOLD Ⅲ~Ⅳ組的CD40、CD86、CCR6均顯著高于無吸煙組以及吸煙但無COPD組;GOLD Ⅱ組和GOLD Ⅲ~Ⅳ組的CD40與CD86,以及CCR6水平亦分別顯著高于GOLD Ⅰ組水平;GOLD Ⅲ~Ⅳ組的CD40、CD86、CCR6水平顯著高于GOLD Ⅱ組水平(均P<0.05)。見表2。

表2 各組患者痰CD40、CD86及CCR6水平對比±s,pg/ml)
2.3DCs、CCR6與FEV1%的相關性分析 DCs與FEV1%呈負相關關系(r=-0.913,P=0.000),CCR6與FEV1%呈負相關(r=-0.892,P=0.000)。
本文表明伴隨COPD癥狀嚴重程度的增加,患者肺功能逐漸惡化,符合苗麗君等〔4〕報道結果,也符合臨床COPD患者的實際情況。而CCR6含量較無吸煙的健康對照組以及吸煙但無COPD組而言,在氣道內有顯著上升的趨勢〔5〕。此結果符合羅紅艷等〔6〕的報道,此前的研究表明,CCL20在COPD的誘導痰內有顯著增加,并結合機體CCL20/CCR6具有的抗原提呈效果,同時CCR6又在未成熟的DCs內表達,而DCs水平的增加又可說明CCR6/CCL20間的相互作用有著較為強大的趨化作用〔7〕。這同時也提示CCL20參與到患者COPD氣道炎癥時,CCR6亦發揮較為重要的作用,與DCs參與到COPD發病過程有一定聯系。有報道稱〔8〕,DCs水平在COPD患者機體中的數目有所增大,同時主要表現在直徑<2 mm的小氣道DCs數目變多。雖然臨床上亦有相反結論,但總體而言,大都支持長期吸煙可降低DCs成熟及相應功能,同時增大肺部的反復感染機會及惡化頻率,從而加速患者COPD的進程這一結論〔9〕。此外,DCs與FEV1%呈負相關關系,CCR6與FEV1%呈負相關,與劉輝國等〔10〕報道一致,表明DCs及CCR6與患者肺功能水平的變化密切相關。CCR6主要表達在未成熟DCs之上,是一類趨化因子受體,其對于DCs募集和趨化過程而言,能夠發揮關鍵作用。CCR6具有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僅可和配體CCL20進行結合,形成CCR6/CCL20〔11〕。一項分離肺部DCs的研究發現,其中的確存在CCR6水平的表達,證實機體肺部確實也存在CCR6/CCL20。本次研究選擇的COPD患者普遍為長期大量的吸煙人群(人均>400年支),國外有研究發現存在吸煙病史的COPD患者其誘導痰內CD40及CD86表達和CCR6水平均顯著上升,充分表明DCs和CCR6在患者的氣道浸潤中顯著增加〔12〕。正常未吸煙者DCs數量和CCR6含量和吸煙無COPD患者相比,差異并不顯著,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和本次研究選擇的樣本量較少,同時吸煙無COPD者吸煙指數相對較低等因素有關〔13,14〕。所以,無吸煙者和吸煙但無COPD的DCs數量和CCR6含量水平是否差異不顯著,值得臨床深入研究。
4 參考文獻
1侯嘉孫,永 昌.肺樹突狀細胞成熟分子的表達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相關〔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0;33(4):320-2.
2陳亞歐,宋衛東.樹突狀細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病過程中的作用〔J〕.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2012;5(1):74-7.
3張鋒英,俞 烽,杭晶卿,等.社區呼吸康復對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療效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4;36(1):47-51.
4苗麗君,張瑞霞,王 靜,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長期預后與體質指數關系的研究〔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4;33(1):35-8.
5吳春風,王笑英,干泳華,等.無創通氣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心肺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4):6109-10.
6羅紅艷,高永才,曹 麗,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腎損傷相關因素探討〔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14;2(2):99-103.
7Soleimanpour H,Taghizadieh A,Salimi R,etal.Rapid shallow breathing index survey,a predictor o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necessit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exacerbation:an analytical descriptive prospective study〔J〕.Iran Red Crescent Med J,2014;16(2):e13326
8李建玲,雷 琰,杜 云,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22):5419-20.
9Geramizadeh B,Jowkar Z,Karami L,etal.Alpha-1 antitrypsin deficiency in Irania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Iran Red Crescent Med J,2013;15(11):e7508.
10劉輝國.非吸煙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病相關因素〔J〕.中華醫學信息導報,2013;28(23):20-2.
11Kim C,Park YB,Park SY,etal.COPD patients with exertional desaturation are at a higher risk of rapid decline in lung function〔J〕.Yonsei Med J,2014;55(3):732-8.
12王 飛,賀 蓓.吸入激素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結核風險增加有關〔J〕.中華醫學雜志,2013;93(24):1902.
13楊敬平,徐喜媛,烏日那,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我認知的調查研究〔J〕.中華哮喘雜志(電子版),2013;7(6):418-22.
14Lopez M,Mongilardi N,Checkley W,etal.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by biomass smoke exposure〔J〕.Rev Peru Med Exp Salud Publica,2014;31(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