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濱 許 丹 李秋波 李有田
(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院第一醫院中醫科,吉林 長春 130021)
老年功能性便秘(FC)是老年人常見病之一,60歲以上人群老年FC的患病率為7.30%~20.3%。FC不僅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而且與老年性癡呆、結腸癌及心腦血管病突發事件的發生發展有關。筆者給予老年FC患者使用院內制劑三參滋胃飲治療,取得較好療效。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8年1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中醫科門診及住院的老年FC患者64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3例,男18例,女15例,平均年齡(66.4±3.25)歲,平均病程(7.63±1.94)年;對照組31例,男14例,女17例,平均年齡(66.37±3.57)歲,平均病程(6.92±1.34)年,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病例選擇標準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2006年5月“功能性便秘”羅馬Ⅲ標準〔1~3〕,(1)診斷之前癥狀出現至少6個月,而近2個月具備以下兩個或以上癥狀者至少25%的排便感到費力;(2)至少25%的排便為干球狀或硬便;(3)至少25%的排便有不盡感;(4)至少25%的排便有肛門直腸梗阻或阻塞感;(5)至少25%的排便需要手法幫助(如手指幫助排便,盆底支持);(6)排便次數<3次/w;(7)在不使用瀉藥時很少出現稀便;(8)沒有足夠證據診斷腸易綜合征。中醫辨證標準:參照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編著的《慢性便秘中醫診療共識意見》〔4〕研究制定。具備如下主癥中一項及次癥中兩項即可確認。主癥:大便秘結,排出困難;大便干或不干,臨側無力努掙。次癥:倦怠乏力;神疲懶言;腰膝酸軟;夜尿頻多;身寒怕冷;舌質淡紅,舌苔白干,脈沉弦。
1.3治療方法 中藥治療組:服用院內制劑三參滋胃飲,由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部第一醫院中藥制劑室提供,批準文號:吉藥監制字(2000)第0032號。中藥處方:三參25 g,苦參15 g,丹參20 g,川棟子15 g,木香10 g,砂仁10 g等中藥,水煎至200 ml,分早晚服,4 w為1個療程。對照組投服果導片(50 mg/片,主要成分為酚酞片),成人50~100 mg 1次/d口服,由山西享瑞達制藥有限公司提供;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420068〕。4 w為1個療程,治療期間囑所有患者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堅持定時排便,增加飲水量及膳食纖維的攝取,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且在診療期間停用一切通便藥物。
1.4觀察項目
1.4.1主要癥狀評分〔1〕通過便秘癥狀評分未量化便秘的程度。排便次數依據患者門診病志本及住院病歷,排便次數每周>3次計0分,2次/w計1分,1次/w計2分;每周<1次計3分。排便時間<10 min計0分;11~20 min計1分;21~30 min計2分,>30 min計3分。排便費力程度:0級為無;1級為輕度不暢;2級為十分暢,但可自行排出;3級為需要手法幫助或外用藥物方能排出。以上0~3級分別計為0~3分。排便不盡感:0級為無;1級為偶有排便不盡感;2級為常有排便不盡感;3級為幾乎總有排便不盡感。以上0~3級分別計為0~3分。排便阻塞感:0級為無;1級為偶有排便阻塞感;2級為常有排便阻塞感;3級為幾乎總有排便阻塞感。以上0~3能分別計為0~3分。
1.4.2總體療效評價 參照有關文獻〔1,3〕擬定便秘總體療效標準。(1)痊愈:大便正常或恢復至病前水平,其他癥狀全部消失,療效指數≥75%;(2)顯效:便秘明顯改善,間隔時間及便質接近正常;或大便稍干而排便間隔在48 h以內,其他癥狀大部分消失,療效指數≥50%;(3)有效;排便間隔時間縮短1 d或便質干結改善,其他癥狀均有好轉,療效指數≥30%;(4)無效:便秘及其他癥狀均無改善,療效指數減少不足30%。療效指數=治療前后積分之差/治療前積分×100%。
1.4.3復發評定〔1〕在第4周進行患者疾病復發評價率評價,根據復發指數量化評價患者疾病復發情況。復發指數等于停藥后與治療結束時主要癥狀積發之差/停藥后主要癥狀積分×100%。(1)嚴重復發,復發指數≥75%;(2)一般復發;復發指數≥50%;(3)輕度復發;復發指數≥30%;(4)無復發;復發指數≤30%。

2.1兩組便秘癥狀評分比較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便秘癥狀評分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4 w后,兩組患者以上癥狀均較治療前改善(P<0.05)。并且,中藥治療組對排便費力程度、排便阻塞感及大便性狀的改善優于西藥對照組。見表1。
2.2兩組總體療效分析 治療4 w后,中藥治療組療效優于西藥對照組(總復發率24.2% vs 58.1%)(P<0.05)(P<0.05)。其中無復發25例(75.8%)vs 13例(41.9%),輕度復發3例(9.1%) vs 5例(16.1%),一般復發3例(9.1%) vs 7例(22.6%),嚴重復發2例(6.3%) vs 6例(19.4%)。

表1 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治療前后便秘癥狀評分比較
2.3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檢驗二便、血尿常規、肝腎生化檢查結果未見異常,服藥期間兩組患者均無任何不良反應。
老年FC是常見胃腸道癥狀之一,主要表現為排便次數減少和排便困難。便秘可以由腸道器質性疾病(如惡性腫脹瘤,機械性腸梗阻)所致,然而多數慢性便秘患者無腸道器質性疾病。故稱為老年FC,常被視為一種胃腸動力和障礙性疾病〔6〕。本病原因許多,其中重要的有進食過少,尤為纖維類食物攝入過少,結腸張力過低、乙狀結腸過度和不規則的痙攣性收縮;腹肌、膈肌、肛提肌及(或)腸壁平滑肌收縮力減弱等。中醫學認為本病是由于老年血虛津枯不能滋潤大腸及老年氣虛大腸傳遞無力,糞燥結于腸中所致。筆者認為津液不足,無水舟停,因此以滋陰培元,益氣養血,增水行舟,達到潤腸通便的目的。本病屬“虛秘”范疇,與脾肝不足,陰血兩虛有關。治療上不可妄用下之品,而宜補其虛,潤其燥,增水行舟。三參滋胃飲方中的沙參、玄參、苦參養陰清熱,益胃生津;石斛、花粉清胃熱、養胃陰,黃芪、白術益氣健脾,白術含量揮發油,具有健脾輸津通便之功,當歸、補血潤腸通便。諸藥合用,共奏益氣養陰,健脾滋胃潤腸通便之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4 參考文獻
1方秀才,柯美云,羅金燕,等. 中國慢性便秘的診治指南〔J〕.中華消化雜志,2007;27(9):619-22.
2劉 永,劉 群,來要良,等.白術芹蓉湯治療脾腎兩虛型老年功能性便秘44例〔J〕.環球中醫藥,2013;6(5):353-6.
3李乾構,周學文,單兆偉. 中醫消化病診療指南〔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6:71-3.
5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3-7.
6耿德章. 中國老年醫學(上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564-5.
7陳灝珠. 實用內科學(下冊)〔M〕.第10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1998:5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