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黎,謝建平,龍琦 伶俐,胡從兵 (長江大學臨床醫學院 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肝膽外科,湖北 荊州 434000)
胸段食道下端無漿膜包裹,外縱內環的肌肉及上下走行的血管,都是靜脈離斷時的困難因素。不僅要離斷漿膜外血管,還要離斷穿壁靜脈。食深穿支血管的胃曲張靜脈破裂出血則多見于食管下段、近端胃,根據血管造影發現,上述部位是反常血流最集中的區域[1],食道肌層及粘膜損傷,食道破裂是災難性的。但肝硬化門脈高壓、脾亢、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的患者,行脾切除、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術后再出血的主要原因是離斷不全,遺漏較大的殘留枝,側枝循環再擴張[2]。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式于上世紀80年代被確立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不同于hassab手術,其強調高位食管支和異位高位食管支的離斷使得再出血率明顯下降,而超聲引導下離斷是現代技術在此技術上的進一步完善。
收集我院2003年1月至2004年1月間肝硬化門脈高壓患者87例,入組標準:行脾切除+賁周血管離斷術。其中術中使用腹腔內彩超輔助手術者45例,未使用彩超患者42例。比較手術時間并隨訪5年比較再出血率。
術中彩超組平均年齡 (54.7±12.1)歲,男性35名,女性10名。肝功能childs分級平均 (5.35±1.281)分。術前胃鏡紅色征88.9%,出血史51.7%;術中未行彩超組平均年齡 (54.6±11.0)歲,男性33名,女性9名。肝功能childs分級平均 (5.29±1.256)分。術前胃鏡紅色征85.7%,出血史48.3%。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 (P>0.05),見表1。
未行術中彩超輔助組:術中常規行脾切除,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中彩超輔助組:術中脾切除,B超引導下行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詳述術中B超輔助組術中方式:常規肉眼下離斷結束后,食道腹段已充分游離,應用術中彩超全面探查食道壁,找到殘留靜脈,并準確離斷之。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對87例患者隨訪,了解術后5年內有無出血。

表1 兩組病人資料分析
統計軟件采用 SPSS 17.0,計量資料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術中彩超組5年再出血率4.4%,未行術中彩超組5年再出血率21.4%,P=0.01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術中彩超組5年內再出血率低于未行術中彩超組。
術中彩超組平均手術時間 (149.38±17.3)min,術中未行彩超組平均手術時間(159.41±16)min,P=0.093,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術中彩超組手術時間與未行彩超組無差異。
針對不能耐受分流手術的患者,離斷術起著很重要的作用[3],而今采用術中超聲的方法將這一作用更推進一大步。一般斷流術后5年再出血率6.2%[4],殘留血管橫截面積遠遠小于未行離斷手術的血管橫截面積,不徹底的斷流手術致使殘留血管承受更多的血流負擔,使術后更容易再出血,故離斷需十分徹底。術中應用彩超使得這一過程客觀、準確化、精細化。
總之,肝硬化門脈高壓、脾亢,行脾切除、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術中使用超聲輔助判斷離斷效果,對延長手術時間不明顯,而術中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輔助判斷離斷效果,可有效避免粗大血管的遺漏,明顯降低術后5年再出血的發生率。
[1]楊鎮,裘法祖.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徹底斷流的探討[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1,21(9):550-551.
[2]Vianna A,Hayes PC,Moscoso G,et at.Normal venous Circulation of the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J].Gastroenterol,1987,93(4):876.
[3]何軍明,鐘小生,黃有星,等.選擇性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治療肝硬化門靜脈合并高壓癥36例療效觀察[J].廣東醫學,2011,32(13):1733-1734.
[4]楊鎮,劉飛龍,戴植本,等.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治療門靜脈高壓癥的療效分析[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1998,1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