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承 (石首市人民醫院口腔科,湖北 石首 434400)
鄢少君 (長江大學醫療與保健中心,湖北 荊州 434000)
我科從2003年以來采用Hawley保持器作為腭護板,應用于腭部良性腫瘤術后效果良好。證實應用腭護板后,創面感染機率明顯減少,縮短了愈合時間,明顯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現分析報道如下。
我院口腔科于2003年3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腭部腫瘤病人,術前向病人及其家屬詳細說明腫瘤切除術后創面不同的處理方式,共選擇病人221例,性別隨機,年齡為18至60歲之間。所有病例腫瘤直徑均大于2cm,小于4cm。術前均拍攝X線或CT掃描,結合臨床觀察認為良性腫瘤,且腫瘤未侵及上腭骨,未造成骨吸收。221例病例隨機分成3組,組1:101例術后創口邊緣縫合后采用Hawley保持;組2:47例創面用碘仿紗條填塞;組3:73例將創口邊緣簡單縫合,徹底止血。
1.2.1 組1 術前用藻酸鹽取上頜印模,制取石膏模型后,修整模型將腫瘤處突出石膏逐步刮除,接近正常粘膜。涂分離劑后制作腭護板,Hawley保持器為唇弓和1對單臂卡環及自凝塑料基托的傳統設計[1]。保持器上腭邊緣至腫瘤邊緣至少為3mm,能將腫瘤術后創面完全覆蓋。行上腭腫瘤切除術后,將創口邊緣用絲線縫合,徹底止血。立即帶上術前準備好的Hawley保持器,固位良好。能將創面完全覆蓋在保持器之下。Hawley保持器全天24h戴用 (除刷牙外)。每天早晚清洗Hawley保持器各1次。每天雙氧水,生理鹽水清洗創面2次。每天觀察并記錄創口愈合情況。
1.2.2 組2 在行上腭腫瘤手術切除后,電凝止血后放入碘仿紗條填塞加壓,包扎加壓還有止血作用。等待肉芽組織生長,上皮形成。6d后觀察創口愈合情況。
1.2.3 組3 將手術切除后創口邊緣粘骨膜全層縫合,徹底止血。每天雙氧水,生理鹽水清洗創面2次。每天觀察并記錄創口愈合情況。
臨床上幾乎所有的外科患者都存在一個創面和創面修復的問題,但如何評價創面愈合的程度和優劣,卻缺乏客觀、準確的評價指標和標準。在此本文選取創面清潔度和創面愈合時間 (創面完全上皮化所需的時間)來評價[2]。
見表1。

表1 組1和組3創面愈合時間比較
組3有4位病人8d內未愈合。組1和組3比較,組1愈合時間明顯提前,第6天已達到83%愈合;組2第6天49%愈合。兩組愈合率比較P<0.01有顯著性差異。組1愈合時間明顯早于組3。
見表2。
通過兩組比較發現。組3有52%的病人有食物附著于創面。而配戴了Hawley保持器后只有10%有食物附著,可能與患者的飲食習慣有關。組3炎性滲出達到了67%,通過spss分析兩者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

表2 組1和組3術后第3天創面清潔度比較
檢查并評價創面愈合情況,與組1病人術后前6d愈合時間比較。
通過spss分析兩者無統計學差異。

表3 組1和組2術后第6天創面愈合時間比較
腭部良性腫瘤切除術后,遺留的創面的處理,臨床上一般有以下幾種方式[3]:對于切除范圍小的創口可以直接縫合,創口范圍較大也可以采用硬腭粘骨膜瓣轉移修復,或者游離皮瓣移植。臨床上用最多的是將遺留的創面用碘仿紗條填塞,用絲線縫合固定于創緣以防脫落,創面待肉芽組織生長修復。腭護板是口腔腭部手術后保護傷口和創面的一種常用裝置,臨床應用廣泛。而采用Hawley保持器作為腭護板,術后應用于手術創面,為創面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愈合環境。愈合時間相對于直接縫合大幅提高,創面更加清潔。與使用碘仿砂條相比,愈合效果相近,但患者配戴更加舒適,無明顯異物感,沒有碘仿特有的異味,及潛在的致癌性。由于Hawley保持器的可摘性,術后創口清洗、換藥變得極為方便,是碘仿紗條填塞治療的良好的替代治療方法。
[1]王林,丁少華,張海強.Hawley保持器與透明壓膜保持器正畸治療保持效果比較[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1,4(6):362-366.
[2]陳玉林,黃康.創面愈合的評價指標[J].中國臨床康復,2002,6(8):1080-1081.
[3]邱蔚六,張道珍.口腔頜面外科手術圖解[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18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