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特 王丙云 李東升 陳志勝 陳勝鋒 計慧琴 陳金頂
在哺乳動物和人中,Oct4、Nanog和Sox2被認為是調控干細胞多能性及自我更新的3個重要的轉錄因子[1-3],但它們在家禽干細胞中的作用存在爭議。2001年Soodeen等[4]研究表明,雞體內不存在Oct4,Lavial等[5]的研究發現雞胚胎干細胞表達Oct4同源基因雞PouV(cPouV),并且對其多能性的調控有重要作用。本實驗室的前期研究顯示,在雞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多能性相關基因cNanog、cPouV和Sox2顯著表達,但隨著胚胎發育3個基因的表達量呈明顯的下降趨勢,在雞胚胎干細胞分化的過程中,cNanog、cPouV和Sox2的表達水平也顯著下降,導致細胞多能性的喪失,提示這3個基因在維持雞胚胎干細胞多能性中發揮重要作用[6-8]。
RNA干擾(RNA interference,RNAi)是雙鏈RNA(dsRNA)介導的遺傳干擾現象,它能夠特異有效地降解mRNA,從而引起轉錄后水平的基因沉默,導致相應功能基因表型缺失[9]。1998年首次在秀麗線蟲中發現RNA干擾現象,不久后在真菌、植物、果蠅、錐蟲、渦蟲、水螅、斑馬魚等真核生物中都發現了RNA干擾現象[10,11],RNA干擾技術具有高效、快速和成本低廉的優勢,現已經成為研究基因功能、新基因篩選、基因治療和尋找藥物靶點的重要工具[12,13]。
為進一步闡明cNanog和cPouV基因在雞胚胎干細胞多能性維持和自我更新中的作用,本試驗分別針對雞多能性相關基因cNanog和cPouV設計3對siRNA干擾片段,合成shRNA插入到干擾載體中,構建siRNA表達載體,并對其進行篩選,以期獲得良好的干擾載體和轉染技術,為獲得cNanog和cPouV基因穩定干擾的CES細胞株,闡明cNanog和cPouV基因在雞胚胎干細胞多能性調控中的作用奠定基礎。
新鮮受精雞蛋(麻黃雞)購于廣東省佛山市南海種禽有限公司;pCMV-N-Flag、pSuper-Retro-Puro和pEGFP-N1質粒由廣州醫科大學蔡銘升博士惠贈;實驗所用的限制性內切酶、DNA Marker、逆轉錄試劑盒和RNAiso Plus均為大連TaKaRa公司產品;T4DNA連接酶為NEB公司產品;KOD酶購自東洋紡公司;質粒小量提取試劑盒和DNA凝膠回收試劑盒為上海生工公司產品;DYKDDDDK-Tag Mouse mAb和Actin Mouse mAb為Abmart公司產品;山羊抗小鼠IgG(H+L)和超敏ECL化學發光試劑盒購自碧云天研究所;PVDF膜購自Millipore公司;寡核苷酸和引物由Invitrogen公司合成;測序由上海生工公司完成。
1.2.1 cNanog和cPouV基因 siRNA 表達載體的構建 根據siRNA的設計原則,通過Ambion公司在線siRNA靶位點設計軟件(http://www.ambion.com/techlib/misc/siRNA_tools.html)針對 cNanog(NM_001146142)和 cPouV(NM_001110178)基因分別設計3條寡聚核苷酸序列(表1)。合成的寡聚核苷酸配制成100μmol/L的濃度,與互補的寡聚核苷酸片段混合后用退火緩沖液(100mol/L NaCl、pH7.450mmol/L HEPES)稀釋成終濃度3pmol/L。90℃4min,70℃ 10min孵育,緩慢冷卻至室溫。退火后形成的shRNA連接到經Bgl II和Hind III酶切的pSuper-Retro-Puro質粒中,連接產物轉化DH5α感受態細胞、挑取克隆搖菌后送測序公司測序。提取測序正確的干擾載體,保存用于后續試驗,分別命名pS1-cNanog、pS2-cNanog、pS3-cNanog和 pS1-cPouV、pS2-cPouV、pS3-cPouV。

表 1 合成的用于構建干擾載體的寡核苷酸序列
1.2.2 cNanog和cPouV全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 用Clone Manager軟件設計擴增cNanog和cPouV基因的特異性引物,分別在擴增cNanog基因的引物引入BamH I和EcoR I,cPouV基因引入EcoR I和Sa lI酶切位點(表2)。采用本實驗室改進的方法取新鮮種雞蛋的胚盤[14],按照說明書采用Trizol法提取總RNA,并用AMV逆轉錄酶和Oligo(dT)18引物合成cDNA,以合成的cDNA為模板按照下列參數進行PCR 擴增 :94℃ 5min;94℃ 30s,退火 30s,72℃50s,循環35次;最后72℃ 10min。PCR 產物回收純化后用雙酶切,回收目的片段與經同樣酶切及回收的pCMV-N-Flag載體連接,轉化后挑選陽性菌落進行PCR與酶切鑒定以及測序驗證,將構建正確的重組質粒分別命名為pCMV-Flag-cNanog和pCMVFlag-cPouV。

表2 cNanog和cPouV基因的PCR引物序列
1.2.3 pSuper-shRNA、pCMV-Flag重組表達載體和pGFP質粒共轉染293T細胞 采用磷酸鈣法轉染293T細胞,轉染前1d選擇對數生長期的293T細胞接種于6孔板,待細胞生長至80%匯合時取4μg pSuper-shRNA、4μg pCMV-Flag 重 組 質 粒 和 0.5μL pGFP-N1質粒加入到100μL CaCl2溶液中,混勻,將混合液緩慢滴加入100μL 2×HBS中,劇烈混合后加入6孔板中,繼續培養細胞。
1.2.4 Western blot法檢測重組載體的干擾效果 3個siRNA表達載體和全基因表達載體以及pGFP質粒共轉染293T細胞24h后,觀察熒光以確定轉染效率,然后提取細胞蛋白進行Western印跡,以未轉染siRNA表達載體組為陰性對照,β-actin作為內源性對照。
293T細胞用預冷的PBS洗滌兩次,6孔板按100μL/孔加細胞裂解液,在冰上震蕩20min后重懸,12000g 4℃離心5min。經SDS-PAGE分離后,電轉移至PVDF膜上。膜封閉后分別用抗Flag(1∶3000),抗 β-actin(1∶3000)抗體 4℃孵育過夜,與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的羊抗鼠二抗(1∶1000)室溫反應1h,用化學發光法檢測目標基因在干擾前后的表達變化。
用pSuper-Retro-Puro質粒為基礎質粒進行siRNA表達載體的構建,載體含有氨芐抗性基因,表達載體連接產物轉化大腸桿菌DH5α感受態細胞,涂布于LB氨芐青霉素抗性平板培養過夜,挑取單克隆培養并提取質粒,重組質粒測序驗證與預期相符,部分測序結果見圖1。

圖1 重組質粒pS3-cPouV的測序比對圖
經PCR擴增cNanog和cPouVcDNA編碼區全長,1%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結果(圖2)顯示擴增出長約946bp的cNanog和905bp的cPouV目的片段;將重組質粒pCMV-Flag-cNanog和pCMV-Flag-cPouV分別用BamH I、EcoR I和EcoR I、Sal I進行雙酶切后,電泳圖譜顯示分別切出與插入的預期目的大小相符的DNA 條帶(圖3)。進一步的測序結果表明,插入片段的核苷酸序列與GenBank公布的cNanog和cPouV參考序列完全相同,表明重組質粒構建成功。

圖2 cNanog和cPouV目的片段PCR產物電泳圖譜
載體轉染24h后,熒光顯微鏡下檢測 pGFP轉染效果,可見約70%-80%的293T細胞發出綠色熒光(圖4),由于共轉染時加入的pGFP質粒的濃度及體積一樣,從側面可反映出重組干擾載體的轉染效率情況。表明磷酸鈣介導的重組干擾載體轉染293T細胞效率較高且不同質粒間無明顯差異。上述試驗獨立重復5次以上,結果均一致。

圖3 pCMV-Flag重組質粒雙酶切產物電泳圖譜

圖4 GFP與不同質粒共轉染293T細胞表達情況(24h,100×)
分別用cNanog和cPouV基因的3種pSupershRNA和pCMV-Flag重組表達載體共轉染293T細胞后,Western blot檢測結果(圖5)發現,所構建的重組干擾載體均有一定的抑制靶基因表達的作用。其中針對cNanog基因的干擾載體中pS3-cNanog的抑制效果最明顯,pS2-cNanog次之;pSuper-cPouV-shRNA中pS3-cPouV重組載體的效果最好,pS1-cPouV和pS3-cPouV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上述試驗獨立重復3次,結果均一致。
雞胚胎干細胞在胚胎發育基礎、轉基因禽類的生產及家禽育種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但難以實現體外長期培養以及可傳代遺傳修飾,究其原因是對其全能性維持機制缺乏深入的了解。研究表明cNanog和cPouV在調控胚胎干細胞的自我更新和維持多能性上起重要作用,其在哺乳動物中的研究取得了較多的成果,但在家禽中研究報道很少。利用RNAi技術研究雞胚胎干細胞多能性相關基因的報道更是少之又少,在國內尚未有見。本試驗成功構建了針對多能性相關基因cNanog和cPouV的重組干擾載體,以期進一步深入研究其在雞胚胎干細胞中的生物學功能。

圖5 轉染pSuper-shRNA 24h后cNanog和cPouV蛋白表達水平
siRNA的獲得方法有多種,包括化學合成、體外轉錄、長片段dsRNAs經RNaseIII類降解、siRNA表達載體或者病毒載體在細胞中表達、siRNA表達框在細胞中表達等,前3種方法的最大缺點是都需要直接操作RNA,操作不便,并且siRNA進入細胞后容易降解,RNAi效應維持時間短。為了克服這些不足,本研究采用了基于pSuper質粒表達siRNA的方式進行RNAi,不僅降低了制備siRNA的成本,簡化了操作,而且延長了siRNA作用時間,便于篩選穩定表達細胞系用于研究基因的長期功能。pSuper質粒含有RNA聚合酶III識別H1啟動子和一個5-6個連續的胸腺嘧啶(T)構成的轉錄終止位點以及選擇標記[15]。本試驗合成的寡核苷酸包含所選序列的正義和反義序列間用一段9nt的鏈(5'-TTCAAGAGA-3')連接;同時還包含5個連續的T作為RNA聚合酶III的終止信號,預測體內轉錄后會形成3'端兩個U突出的莖部為19bp,環為9bp的短發夾結構,從而有效模擬RNA i過程中間體[16]。且pSuper質粒帶有Puro標簽,轉染細胞后,可使用嘌呤霉素篩選穩定表達目的蛋白的細胞株。采用的真核表達載體pCMV-N-Flag的啟動子CMV可以高效啟動目的蛋白cNanog和cPouV在293T細胞中的表達,含有1個可以編碼Flag標簽的序列,可以表達出含有Flag標簽的融合蛋白,便于使用抗Flag的抗體來識別目的蛋白,有利于目的蛋白檢測。質粒轉染細胞的方法有多種,如電穿孔法、磷酸鈣法、脂質體法和病毒介導法等,本試驗采取的磷酸鈣轉染法操作簡便,易于得到穩定轉染,但對pH值要求較高且重復性差,因此每種質粒都反復進行了多次轉染以保持穩定,轉染結果不僅進一步證實了表達載體pCMV-Flag和pSuper-Retro-Puro重組質粒可以轉染293T細胞,而且具有較高的轉染效率。
本試驗首先構建多能性相關基因cNanog和cPouV真核表達載體與pSuper-shRNA干擾載體,鑒定插入片段與預期相符后,共轉染293T細胞以表達目的蛋白。再采用Western blotting對構建的重組干擾載體進行檢測與篩選,在β-actin表達量保持相對一致時,加入重組干擾質粒組的靶基因蛋白表達量較對照組有所下降,表明構建的pSuper-shRNA能特異性抑制靶基因的表達,且不同位點的序列抑制效果不同。
[1]Rodda DJ, Chew JL, Lim LH, et al.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nanog by OCT4 and SOX2[J]. J Biol Chem, 2005, 280(26):24731-24737.
[2]Mitsui K, Tokuzawa Y, Itoh H, et al. The homeoprotein Nanog is required for maintenance of pluripotency in mouse epiblast and ES cells[J]. Cell, 2003, 113(5):631-642.
[3]Pan G, Thomson JA. Nanog and transcriptional networks in embryonic stem cell pluripotency[J]. Cell Res, 2007, 17(1):42-49.
[4]Soodeen-Karamath S, Gibbins AM. Apparent absence of oct 3/4 from the chicken genome[J]. Mol Reprod Dev, 2001, 58(2):137-148.
[5]Lavial F, Pain B. Chicken embryonic stem cells as a non-mammalian embryonic stem cell model[J]. Dev Growth Differ, 2010, 52(1):101-114.
[6]劉本杰, 陳志勝, 陳勝鋒, 等. 全能性相關基因cNanog、cPouV和Sox2在雞早期胚胎中的表達[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2(41):7733-7736.
[7]王丙云, 陳勝鋒, 劉本杰, 等. 全能性相關基因在雞胚胎干細胞中分化過程中的表達[C]. 南京: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動物生理生化學分會, 2012.
[8]陳志勝, 劉本杰, 王丙云, 等. 全能性相關基因在早期雞胚發育過程中的表達[C]. 南京: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動物生理生化學分會, 2012.
[9]Fire A, Xu S, Montgomery M K, et al. Potent and specific genetic interference by double-stranded RNA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J].Nature, 1998, 391(6669):806-811.
[10]Bosher JM, Labouesse M. RNA interference:genetic wand and genetic watchdog[J]. Nat Cell Biol, 2000, 2(2):E31-E36.
[11]Sharp PA. RNA interference--2001[J]. Genes Dev, 2001, 15(5):485-490.
[12]Tabara H, Grishok A, Mello CC. RNAi in C. elegans:soaking in the genome sequence[J]. Science, 1998, 282(5388):430-431.
[13]Chang HS, Lin CH, Chen YC, et al.Using siRNA technique to generate transgenic animals with spatiotemporal and conditional gene knockdown[J]. Am J Pathol, 2004, 165(5):1535-1541.
[14]張曼玉, 陳志勝, 計慧琴, 等. 雞胚胎干細胞分離方法和培養體系的優化[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 2011(45):8429-8433.
[15]Brummelkamp TR, Bernards R, Agami R. A system for stable expression of short interfering RNAs in mammalian cells[J].Science, 2002, 296(5567):550-553.
[16]莊淑珍, 竇忠英, 楊煒峰, 等. ES-D3細胞nanog基因干擾載體的構建及其干涉效果[J]. 農業生物技術學報, 2005(6):754-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