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風
正月里,舅媽去世后,舅舅被表哥接去了青島。走之前,舅舅收拾了大包袱、小包袱,一年四季穿的衣服、鞋子都帶上,足足裝了4個旅行包。
舅舅跟我母親和姨媽說:“清明節、忌日,別來給爹娘上墳了,等我春節回來再掃吧!”母親和兩個姨媽面面相覷,不來就不來吧,娘家都沒人了。轉過頭舅舅又囑咐4個女兒說:“我不在家,你們給奶奶爺爺、你媽上墳的時候,回自己家吃飯。”幾個表姐連連答應。舅舅滿心歡喜地打算到兒子家長住,表哥表嫂也舉雙手歡迎老父親到海濱城市頤養天年。
舅舅剛去青島那段日子,母親不放心,給舅舅打了好幾次電話,舅舅總是說我很好我很好。表嫂也大包大攬:“姑姑,你就放心吧,我成天變著花樣給爸爸做好吃的,孩子上學放學也不需要他接送。”自從表哥月薪翻番后,表嫂就辭掉工作,在家做起了全職太太。
孰料芒種還沒到,舅舅就鬧起了脾氣,三番五次給母親和姨媽打電話:“我要回家,我不在這兒待了。”母親和姨媽不明就里,紛紛猜測這是鬧得哪一出呀,不是在兒子家待的好好的嗎?怎么待了三個月就往回跑?母親勸舅舅:“想回就回來吧,我們也都挺想你的。”舅舅說:“我要回去,也要帶著我的行李回去。”古稀之年的老人走到哪兒都舍不得扔掉他那大包小包的行李。
恰好一位老鄉最近要回老家探親,表哥和人家說好,舅舅搭人家的私家車回來,免去了一路上帶著那么多行李上下車不便,那位老鄉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回家探親的事黃了,舅舅又開始鬧,天天不住嘴地嘮叨回家回家,表嫂沒轍了,讓表哥趕緊把老爺子送走。于是,表哥請了兩天假把舅舅和行李送了回來。
見了老家的親戚朋友,舅舅激動得直掉眼淚,鄉鄰都問他:“老李,不是去兒子那里享清福嗎?怎么不到三個月就回來了?”舅舅苦笑:“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土窩呀!”私底下,舅舅向母親大吐苦水,他剛到島城時,兒子兒媳還蠻孝順,一日三餐事先都征詢他的意見,孫女也逗著他開心。沒多長時間,兒子兒媳就成了甩手掌柜,家務全部推給舅舅不說,連接送孩子上學放學都成了舅舅的活。兒子工作忙應酬多不回家,兒媳忙健身忙減肥,連飯都不在家里吃,還糊弄舅舅,她一天只吃一頓飯。舅舅說表哥家所在的小區,老年人很少,他每天除了買菜,接送孫女,待在家里就像坐監獄一樣,兒子兒媳沒時間陪他聊天,小區里連個說話的同齡人都找不到。到了夏天,三代同堂就更別扭了,別說兒媳,連小孫女換衣服都背著舅舅。舅舅嘆口氣:“兒子家再好也不是自己的家,還是在自己家待著踏實。”
前段時間,鄰居劉姨去了女兒在杭州的家,女兒家里請的有小時工,什么活都不用劉姨干,接劉姨過去就是跟他們一家三口同住,好好安度晚年。劉姨待了不足一周就打道回府了,女兒女婿再打電話再央求,她也不肯再赴杭州。原來劉姨的女兒和女婿愛吵架,當著老媽的面更是互不相讓。小兩口在教育兒子上有分歧,女婿護犢子,女兒有自己的一套教子經,夫妻倆吵不出個是非曲直,就拉劉姨做裁判,劉姨能說什么呢,責怪女婿,女婿不高興;罵女兒,女兒不痛快。劉姨說那陣勢,咱可受不了,孩子哭大人叫,我的血壓一個勁地上升,心臟都快被他們嚇出來了。
女兒揶揄劉姨:“接你過來是你享清福的,你看,你待了幾天就跑回去了。”劉姨連連擺手:“閨女,別折你老媽的壽了,這清福,你老媽可享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