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萌 葉秀有
近年,隨著環境污染的加劇,包括凈水器、空氣凈化器在內的環境電器發展迅速,市場呈現爆發之勢,甚至被稱為“家電行業最后一桶金”。然而,與這些利好因素顯得格格不入的是:進入門檻低、行業同質化、營銷水平不高、暴利思想充斥,這些都制約著行業的進一步發展。那么,面對這樣的市場環境和格局,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該有怎樣的責任與擔當呢?
目前,中國凈水市場以超過30%的增速迅猛增長。如果按照銷售價計算,2013年民用凈水器的市場容量為300億元,預計2014年全年將達到400億元。而中國水污染又是非常嚴重的,統計顯示,有接近60%的水源地極差或較差。有媒體報道,中國有2.8億人面臨水污染。因此,從市場需求來看,未來中國凈水市場的潛力非常巨大。
雖然增速很快,前景廣闊,但凈水這個行業也面臨很大的挑戰。首先,行業門檻不高,目前行業內有3000多家企業,但是年銷售收入超過3000萬元以上的只有200多家,年銷售額達到3億以上的有20家左右,而年銷售額超過10億元的企業更是屈指可數。300億—400億元份額由3000家企業來分享,可以說凈水市場還是一個不成熟和亟待規范的市場。
準入門檻和市場集中度不高導致了營銷行為的不成熟。主要表現為:其一,一些廠家抱著暴利思想,想趁機“撈一把”;其二,產品和品牌呈現同質化。我到一線出差比較多,總是喜歡到縣級市場或到農村市場去考察,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產品在最底線市場反而比在一、二線市場賣得貴。比如在上海,一臺凈水器賣2000元,可能在農村,一個通常的產品卻能夠賣到3000元。這體現了上面提到的企業暴利思想,利潤情況有時候甚至達到了成本的8—9倍。這樣的價格已經遠遠脫離了產品的價值,凈水器已經堪稱“神奇”了。缺乏引導和相關知識的消費者面對這樣的市場無所適從。只有一個理想規范的市場,才能為消費者持續創造價值,才能長久發展,實現各方共贏。
從消費端和消費者行為來看,目前每100個中國家庭,大約只有3%—5%的家庭使用凈水器,也就是說目前普及率僅有3%—5%。很多“白骨精”(白領、骨干、精英)家中仍然沒有使用凈水器。從消費形態上看,目前剛剛度過了消費者早期教育階段,進入引導期。這一階段,許多消費者由于缺少相關渠道了解產品,非常容易被誤導。不少消費者認為,價格貴的產品就是好的。這種不理性的行為不利于行業的長遠發展。有專家預測,凈水市場的份額將達到3000億元,按照目前的市場狀況,實現這一預期仍然任重而道遠。
在這樣一個市場,凈水企業的責任和使命就顯得非常重要。我認為凈水企業應該是一個良心企業,最大的使命就是致力于改善人類飲水健康,讓更多的人喝上健康的水。在沁園,我們將此作為公司發展的宗旨。
同時,凈水企業應當致力于堅持以創造客戶為核心目標,而不是企業利潤最大化。我們的當務之急是將整個行業的普及率從3%—5%提升到13%—20%,最終接近歐美國家的普及率。這樣,我們才能把整個凈水行業做大,使其獲得穩定、持久的發展。
如何才能創造顧客,為消費者提供良好的購物體驗?在營銷概念、噱頭滿天飛的今天,特別是在互聯網思維之下,不少企業顯得無所適從。實際上,最重要的是做好基本面:首先,讓消費者買得起凈水器。在上海這樣的城市,一臺終端零售價3000元的凈水器,可能每個家庭都消費得起??墒窃谖髂系貐^,一年家庭的收入才3000元,讓這樣的家庭消費凈水器顯然是很有壓力的,但實際上,由于這些貧困家庭面臨的水污染可能比城市更加嚴重,他們更需要凈水器。15年前,凈水器還是一個奢侈品,而15年后,凈水器將成為家家戶戶的必需品。而成為必需品,就要讓消費者買得起,這是我們凈水企業的責任。實際上,不僅要讓消費者買得起,還要讓消費者用得起。不少消費者甚至一兩年都不換濾芯,這就需要一個好的售后服務體系。
在買得起、用得起的同時,我們也要為消費者提供質量最好的產品,在一系列核心技術上實現突破。目前主要有兩個方向:其一,從統計上看,采用反滲透技術的產品是市場主流,中國企業應當加強這方面的研發和技術積累。其二,凈水器在使用過程中要定期更換濾芯,因此售后服務和顧客關系管理非常重要。中國企業應當加強濾芯的智能管理技術等相關技術的研發。目前,雖然現有很多產品也有濾芯的壽命提示功能,但還比較初級。那么,未來的濾芯管理系統可以每天給消費者提供水質監測情況,將幾個關鍵指標發送到消費者的智能手機上。這樣,消費者不僅能夠實時了解自己家的水質狀況,而且可以隨時知道自家凈水器是不是需要維護,甚至向廠商發送售后請求。
總之,包括沁園在內的凈水器企業在當下及未來的使命就是:致力于為客戶提供極致體驗,讓客戶買得起、用得起,用的更安心、放心,推動整個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編輯:趙佳楠 zjnst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