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代文

2013年,銅仁市碧江區緊緊圍繞“主基調、主戰略”,以增比進位、率先小康為目標,開拓創新、克難奮進,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再創佳績,全面完成既定目標任務,為全區在銅仁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全區全年完成地方生產總值94億元,增長17.7%;財政總收入25.2億元,增長20.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9.2億元,增長22.2%;固定資產投資228億元,增長5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2億元,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57元,增長1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46元,增長18%。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91億元,增長3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3億元,增長35%。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400萬人次,增長30.5%,實現旅游收入35億元,增長30.7%。
2013年,碧江區綜合測評排名全省第28位,比2012年上升36位,是銅仁市唯一進入全省前40名的區(縣)。率先小康程度列全省第9位、銅仁市第1位。
站在新起點 勇攀新高峰
2014年,碧江區工作的目標任務是:地方生產總值增長1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5%;財政總收入和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6%;城鎮化率提高3個百分點;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6‰以內;全面完成節能減排任務;全區社會和諧穩定,人民群眾幸福指數有效提升。
圍繞上述目標,碧江區將重點在經濟發展、改善民生、改革開放三方面鉚勁發力、搶道超車、全力沖刺。
加快經濟發展,重點抓好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文化旅游產業。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堅持以項目統攬經濟工作、拉動投資增長。大力優化完善園區體系。不斷加強產業培育,切實強化管理服務。全年完成工業投資170億元以上,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20億元以上。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堅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努力實現城鄉互動發展、共同繁榮。圍繞“武陵之都、仁義之城”城市品牌,按照疏老城、建新城的要求,對城市實行功能劃分,即建成中南門城市文化傳承保護區,城市服務功能提升區和川硐、滑石、大興、燈塔城市空間拓展區。強力推進碧江新區建設,全力加快老城區改造步伐,全力加快城鎮建設,加快商貿流通業發展。
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堅持圍繞城市需求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農業園區建設,抓好“三個萬元”工程,加快農業龍頭企業發展。
加快推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以文化旅游宣傳年為契機,加快振興文化旅游產業,展現碧江魅力。著力發展城市旅游,優化旅游服務設施,提升核心競爭力;著力打造優質產品,提升核心吸引力。全年接待游客450萬人次以上,實現旅游收入45億元以上。
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指數。“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并不是單純為了指標達標,而是通過全面小康的創建,真正讓群眾得到實惠,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抓好醫療衛生工作,抓好社會保障工作。2014年,碧江將建立城鄉低保增長機制,比上年提高標準15%以上;重點實施好170公里小康路示范工程,新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1萬套以上,完成城鎮新增就業1萬人以上,完成勞動力轉移5000人以上,完成1個省級、2個市級扶貧龍頭企業的申報爭取工作,實施體育健身工程5個,完成直播衛星接收裝置調試3000戶以上。
深化改革開放,助推經濟社會發展。強力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按照省市統一部署,完成政府機構改革,優化政府組織結構,優化鄉(鎮、辦事處)行政區劃,實施好村改社區工作,完成川硐撤鎮設辦事處工作,加快推進滑石、和平撤鄉改鎮工作,新建64個社區服務中心和服務站。全面完成農村地權、房屋產權和林權“三權”確權工作,實現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全覆蓋,抓好產權成果轉化,促進產權變資產、資產變資本,有效激活農村經濟。依托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和產業園區,強化功能配套和產業支撐,推動實現就地就近城鎮化、市民化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立城鄉統一的戶籍登記管理制度,努力破除戶籍、住房、教育等阻礙農民轉為市民的障礙。理順政府投融資管理體制,放活國有投資公司經營機制,推動其加快向實體公司轉變。加強融資平臺和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創新融資方式。加大微型企業扶持力度,完善中小企業發展政策意見,推行企業減負專項行動。
努力創造對外開放新優勢,重點抓好項目和招商引資工作,以開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進發展。大力發展城市經濟,推動“總部經濟”、“樓宇經濟”發展取得突破,引進新的金融機構落戶城區。加大項目爭取力度,2014年爭取項目到位資金12億元以上;狠抓招商引資,2014年招商引資項目實施到位資金80億元以上;優化項目服務,完善縣級領導掛幫重點企業制度,加強對企業的運行調度和協調服務。強化集約、節約用地,盤活存量土地,加大建設用地報批力度,統籌安排重點工業項目用地需求,及時清理回收項目建設閑置土地。積極做好項目報批、土地征用、環保評審、搬遷安置等工作,確保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投產。
提高黨建科學化水平
實現碧江“中國夢”
2014年,碧江區將進一步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為實現碧江“中國夢”提供堅強政治保障。
加強思想建設,為率先小康實現碧江“中國夢”提供精神動力。強化理論武裝,不斷解放思想。突破不合時宜的思想“禁區”,克服等待觀望的惰性思維,最大限度激發全社會干事創業的熱情。牢固樹立宗旨意識,開展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大力宣傳在推進跨越發展中的新思路、新舉措、新成效,努力把碧江的好經驗、好典型、好做法宣傳推介出去,傳播碧江好聲音,展示碧江好形象。
加強政治建設,為率先小康實現碧江“中國夢”凝聚發展合力。充分發揮好“一個黨委、三個黨組”的作用,繼續完善黨內民主制度體系,支持人大及其常委會充分發揮權力機關的作用,完善代表聯系群眾制度;支持政府依法行政,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發揮經濟社會建設主力軍作用;支持政協履行好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開創政協工作新局面。加強司法體制建設,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加強統一戰線工作,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聯系群眾的橋梁作用。堅持黨對武裝工作的絕對領導,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良好局面,加強部隊和國防后備力量建設。大力發展基層民主,推進黨務政務公開、廠務公開和村務公開,保障人民群眾依法行使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監督權,充分發揮基層組織協調作用,實現政府管理和基層民主有機結合。
加強組織建設,為率先小康實現碧江“中國夢”提供堅強保障。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深入推進“民心黨建”工程,按照“貼近民心、凝聚民心、永固民心”的要求,抓出成效、抓出品牌。探索建立定期分析評議的黨員考核評價體系,暢通黨員出口,及時處置不合格黨員,保持黨員隊伍純潔性、先進性。加強和創新基層黨建工作,進一步創新社區體制機制。深入推進“人才強區”戰略,圍繞產業發展、城鎮建設積極開辟人才引進“綠色通道”,以項目吸引人才,實行人才準入制、備案制,鼓勵區外、省外柔性人才通過項目來碧江區干事創業。加大各類人才培訓力度,培養造就一批領導骨干、管理精英和技術能手。
加強作風建設,為率先小康實現碧江“中國夢”營造風清氣正的環境。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有關要求,劍指干部作風頑疾,大力整治“慵懶散慢浮”等問題,自覺查找和堅決反對“四風”,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務能力,迅速在全區掀起一場“效能革命”,將釘釘子精神貫穿干事創業的始終,使每一次實干的“榔頭”都敲得準、敲到位、敲到點子上,落到實處。嚴明政治紀律,加強“三道防線”建設,提高反腐倡廉建設科學化水平,確保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推進“三公開”警示教育模式,提升群眾對反腐倡廉建設的滿意度。(作者系銅仁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碧江區委書記 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