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小平同志110周年誕辰,省委舉行這個紀念活動很有現實意義,也有很深遠的歷史意義。
我國的改革開放試辦經濟特區是從廣東先行先試的。當時,習仲勛同志調任廣東省委主持工作,首先碰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廣東部分邊防縣外逃風波比較嚴重,有田無人耕,寧可跑到香港、澳門打工謀生。習仲勛在中央工作會議上向中央提出,要給廣東下放一些權力,給些政策,吸引港澳一些來料加工,解決就業,增加外匯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縮小差距等等。正是在鄧小平同志的明確支持下,中央下發了中發[1979]50號文件。文件指出,對廣東和福建“兩省”對外經濟活動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給予地方更多的自主權,使之發揮優越條件,抓住當前有利的國際形勢,先走一步把經濟搞上去。文件明確,出口特區,可先在深圳、珠海兩市試辦,待取得經驗后,再考慮在汕頭、廈門設置。從這以后,廣東根據中央的方針,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創辦經濟特區,廣東和經濟特區的經濟發展很快。但是,由于極“左”思想余溫尚存,加上有些地方出現了走私販私等違法犯罪現象,反對改革開放的聲音也出來了,流言蜚語滿天飛。說什么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說什么特區除了五星紅旗紅之外,全部變了顏色,這樣搞下去實際上是走回資本主義道路。更有人把特區比作晚清政府的租界,并公開提出特區不能辦下去了,要收了,不能再放了,等等。剛剛起步的改革開放大業不久就遇到了阻力。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小平同志第一次來到了廣東視察。
那是1984年的1月24日至2月5日,小平到廣東視察,先到深圳,然后到了珠海。在參觀工廠和聽取我們匯報時,他都很認真地看著、聽著,沒有發表任何意見。吃完午飯后,我們請小平同志給珠海題幾個字,鼓勵一下我們。小平同志當即就答應了。小平同志走了幾步,拈起筆蘸了蘸墨汁,自言自語道:寫什么好呢?他揮筆就寫下了“珠海經濟特區好”七個大字。大家熱烈鼓掌!這對珠海干部群眾鼓舞很大。
當時珠海經濟特區的工作才開始,還沒有什么“好”可言。但細心想一下才明白,這個題詞不僅是為珠海題的,而是正面回答了社會上對改革開放和試辦經濟特區的種種非議。這次視察捍衛了襁褓中的改革開放大業,從此珠海的各項建設和發展也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大膽按照市場經濟法則引進內資外資,大搞基礎設施建設、經濟建設,迅速發展,殺出了一條血路。
1990年前后,國際國內環境復雜,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經濟特區姓資姓社等一系列大是大非的問題上的認識再次出現分歧。改革開放何去何從?經濟特區和改革開放大業的發展再次面臨重大阻力。又是在這樣的關鍵時刻,小平同志再次來到廣東視察。
這是1992年1月19日至1月29日。小平同志在深圳前后四天,在珠海前后達七天,1月29日離開珠海。1月23日早上我們到蛇口碼頭迎接他,在蛇口碼頭上船之前,謝非同志把我拉到一邊說:“廣大同志,老人家這幾天好像很想講話,但沒有說出來。我們分分工,我匯報省里的情況,你匯報特區的情況,有什么問題你照講,把問題都端出來。但我倆的時間不要長,各不超過15分鐘,讓老人家多講講。”我說好。
上船后,謝非同志先把廣東省地圖打開,指著地圖匯報廣東的工作。然后我匯報特區的工作。我先匯報了小平同志1984年第一次視察珠海八年來的總體變化,列了幾個數字,然后就直接匯報問題。他老人家對我的問題一一予以解答,并對時下的錯誤思潮和觀念毫不留情地進行了批駁和指導,在場的人情不自禁地鼓掌。
老人家早已對國際國內問題深思熟慮,在珠海的七天里,他每天都深入基層,與干部職工群眾進行廣泛交談,他以馬克思主義理論高度和高度的革命智慧發表了一系列極其重要的談話。歸納起來,其中最根本的有十一個方面的內容。如發展是第一要務。小平同志說,我們現在就是要加快發展。有條件的地方盡可能搞快些,這才有條件幫助支持發展慢的地方。如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的關系。小平同志說,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如“左”與“右“的問題。小平同志說,現在的問題主要是“左”,也有“右“,但“左”是根本的。他說有些理論家、政治家拿著大帽子嚇唬人,他們打著革命的旗號很有欺騙性。中國要警惕“右“,但更要防止“左”。如社會風氣好壞與改革開放的關系。小平同志批評說:黃賭毒不是改革開放才有的,也不是改革開放帶來的,這是個管理問題。他說解放初期上海就有不少妓女,各級下決心一抓,很快就得到了解決。云南解放初期不是也有兩條槍嗎?一條真槍,一條是抽鴉片的煙槍,各級也下決心抓,不是解決了嗎?所以關鍵要下決心,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打擊各種犯罪活動,這兩手都要硬。如先富與后富的關系。小平同志說,我們不是搞兩極分化,而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才能帶動大家富。先富帶后富才能實現共同富裕等等。在珠海考察期間,小平同志反復說:“短短十幾年,我們國家發展這么快,就是靠改革開放。中國不搞改革開放只有死路一條。誰反對改革開放就讓他去睡覺去好了。”
小平同志兩次到經濟特區視察都是經濟特區建設發展最困難的時期。經濟特區當時遇到的困難都不單純是資金問題,而是來自上層建筑領域的壓力和意識形態領域的阻力,是小平同志及時批駁了種種對經濟特區的責難,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喚醒了人們的潛力,打開了束縛禁錮人們幾十年的精神枷鎖,平息了一系列爭論,凝聚了人心,指明了改革開放和經濟特區發展的方向,推動了生產力的大發展。兩次南方視察無疑是我國上層建筑領域和意識形態領域里兩次扭轉乾坤的大決戰,而經濟特區正是小平同志領導我們奪取勝利的主戰場。13億中國人民的命運被改寫,中國國際地位的大提升乃至當今世界格局的重組,都是這兩次大決戰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本文系廣東省委原常委、珠海市委原書記梁廣大同志在2014年8月16日廣東省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的發言,題目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