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愛林+李瑛+丁志寬+邰德良+荀賢玉
東臺市水稻種植面積3.09萬公頃,桑園面積1萬公頃,稻桑混合種植面積大。近年來,由于水稻田灰飛虱、稻縱卷葉螟、褐飛虱等害蟲發生嚴重,藥劑防治次數有所增加,所以水稻治蟲與養蠶安全之間的矛盾日趨突出。為了解決這一矛盾,筆者就有關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具體如下:
一、基本情況
1. 家蠶飼養 東臺市家蠶飼養主要以春、秋兩季為主。春蠶通常在5月5日左右發種,月底飼養結束。一秋蠶通常在9月初發種,9月底飼養結束;二秋蠶9月中旬末發種,10月中下旬飼養結束。除以上的春、秋蠶之外,部分地區還有一定數量的夏蠶,飼養時間大致在7月。全年養蠶近50萬張,農民收入9億元。
2. 水稻害蟲發生與防治情況 近幾年,東臺市水稻突出的害蟲主要有灰飛虱、稻縱卷葉螟和褐飛虱。一代灰飛虱成蟲發生盛期集中在5月25日至6月10日,這一時期是防治灰飛虱控制水稻條紋葉枯病、黑條矮縮病的關鍵階段,用藥密度較高。8月初至9月中旬通常是三四代稻縱卷葉螟、褐飛虱大量遷入為害的時期,由于這兩種害蟲連年重發,自然為害損失大,用藥次數較多。目前,全市14個鎮種植水稻,其中有12個鎮栽桑養蠶,稻田主要害蟲發生為害期與春、秋蠶飼養期重疊時間長,科學指導面上治蟲,確保家蠶生產安全,責任重大。
3. 家蠶中毒原因 根據調查發現,少數稻桑混栽地區家蠶中毒與水稻治蟲存在一定的關系,主要原因是選用藥劑品種和施藥方法不當。有的農戶在家蠶飼養期,稻田治蟲選用具有熏蒸作用的藥劑,藥液通過空氣擴散進入蠶室,直接造成家蠶中毒;有的農戶在靠近桑園的稻田使用機動彌霧,藥液通過空氣污染桑園,家蠶取食被污染的桑葉后會中毒死亡。
二、稻田治蟲與家蠶防毒的3個關鍵環節
1. 加強害蟲調查監測 認真做好灰飛虱、稻縱卷葉螟、褐飛虱等害蟲的調查監測,準確掌握蟲情動態,堅持防治標準,科學制訂防治方案,盡可能把治蟲用藥時間與家蠶飼養期錯開。
2. 合理選用藥劑配方 根據近兩年的田間、室內試驗示范及面上調查,我們探索和總結出了稻桑混栽區稻田防治飛虱、稻縱卷葉螟的用藥品種。①可用品種。吡蚜酮、丁蟲腈、噻嗪酮、稻豐散、三唑磷、丙溴磷等對飛虱、稻縱卷葉螟效果好,在稻桑混栽區使用,即使是在家蠶飼養期,只要方法得當,對家蠶安全性高。近幾年來,水稻褐飛虱和稻縱卷葉螟暴發,一秋蠶飼養期稻桑混栽區主要使用以上藥劑,未出現家蠶大量中毒現象。②限用品種。毒死蜱、阿維菌素、甲維鹽等藥劑對家蠶毒性大,只能安排在家蠶非飼養期間使用,否則易導致家蠶中毒。毒死蜱有熏蒸作用,2006年9月上旬,東臺市少數地區由于使用毒死蜱,致使一秋蠶大量中毒死亡。③禁用品種。殺蟲單、蘇云金桿菌、氯蟲苯甲酰胺、菊酯等單劑及其復配劑農藥,家蠶對其極其敏感,在桑葉上殘留時間長,稻桑混栽區嚴格禁止使用。
3. 主動做好防護 靠近桑園的稻田嚴禁機動彌霧,全部改用手動噴霧。同時,注意天氣情況,大風天氣不噴藥,施藥選擇在桑園下風處進行,減少藥液飄移污染桑園。施藥期間,要提醒農戶關好蠶室門窗。
三、做好混栽區水稻治蟲防毒工作的建議
1. 合理作物布局 新拓桑的地區,要統籌兼顧,桑園最好連片栽植,盡可能減少與水稻等其他作物插花種植,這樣既有利于桑園集約化耕作,又方便水稻田施藥治蟲。
2. 堅持統防統治 必須進一步強化稻桑混栽地區的統防統治工作,有條件的地方要大力發展植保社會化服務,通過植保合作組織開展病蟲害防治,達到統一用藥時間、用藥配方,杜絕禁用藥劑的使用,避免污染桑園、蠶室。
3. 強化安全意識 通過多種途徑開展安全用藥知識宣傳,進一步增強農戶安全防范意識,構建和諧植保新秩序。
4. 應用高效安全藥劑 加強試驗示范研究工作,進一步篩選對家蠶相對安全且對防治水稻害蟲高效的藥劑。
5. 加強部門間的協作 植保部門與蠶桑部門密切溝通協調,本著“明確不同點,尋找共同點”的原則,多方采取措施,通過采取調整用藥時間、錯開家蠶發種時間等多種措施,做到治蟲與養蠶兩兼顧、兩不誤。
(作者聯系地址:江蘇省東臺市植保植檢站 郵編:224200)endprint